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十章:戰與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勛二代

  交阯交州府城:

  時夜,明月高懸,府衙大堂里,微弱的燈光,依舊執拗的散發了自己的光芒,似乎想給堂中的都督方政添加些許的溫暖。

  但是端坐堂中的方政心中卻是一片冰涼。

  年近四十的方政方頭大臉,面色黧黑,耳大而無垂珠,他端坐在堂中圈椅上,一臉倦容,發黑的眼圈里布滿血絲,兩手支著腮幫子獨自出神,也不知在想什么。

  “咄咄”

  一陣腳步聲傳來,一身甲胄的千戶王大錘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都督大事不好,前方消息傳來,多邦城已經陷落,黎利那賊子已經領兵向我們而來。”王大錘氣喘吁吁說道。

  方政聽了臉色頓變,隨即又平靜下來,因為他之前便有所預料了,如今只不過成為了現實。

  他雙手握拳揉了揉眼窩,無奈說道“我知道了。”

  “那我們怎么辦呀?”王大錘見對方是這個反應,不由焦急問道。

  “還能怎么辦,固守待援罷了!”方政肅然道。

  “可援軍又在哪里?”王大錘先是心中一喜,隨即又垂頭喪氣道。

  “一個月前,黎利勢大,攻陷茶籠州(該州屬于義安府)時,我便預料到局勢堪憂。”方政徐徐說道“當時我便寫了題本,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師,如今京師想來也該收到消息了。”

  “交州府城的城池堅固,城中糧草武器都不缺,足夠我們守上幾個月了,那時想來朝廷派來的援軍也該到了。”方政解釋道。

  “那便好。”王大錘見方政早有應對之策,心中不由稍微安定。

  “你先下去,組織起人手,繼續加固城墻,修筑防御工事。”方政看著王大錘吩咐道“打開府庫,賞賜眾將士,告訴他們只要我們守住了這城,日后我定不會虧待大家,金銀布帛定會賞賜不斷。”

  “喏”

  王大錘聽了心中不由一喜,連忙躬身應是,隨后轉身出去了。

  方政待對方離開后,不由看向堂外濃濃的黑夜,心中頗為忐忑,因為他沒對王大錘說的是,新君登基,他壓根不知道朝中對交阯到底是個什么態度。

  “是棄還是守?”

  “真的會有援軍嗎?”

  方政嘆了口氣,他心中實在沒底。

  可是如今又能如何呢?

  局勢如此,非他一人可挽回的。

  長夜漫漫,今晚的方政注定無法入眠。

  .......

  京師:

  京師作為大明王朝的都城,天下首善之地,最不缺的便是人。

  南城門前,一切如往常一般,嘈雜喧嘩不斷,有人等著進城,有人急著出城,有人攜家帶口,有人獨身一人。

  這副場景曾在這座城市日日上演,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直到一騎飛來。

  南城門前的眾人首先聽到的是陣陣馬蹄聲,隨即看到的是一騎揚塵而來。

  馬上的騎士背上背著一面令旗,一邊騎馬狂奔,一邊大聲道“百八里加急,閑人退避。”

  南城門前的眾人見狀紛紛退避,讓開了道路,隨之又好奇的看著奔馳而過的騎士,都竊竊私語著,猜測到底是發生了何事?

  這對他們而言,是個十分不錯的話題,能讓他們在閑暇之際,在親朋好友面前,吹噓議論一番。

  不過也僅此而已,對于這些平頭百姓而言,這些大事距離他們太遠了,只要不是有人打到了京師,威脅到了他們,那么一切便不重要了。

  每日的生計便讓他們焦頭爛額了,哪還有閑情雅致去關心那所謂的國家大事。

  在他們心里,那些事應該是坐在衙門里的高官顯貴該管的,是那個生活在紫禁城的君王該操心的。

  沒錯,朱瞻基的確該操心。

  當關于交阯的戰報遞交到他跟前時,他只是一臉陰沉的對身邊的司禮監太監金英吩咐道:

  “召諸位大學士,六部尚書,及英國公等武勛到云臺議事。”

  “是”

  金英瞧著朱瞻基那陰沉的臉色,心中不由一寒,連忙應聲道,隨即便匆匆離開了,似乎不想在此多待片刻。

  云臺:

  奉天殿后的云臺是一處三楹小殿,與乾清宮僅隔著一道乾清門。平日里有什么要緊事,皇上便在這里接見大臣。

  朱瞻基身穿一件淡紫色夾綢襯底的五爪金龍閑居吉服,系好一條白若截肪色澤如酥的玉帶,端坐在御座之上,看著殿中的諸臣久久沒有言語。

  待金英將方政的題本內容宣讀完畢,朱瞻基環視眾人,聲音略帶沙啞問道“事情便是如此,交阯黎利膽大妄為,不服王化,聚眾為亂,諸位議一下,拿出應對之策來。”

  朱瞻基話落,率先出列的是謹身殿大學士楊榮,他徐徐說道“交阯位于云、桂二省之南,毗鄰南海。”

  “自古以來便歸屬華夏統治,望陛下不可輕棄。”楊榮如此說道。

  朱瞻基見第一個出言的是楊榮,絲毫不意外。

  因為楊榮此人性警敏通達,尤其擅長謀劃邊防事務。

  永樂朝時常隨永樂皇帝出征,參贊軍務。

  時人稱他“揮斤游刃,遇事立斷”,將他比作唐代的姚崇。

  “愛卿詳細說說。”朱瞻基對交阯這個遠在南疆邊陲的國度也充滿興趣,不由問道。

  “是”

  楊榮俯身應道,隨即侃侃而談“秦朝時,始皇帝于此地設置象郡,將交阯首次納入中國版圖。”

  “漢武帝滅南越國,重取南疆,在此處設交趾郡,從此時起近一千年間,交阯一直為中國疆土。”

  “五代時,中原大亂,南漢高祖劉䶮派兵攻入交趾,趕跑了鎮守當地的靜海軍節度使曲顥,將地據為己有。”

  “然而南漢暴虐,交趾百姓不堪忍受,紛紛起義反抗。”

  “值此之時,交趾土豪吳權趁勢而起,打敗南漢軍,并稱王自立,從此交趾脫離中國,至永樂時已有近五百年。”楊榮最后總結道。

  “原來如此。”朱瞻基聽了這段曲折的歷史,不由頷首不及。

  “其余人呢?”

  “你們怎么看?”

  朱瞻基繼續問道。

  “臣認為應該以安撫為主,不該大動干戈。”戶部尚書夏元吉出列說道。

  朱瞻基聽了不由蹙了蹙眉,不悅道“愛卿認為交趾不該保。”

  “臣只是認為不值得保。”夏元吉沉吟片刻后說道“永樂朝時太宗皇帝開疆拓土,修宮室,通運河,下西洋,這些都是大事。”

  “而要做這些大事,需要很多錢,臣身為戶部尚書,深知國庫已然不足。”夏元吉繼續說道“這也是為何先帝剛一繼位,便下旨停止西洋寶船、迤西市馬及云南、交趾采辦。”

  “因為自洪武以來,國朝60年的積存,已經快要耗盡了。”夏元吉神色復雜道:

  “交趾遠在南疆邊陲,難以治理,自內附以來,屢有叛亂發生,朝廷平叛所花費的錢財遠遠多于從交趾所得。”

  朱瞻基聽了不由默然。

  “臣以為交趾不可棄。”英國公張輔見狀連忙出列道。

  “嗯!”

  “英國公曾三征交趾,想來對此地了解頗深,你就說一說你的理由。”朱瞻基見張輔出列不由精神一振,笑著說道。

  “交趾內附,乃是太宗皇帝的一生功績。”張輔徐徐說道“永樂四年(1406年)交趾胡朝逆賊黎季犛無道,太宗皇帝令臣等征討。”

  “臣于永樂五年(1407年)平滅交趾胡朝。”

  “太宗皇帝本著“期伐罪(指胡朝)以吊民,將興滅而繼絕”的用意。”

  “打算對久染夷俗的越人,設官兼治,教以中國禮法,以達致廣施一視之仁,永樂太平之治。”

  “于是在交趾設置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三司。接著,仿照本朝體制,在交址設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個縣,在交趾建立起來直接統治。”

  張輔說道此處,不由俯身肅然道“交趾內附,乃是太宗皇帝一力為之更是我大明將士流血換來的。”

  “如今黎利區區蠻夷,不服王化,臣張輔愿意再次領兵平滅此賊。”張輔請戰道。

  朱瞻基聽了不由滿意笑道“英國公不愧是國之柱石。”

  “陛下,英國公自然功勛卓著,但是交趾區區撮爾小邦,黎利不過一土豪,哪里需要英國公出面,臣王通愿領軍出征,踏平交趾,將那逆賊黎利的首級親自奉于陛下身前。”

  “成山侯好志氣。”朱瞻基聽了不由大笑道。

  張輔見狀,盯著王通看了會,便退了后去。

  他如今已經功勛過高了,若陛下讓他出征,他定然不會推辭,可若是陛下有意讓他人前往,他也沒必要強求。

  御座之上的朱瞻基來回看了一遍張輔與王通,心想道“漢王那邊反叛的跡象愈發明顯了,我還需要英國公替我穩住京師三營。”

  “交趾疥癬之疾罷了,讓王通前往足夠了。”

  朱瞻基想到此處,便有了決定,隨即肅然道“以成山侯王通為征夷大將軍,擔任交趾總兵官,都督馬瑛為參將,尚書陳洽依舊參與軍務,繼續率軍南征交趾。”

  “喏”

  王通見自己如愿以償,不由大喜,連忙上前應道。

  ps:諸君給點力呀!多支持一下八百楚。

  ps2:求月票,推薦,請順手,謝謝!

  ps3:感謝“問漁樵”“浪跡”“天星道”的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