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心經只有一百多的字數,沒過多久,方昊就落下了最后一筆。
現場鴉雀無聲,大家的視線都不舍得從紙上離開,全都如癡如醉地欣賞著方昊的書法作品。
片刻后,老汪最先回過神來,臉色震憾:“這幅字,結體舒展寬博,筆畫精到,精工中透靜穆之氣,穩健中露靈動之神,用筆方折勁直,筆法的細節諸如起筆較重而呈錐形的豎劃,均能顯示出對唐代楷書風格的學習,明顯區別于王羲之、智永灑脫秀逸的前唐楷書。”
方昊笑著說道:“汪老師好眼力,我確實綜合了唐代楷書的書寫風格,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多加學習。”
“您可不要謙虛了,您這水平,完全稱得上楷書大師!”
老汪又夸了一句,接著朝劉擇瞪了一眼:“還不給我們介紹一下這位老師!”
劉擇笑嘻嘻地說:“歐陽不是說了嘛,這位是老南的徒弟!”
“信不信我揍你!”老汪瞪著銅鈴大眼,揚了揚拳頭。
留著絡腮胡的歐陽慶指著劉擇說:“老劉,沒想到你這家伙也挺會坑人,如果他是老南的徒弟,我馬上就去拜老南為師!”
劉擇哈哈一笑,接著給大家介紹起來:“這位就是我之前提起的,方昊方老師!”
就在剛剛,劉擇就向大家講了上個星期沙龍上的事情,對異軍突起的方昊,大加稱贊,沒想到說曹操,曹操就到,而且不提方昊在鑒定方面的實力,就憑他這楷書,也當得起劉擇的夸獎,更別說,方昊還年紀輕輕了。
歐陽慶笑著伸出了手:“沒想到是方老師光臨,真是讓小店蓬蓽生輝啊!”
方昊跟他握了握手,言道客氣了。
劉擇繼續介紹,大家相互客套了幾句。
歐陽慶又把目光投向了桌上書法作品,請求道:“方老師,不知道這幅字,能不能讓給我?”
劉擇他們立馬就不樂意了,紛紛表示見者有份,都不肯輕言放棄,直到歐陽慶打躬作揖,許下了種種好處,他們才松口。
看著歐陽慶眼巴巴地看著自己,方昊笑著說:“這幅作品算是陰差陽錯下完成的,又借此機會,認識了你們幾位,這幅作品就送給歐陽老板吧!”
歐陽慶連忙擺了擺手:“這多不好意思!”
“行啦,你自己去照照鏡子,臉都快笑歪了,還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老汪羨慕的很,說話也酸溜溜的。
“老汪,別這樣嘛,你不是一直想要那幅解縉的草書曉聞長樂終聲嘛,今天我七折讓給你!”
歐陽慶又對其他人說:“放心,好處大家都有,方老師,您稍等片刻,我去取一幅畫。”
歐陽慶這番話,頓時讓大家喜笑顏開,紛紛說,都是托了方昊的福。方昊也趁著歐陽慶離開,又給自己的書法上寫下了落款,不過他現在還沒有刻印,也就無法鈐印了。
片刻后,歐陽慶帶了一幅畫作過來,請方昊鑒賞。
這是一幅水墨山水畫,畫寫高山流水,青松挺拔,草木豐茂,高士隱讀,作者的水平很高,如果在清朝,就憑這畫技也能算得上是知名畫家了。
只是這作者方昊以前都沒有聽說過,而且記憶中的拍賣數據,同樣也沒有。
歐陽慶笑著問道:“方老師,您覺得這幅畫怎么樣?”
方昊說:“這幅作品墨色淹潤豐腴,枯而不干,淡而能厚,一種清靜冷雋之氣撲人眉宇,意境之中,帶著忘塵之意,我推斷作者是位出家人,不知道我有沒有猜對?。”
歐陽慶豎起了大拇指:“好眼力,這位作者現在確實已經出家了。”
這幅畫的作者名叫蔡貴,他家庭貧寒,父母殘疾,因此讀書不多,15歲就外出打工賺錢養家,不過他天資聰慧,悟性很強,偶然間接觸到國畫,就愛上了,之后靠著自學成才,只是他一開始并沒有想要靠這個賺錢,只當作是自己的業余愛好。
后來,蔡貴輾轉到了京城,一次偶然的機會,正好進入歐陽慶新開的畫廊。
當時歐陽慶注意到蔡貴,雖然穿著打扮像個農民工,但欣賞畫作時表現出來的熱愛,卻不像是假裝出來的,他出于好奇,便上去攀談,意外得知,蔡貴居然自學了作畫。
之后,他又了解到,蔡貴家境不好,出于好心,就讓蔡貴畫幾幅畫拿到這里來代賣,還可以補貼家用。
一開始,蔡貴沒有那份自信,歐陽慶跟他說,如果不先試試,怎么知道一定賣不掉呢?
蔡貴被打動了,回去后就畫了兩幅山水畫過來,歐陽慶一看,大加贊賞,告訴蔡貴,這樣的作品肯定賣得掉,果然一經推出,沒過幾天,就賣掉了。
這給蔡貴帶來了信心,之后幾幅畫也都賣出去了,干脆就以賣畫為,15年的時候,就年收入一百萬左右了。
那個時候,他已經四十多歲了,因為家境原因,沒有結婚,有了錢,他娶了一位三十歲還不到的女人,只是沒想到那女人是看中了他的錢,結婚沒多久,就卷了大部分的錢跑了。
歐陽慶長嘆一聲:“當時我也見過那個女人,看起來不像是本分人,私下也勸過他,但他當時在熱戀,沒有聽進去。這件事情,給他的打擊很大,沒過多久,他就出家了,而且畫也不賣了。這幅畫還是去年我去他那做客時,他送給我的,而且他的畫技和以前相比,突飛猛進,也許正是因為之前的經歷吧。”
老汪也為蔡貴感到惋惜:“或許就像一些文章里說的那樣,許多藝術家都是悲劇角色。”
方昊暗自搖了搖頭,他并不贊同這句話,這只不過是搏人眼球的慣用伎倆而已,典型的不幸者誤差。
其實許多藝術家,生前就獲得了認可,享有極高名譽。文藝復興三杰,結交的都是教皇,貴族等有權勢者。他們最著名的著作都是有錢有勢者的托付之作,而不是放到商店里的普通商品。音樂上,莫扎特,貝多芬也都是很早就名聲在外。
還有唐伯虎,也只是在詩文中抱怨哭窮而已,他賣書畫肯定是賺了錢,只是其中很大部分被他揮霍到青樓中去了,聲色犬馬,紙醉金迷。至于他這么做的原因,這里就不細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