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新時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從四合院開始

  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還不允許個體經商。

  熟讀歷史的李浪知道,這時候不能急,耐心的等待著,如果自己要是稍有不慎的話,可能會被人扣上一個走姿派的帽子。

  直到1979年1月,李浪在看關老爺了和別人下象棋時,聽到他們討論他很關心的一個話題。

  國家改開總設計師,在不久前的一次會議上,發言指出,要多搞賺錢的東西,可以開飯店、小賣部等。國家允許自謀職業成為解決就業壓力的方式之一。

  李浪心中一喜,等待的機會它終于來了。

  現在確實是自己放手一搏,好好干個大時代。

  在這個機會多的時代,制造業以商品發展一直是社會的主流。

  這兩年多存下來的一萬多塊錢,也有用武之地了。

  歡歡喜喜過完春節以后。

  到了1979年2月,元宵節過后,李浪又打聽到一個好消息。

  國家工商局向中y提交報告,建議各地可以根據當地市場的需要,在取得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同意后,批準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閑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等個體勞動不準雇工。

  這份報告是這十多年來,dzy、gwy批準的第一個有關個體經濟的報告,這也算是開了一個很好的苗頭。

  3月1日,李浪覺得時機應該差不多了,就決定去做一件大事:申請營業執照。

  一步快,步步快。

  他要把握先機,要讓機會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李浪騎自行車來到工商局。

  “同志,您好。我想開一間飯館,想辦營業執照,不知道現在這里可以辦營業執照嗎?”他禮貌的跟工商局的工作人員說著。

  “辦營業執照?你個人想開飯館?”

  “你這思想倒是也挺前衛的。”工作人員好奇的問。

  “是的。請問可以辦理執照嗎?”

  “對不起,個人開飯館,國家沒有政策,我們沒辦法給你辦營業執照。”

  “畢竟這也不是我一個人就能決定給你辦的事,上面有政策。”

  “現在的政策,不是說可以批準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閑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等個體勞動嗎?我沒工作,就是閑散勞動力,開飯店就是服務行業,應該符合條件啊。”

  “我不知道你說的這些,反正國家沒政策,辦不了。沒有執照,你也開不了飯館。”

  “好的,麻煩您了。”

  第二天,李浪又來到工商局。

  “同志,您好。我想開一間飯館,想辦營業執照。”

  “對不起,個人開飯館,國家沒有政策,沒辦法給你辦營業執照。”

  第三天。

  “同志,您好。我想開一間飯館,現在有政策辦營業執照了嗎?。”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十五天。

  “同志……”

  “又是你啊。”那個工商局的女工作人員,和李浪都快成為老熟人了。

  “同志,我也是沒辦法啊,現在就業困難,我只能到街上收點破爛維持生活。為了不給國家添麻煩,我真想給自己找個營生。家里還有老母親要養呢。”

  “現在,我們全單位的人都知道你這個人了。昨天我們局長還跟我說,如果你今天還過來,就帶你去他辦公室,親自跟你聊聊。”

  “那實在太感謝了。”

  李浪被人帶到局長辦公室。

  “局長,這位就是連續半個月,每個工作日都過來問,能不能辦營業執照的那位同志。”

  局長抬起頭,看著李浪,和藹的笑了笑,說:“小張,你先出去,我和這位同志談談。”

  等辦公室只剩下兩人時,局長說:“小伙子,請問貴姓?”

  李浪不卑不亢的笑著說:“免貴姓李。葉局長您叫我小李就行。”

  “好。小李,你坐,我給你倒杯水。”

  眼看著局長要親自給自己倒水,李浪立即站起來,說:“葉局長,不敢勞煩您,我自己來就行。”

  局長看著機靈、有耐心、有禮貌、還不卑不亢的李浪,點了點頭,說:“小李,你不是第一個問個體營業執照的,但是,你是第一個我想見見的。”

  “我就直接開門見山跟你說,現在的環境有點復雜。雖然國家工商總局發了份報告,但是,個體發不發展這個大問題,都還沒最終定下來。”

  “所以呢,你現在來辦營業執照,我也不敢給你批啊。”

  李浪也清楚這個時候環境的復雜性,但不試一試,他又不甘心。

  “局長,真的沒辦法了嗎?我知道現在就業難,我也不想給國家添麻煩,所以想自個做點小營生。”

  局長想了一會,做了個決定:就拿這小伙子做個試點。

  “辦法不是沒有。先斬后奏,你先開業,后面再發營業執照。但是,有一點風險。如果政策有變,你的飯店可能得關停。”

  熟知這段歷史的李浪,知道局長說的風險并不會發生。只要工商局發話可以開店,那他就放心大膽的開。

  “謝謝葉局長。只要能解決就業問題,擔點風險我也認了。”他斬釘截鐵的道。

  “行,你回家準備開店吧。你是這十幾年來,全市乃至全國第一個個體商家,一定要好好干。”

  “好嘞。葉局長,再次感謝您。”

  這一步搞定,接下來的事情就沒什么難度了。

  李浪在大柵欄附近,租了一間位于胡同里,帶院子的房屋,并買齊了開飯店所需的一應用具搬進去。

  之后,就只剩下兩件需要解決的事——人和食材。

  用人方面,他想到了大姐和二姐。大姐當服務員,二姐當收銀員。

  沒辦法,店雖然能開,但政策寫得很清楚,不能雇工,干活的只能是自家人。不然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被人一舉報,說不定就會出事。

  李浪把兩個姐姐請回家里,費了一翻口舌,并許下月工資80元的承諾,并且一次性付半年工資,姐姐們終于答應下來。

  人有了,食材方面成為了最大的問題。

  這個年代,買東西都要票,糧票、糖票、肉票、油票,夠維持一個飯店運作的各種票,李浪也搞不到。

  于是,他想到了表妹孟曉娥。

  讓她去京都的鄉村,甚至外地的農民集市采辦糧、油、肉等物品。以她的性格,做這事應該能勝任。

  孟曉娥是表妹,說是一家人,能說得過去。

  李浪直接找到孟曉娥家里。

  當孟曉娥聽到哥要找她做事,每個月還有40塊錢工資時,高興得跳了起來。

  她也沒讓李浪失望,第二天就把李浪交待要買的東西買齊。

  一切準備就緒。

  李浪的飯館,準備開業。“老爺子,我那飯館準備開張了。我取了個名字,叫聚朋友。您覺得怎樣?”

  李浪和關老爺子聊天的時候,說起了開飯館的事。

  關老爺子好奇的憋了李浪一眼:“你自個想的名字?”

  “對。還行吧?”

  關老爺子點了點頭:“有點意思。”

  “我的飯館招牌,想請您題字。”

  “好。筆墨紙硯侍候。”

  李浪把早就準備好的紙拿出來鋪好,把他送給老爺子的端硯拿出來研墨……

  看著關老爺子行云流水寫下“聚朋友”三個字,蒼勁有力,絕對的大家風范。

  “老爺子,這字絕了。您先喝著,我得趕緊找人裱起來。對了,明天飯館開業,我是廚師又是老板,沒法親自接您過去,我安排個人來接您吧。”

  “不需要,我走過去。你滾蛋吧。”

  李浪把字拿去裱好后,送到飯館那邊。

  三個女人正在為了明天的開張忙前忙后。

  李浪笑著說:“大姐、二姐、曉娥,辛苦你們了。”

  “哥,一點都不辛苦。比在家里干農活輕松多了。”孟曉娥興奮的道。

  李浪知道曉娥的性子,口把不住門,做事缺考慮,很能惹事。如果不狠狠的管住她,說不定會惹出什么亂子來。

  他表情變得認真起來:“曉娥,你除了采購的事情,其它時間就到廚房給我打下手。”

  孟曉娥興奮的道:“沒問題。哥你放心,我什么都能干的。”

  李浪:“有些事情我必須要跟你說清楚,如果你工作時犯了錯誤,一次罰一塊錢。如果大姐和二姐向我投訴你,我查實你確實做錯事了,一次罰一塊錢。聽明白沒有?”

  孟曉娥急眼了:“不是,哥,如果我不是故意的,不小心犯了錯,也要罰我錢嗎?”

  “對。必須罰。”

  “可是,如果我不知道哪些事不能做的,我不小心做了,你罰我錢不公平呀。”

  “你放心,什么事是不能做的,我都已經寫出來了。”

  李浪把一個簡單裝裱好的員工守則拿了出來:“一定要記好員工守則的內容。不僅是曉娥,無論誰犯了錯,包括我和大姐二姐,都得罰。”

  孟曉娥頓時松了一口氣,拍著胸口說:“哥,你剛才嚇死我了。一次一塊錢啊。你寫清楚什么不能做,那我就放心了。”

  孟曉娥看著員工守則,讀了起來:“一,顧客就是上帝。禁止與顧客發生矛盾,絕對不能和顧客爭執,更不能發生肢體沖突……”

  李浪叫孟曉娥幫忙,把“聚朋友”招牌掛到院門口上。

  四人休息時,坐在一起說話。

  大姐眉頭皺著:“李浪,這十幾年來,就沒有個人開飯館的。如果沒人來吃飯,賠了錢怎么辦呀?”

  二姐:“李浪,我這心里有點沒底。你過來之前,住在附近的一位大嬸來過這兒,她知道我們要開飯館后,看我們的眼神怪怪的。弄得像是階級敵人似的。”

  李浪笑著說:“二姐,您就放心吧。我開這飯店,是工商局局長親口同意的,肯定沒問題。”

  “還有大姐,關于客人這一塊,您甭操心,弟弟我自有妙計。”

  “行了,你們忙完就早點回去歇著吧。明天上午九點準時上班。我有事先走了。”

  他說的事情,相當于后世的炒作。不過,這時代沒有網絡,想炒作,必須要換種方式。

  他穿上了收破爛時穿的衣服,還在頭上包了一塊頭巾,用東西把臉抹黑,活脫脫一個剛進城的農民模樣。

  李浪來到《京都日報》社。

  經過保安崗亭時,他問門衛:“大爺您好,俺有個情況,想找記者同志反映。請問記者辦公室在哪?”

  門衛大爺看了李浪一眼,又望了望報社那邊,說:“喏,看那,門口走出來那位男同志就是記者,找他去吧。”

  “謝謝您。”

  李浪快步走到大爺說的那男人身邊,故意低著頭,改變聲音說:“記者同志您好,俺有個情況想向你反映。”

  “你好,請說。”

  “俺在大柵欄附近一個胡同里,看到有人開了一家飯館。俺問過了,個人開的,說是明天開張。”

  “您是記者,知道的事情多,俺想問一下,現在有政策可以個人開飯館了嗎?俺也想開一家。俺做的菜,俺們村里的張寡婦都說好吃。”

  “這位同志,這事你應該去工商局問……個人開飯館?等等。你剛才說那飯館是在哪個地方?”

  “大柵欄那邊,好像叫雙洞胡同?對,沒錯。”

  “好。同志,謝謝你。你剛才的問題,我建議你最好去工商局問問。我有事先走了。”

  看著記者急匆匆的取了自行車離開,李浪就知道,這事應該成了。

  他騎上自行車,抄小路快速回到飯館,見大姐她們忙完事情已經離開。他就換好衣服,洗干凈臉,坐在院里守株待兔。

  等了幾分鐘,李浪聽到有人拍門,應了一聲,過去開了院門。

  “您好,請問找誰?”

  “小伙子你好,我是京都日報的記者,知道你們飯館是個體商家開的,就想來采訪。請問飯館是你開的嗎?”

  “原來是記者同志,飯館是我開的,明天開張。您快請進。”

  記者跟著李浪走進院里,對李浪進行采訪。

  十幾分鐘后,記者離開。

  李浪心道:本市,甚至全國第一家個體飯館開張,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情。自己飯館開張的消息,明天就要見報了。

  大師級的廚藝,加上有新聞報道助攻,還怕生意不好?

  不存在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