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百一十四章大明雙屠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織明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潼關,始設于東漢末年時,當時的舊關城建在黃土塬上,至隋代時向南移了數里距離,可到了唐朝武則天時代,又向北遷回了黃土塬下,成為了潼關城的舊址。

  潼關地處黃河渡口,位于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通衢之地,扼長安至洛陽驛道的要沖,是進出三秦之鎖鑰,所以成為漢末以來東入中原和西進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關防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這個地方的形勢十分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連城;其北則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而西面又臨近西岳華山之險。

  可以說,潼關周圍是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可容一車一馬通過。

  “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此地的形勢之險要,一點也不為過,就連杜甫游歷此地后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的詩句,傳于后世。

  正是因為潼關的位置重要,大明朝在此地專門設置了潼關衛,鎮守一方平安,并開始了對潼關的修繕,以及進一步擴建。

  增修擴建后的潼關城,城墻依山勢曲折蜿蜒,東南包括了麒麟山、硯臺和筆架山,西南囊括鳳凰山和蝎子山,并將潼河入黃河段囊括進關城之內,使得由南向北流入黃河的潼河穿越潼關城而過。

  由此,潼關城的防守能力得到了極大增強。

  同時,潼河水也成為城中的灌溉用水和飲用水,澆灌著潼關城里的一千多畝田地,使得潼關城內的糧食供給問題得到極大緩解,真正做到了易守難攻,且能夠長久堅持固守。

  潼關城南高北低,北臨黃河,東、西、北三面城墻高五丈,而南邊的城墻,最高處竟有十丈。整個城池周長近十二里。

  共修筑有六處城門,每處各有兩洞,中有甕城相連,東城門為關門,名曰“金陡”,西城門名“懷遠”,又有上南門、下南門、大北門和小北門,其中,東、西、北三門都筑有門樓,此外還修建有南水關和北水關。

  潼關除城墻高厚恢宏外,在城內城外、山上山下,還建有許多觀廟寺堂,以及木石牌坊,雕梁畫棟、構筑精美。

  關城內的街道主要有育賢街、帥府街、四牌坊街、牌樓南街、牌樓北街、府部街、縣門通街、南門街和西關大街等,縱橫排列,足有五十多條大小街巷,起伏密布。

  潼關城雖然不算很大,但卻也算得上十分的繁華,關城之內平民極少,多是守關的明軍士卒及其眷屬,但往來商旅極多,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潼關城的繁茂。

  作為一處重要關隘,潼關城的通行制度非常嚴格,進出關中,潼關是必經之地。

  無論是行人,還是往來商旅,要想通過潼關,就必須經過關城的東、西兩門,每天早上太陽出來時,城門打開,而等到太陽一落山,城門就必須關閉,禁止一切通行。

  所以,途經潼關的行人、客商幾乎都要在關城內住上一晚,許多商貨也會在這里貯存,再運往陜西、河南等地,這便使得關城中的商貿繁華了起來。

  潼水穿越關城而過,經潼津橋注入黃河,關城內建有金陵寺、鐘樓、望河樓、呂祖廟、閱書樓、象山祖師廟及牌坊、樓閣多不勝舉,古稱“金碧輝煌,映映川原”。

  “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

  看著眼前雄偉的關城,永寧伯借用古人詩句,贊美著這座潼關城。

  策馬陪在他身邊的陳德,也開口說道:“是啊,如此雄關,若有一得力戰將鎮守,即使十萬敵軍,也不得破關啊。”

  張誠回看了他一眼,道:“得力戰將,你說的這四個字才是關鍵。再險要堅固雄偉的關城,也要看是誰來守衛,只有駐守之人得力,方得固守。

  就好比唐之睢陽,如換作旁人,怕連一個月都守不住,可張巡卻能憑萬人,守孤城達兩年之久,既是最好的例證。”

  新投到幕下的袁賦誠出言說道:“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此皆南陽張巡之功也,張公,真烈丈夫矣!”

  “林將軍他們來啦。”恰在這時,中軍張明遠抬手指著關城方向叫道。

  眾人定睛望去,果見一隊不足百人的騎兵,正策馬從關門那邊奔行而來,雖相距尚遠不能看清來人面目,但從服色上仍可斷定當先一人是林芳平。

  很快,那隊騎兵便奔至近前,眾人這才看清林芳平身后之人,正是原威遠營羽林騎乙司隊官常正彪。

  林芳平策在馬上抱拳行禮:“督帥。”

  而常正彪卻在十余步外,就翻身下馬,急奔至近前,單膝跪地,叩首拜道:“羽林騎常正彪,拜見督帥。”

  張誠看著跪在地上的常正彪,滿意地點了點頭,溫言道:“著甲免跪,軍中早有定例。起來吧!”

  “喏。”常正彪大聲接令,這才站起身來,溫順乖巧地側身立在了永寧伯馬旁。

  “孫督可至潼關了么?”

  常正彪抱拳回道:“孫督來信,言明日午前才能趕到潼關。請督帥先入關歇息,末將已為督帥備好酒菜。”

  “好。進關!”

  原來,永寧伯離開朱仙鎮后,經許州、洛陽一路西行,既是看望陳錚、張國棟二人,給他們壯膽助威,更是為了來潼關與孫傳庭相會。

  如今,孫傳庭在陜西也已站穩了腳跟,他先是設計斬殺了悍將賀人龍,分其兵馬,雖仍是由其部下各將領統帥,然卻一掃此前悍不受命的惡習,成為了孫傳庭的得力部下。

  而就在永寧伯率軍于朱仙鎮擊潰闖王李自成之際,孫傳庭借著永寧伯戰勝闖賊的余威,在陜西也舉起了自己的屠刀。

  張誠這一次來潼關約見孫傳庭,就是要給他鼓勁打氣……

  大明的天底下,不能只有一個張屠夫!

  既然你孫傳庭已經舉起了屠刀,開弓沒有回頭箭,必須要讓孫傳庭一殺到底,以成全他孫傳庭的“孫人屠”之名。

  唯有如此,才會最終成全——大明雙屠之威名赫赫!

  若不然,只有自己“宣府張屠夫”的大名流傳,豈非太孤獨了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