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四十章右都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織明

第1331章右都督  乾清宮內,次輔吳甡和閣員黃景昉、蔣德璟正跪地叩首,不住嘴地請求崇禎皇帝收回打算任命永寧伯張誠為剿賊督師、總督保定等七鎮軍務一事。

  卻見內閣首輔陳演緩緩起身,原本以為他會像自己一般,懇請皇上收回成命,不曾想卻聽他說道:“皇上,既然侯恂、陳新甲皆不便督師剿賊,而洪承疇又身處遼東重地不可輕調,孫傳庭才到陜西大軍未成。

  臣愚見……不妨委永寧伯中軍都督府右都督之職,使之以右都督之名調度河南地方官軍,行提督中原剿賊軍事之實,再委一員干臣佐其督運錢糧,暫且穩住中州形勢。待朝廷有了合適人選,再任命剿賊督師,全權統籌調度中原剿賊事宜。”

  陳演的這番話語,震驚了乾清宮內的所有人……

  吳甡、黃景昉、蔣德璟等人看向陳演的目光中,滿是不解之情,他們不懂陳演為何會放棄自正統年以來確立的“文臣掌樞要,武臣聽征調”格局,竟然會建言永寧伯張誠提督中原剿賊軍事?

  就連在一旁伺候的內監王承恩都略感詫異,他雖然知曉陳演是一個守舊的人,又既庸碌且刻薄,常常依靠推諉塞責來維持自己的地位,更深知他之所以反對侯恂出任督師,實為打壓東林一黨的余脈。

  但卻未曾想到,陳演竟會如此大庭廣眾之下,公然推薦永寧伯張誠提督中原剿賊諸軍事,這豈不是將他自己置于滿朝文官的對立面了嗎?

  不過,崇禎皇帝聞聽陳演之言,卻是喜出望外,他原本緊鎖的眉頭也略見舒展,而微微上揚起的嘴角,更彰顯其心中得意之情。

  “首輔提議委永寧伯提督中原剿賊軍事,你們都是何意思啊?”

  吏部尚書鄭三俊的反應出乎眾人意料,只見他起身抱拳奏道:“皇上,臣贊同首輔所提之議,永寧伯久歷戰陣,才堪大用,當得提督中軍剿賊軍事之職!”

  吳甡、黃景昉、蔣德璟三人目瞪口呆,他們想不通鄭三俊這是咋地啦?

  在他們幾人眼中看來,鄭三俊乃萬歷年間的老進士了,累任知縣、南京禮部清吏司主事、歸德知府、福建按察司副使提督學政、浙江布政司參政提督糧道等職。

  在天啟朝,更被召為光祿少卿、后改太常寺少卿、歷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戶部添設右侍郎等職,更是不與魏忠賢之閹黨坑瀣一氣,被陷害去職,歸家閑住。

  到了崇禎朝,他又被重新啟用為南京戶部尚書兼掌吏部事,后因侯恂被誣貪腐一事受牽連,罷官歸里,直到崇禎十五年才再次被重新召回闕下,加太子少保銜,出任吏部尚書一職。

  像鄭三俊這樣的人,就算他不是東林一黨的核心人物,但無論怎樣來講他身上的文官標簽,那都是焊死了的,是他死了都改不掉的底色。

  正是因于此,吳甡等人才會覺得鄭三俊贊同永寧伯張誠“以武人新勛貴身份,重掌督師之權”,豈非是在挖天下文官的根基嘛?

  不過,此時此刻,他們三人也只敢在心中暗自憤恨,最多也就是拿滿是不解的眼神偷望鄭三俊和陳演,那眼色中甚至還隱含了一絲怨毒之情。

  其實,他們的心里只有文官集團利益,眼中已經完全看不到當前的現實,更看不到國朝的未來……

  當然,也或許他們對于國朝的未來并不關心!

  他們這種文官心里已經只剩下利益了,至于大明朝的未來——那是他們老朱家的事兒了,那是坐在御案后面的崇禎皇帝自己個兒的事兒了……

  無論誰來當皇帝,無論這個朝廷是大明,又或是其他什么亂七八糟的朝廷,都和他們關系不大。

  畢竟,不管誰來坐龍庭,都少不了他們這班子文官來幫著治理天下,而現在總督兵馬的督師,竟然改由文臣換作武勛來擔任,這不是在掘天下文官的墻角嘛?

  所以,今天即使有崇禎皇帝的大力支持,吳甡、黃景昉、蔣德璟等人也要反對一下,否則此事一旦傳揚開來,他們也就不要再在朝廷里混了!

  因為得罪了皇上,無非就是罷官歸里,就算下了大獄,那也有重新起復的機會,可一旦徹底得罪了天下文官,那就會被打入真正的另冊,永世再無翻身的機會,甚至還會被他們設計毒害。

  “鄭三俊,你這個大冢宰是贊同陳閣老的提議,委永寧伯提督中原剿賊軍事啦?”

  既然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表態,鄭三俊便也不再有所遮掩,他十分明確地回奏道:“回皇上,臣贊同首輔所提之議。”

  鄭三俊之所以如此表態,也是實屬無奈之舉。

  大明朝的文官集團如今雖勢力龐大,但內里卻也是派系林立,相互傾軋不斷,即使已經掌握了朝廷的中樞大權,可內部卻又推選不出真正的人才,尤其是熟識軍事的干才。

  當然,這也有崇禎皇帝的原因在里面,朝廷頻繁追責問責,導致眾多閣臣、督撫獲罪被斬,也進而引發大明官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消極心態。

  再從另一方面來看,雖然大明朝已經從明初都督府與兵部相互制衡的機制,異化為如今的文臣完全壓制武將形式,但是在現實中卻是像左良玉這樣的軍閥化將領比比皆是,實際上文官督師已經很難做到真正的調度節制他們了。

  其實,崇禎皇帝也不是十分想讓永寧伯來做這個提督,可滿朝文臣卻又無一個讓他能夠放心任用之人,他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畢竟,武勛重新掌握軍權這個事兒,若是與大明朝的江山穩固比起來,對于崇禎皇帝而言并不見得是多大的壞事,只要大明朝還在,只要他崇禎還是皇帝,無非給予張誠重賞罷了。

  大不了——就封他個當世公侯,又如何?

  “你們幾個閣老,又是何意見?”崇禎皇帝的語氣中明顯已經有了不耐煩的意思。

  吳甡偷眼瞧了瞧黃景昉和蔣德璟二人,見他們似鴕鳥般將頭死死貼在地面,心中暗自嘆息了一聲,回奏道:“臣……附議。”

  “臣,附議。”

  “……附議……附議……”

  乾清宮中,隨著一眾閣老朝臣的聲聲“附議”后,再無一點反對永寧伯提督中原剿賊軍事的聲音。

  恰在此時,乾清宮外忽然傳來八百里加急的銅鈴聲,殿內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轉向了那卷黃綾軍報。

  崇禎皇帝的指甲深深掐入自己的掌心里,他忽然憶起昨夜里夢見——太祖皇帝手持寶劍立于孝陵,那劍鋒所指處,正是開封方向……

  請:m.bqq999.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