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三十章 因地制宜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真能看見回報率

  逛完了特色經濟小鎮,旋即把眾人安排在八卦廠的食堂。

  那琳瑯滿目的美食,再一次讓眾人領略到了什么叫做錦鯉風格。

  “這些菜全都是我們按照市場價從農戶手里買來的。”

  “科技助農?”

  “沒錯,都是當天收,當天吃的新鮮菜!”樓小房笑著道:“這些都是有機蔬菜,最多就施了農家肥,農藥施打不超過兩次。”

  “周圍的友商們也很給面子,吃的都是從農戶手里收上來的食材。”

  西江境內,每一個鄉鎮都有助農機器人和助農車的身影。

  幫助幾十萬農戶創造了幾十億元的收入。

  如果你去樓家村看看,就會看到樓家村集體,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場景。

  分工明確。

  種田,養雞養鴨養魚。

  然后城市里的好東西反銷到鄉村,良好的內循環,使得樓家村初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這兩個月,每家每戶月收入集體突破了五位數。

  這種收入放在以前,他們想都不敢想。

  一般都是家里的勞動力去外地打工。

  等到三四十歲,回家開個小裁縫廠,或者手工廠。

  集體致富,不比某公司的人人個體戶強?

  “味道不錯,比大棚里的蔬菜味道好多了。”

  一個領導笑著道:“樓總,我記得你們這個項目也是跟官方對接的,以后我們單位的蔬菜魚肉,就由你們送。”

  其他人也紛紛開口。

  樓小房笑著搖搖頭,“我們不管這個,全部都有當地的助農人員對接,還有當地的干部,如果您需要的話,我可以給您號碼。”

  那領導先是一愣,剛想問這么做不是很麻煩?

  但是轉念一想,他就明白了其中三味。

  旋即開始佩服樓小房。

  把好處落實到基層,其實最辛苦的是基層的干部。

  “好,那麻煩你了。”

  這種順水推舟的人情,做起來沒有一點壓力。

  而且也是為了助農,說出去也好聽。

  以后有人過來交流,吃飯的時候,說出去也有談資。

  “樓總,我是饒州橫縣的,我們那里有許多村落特別的落后,有一些村子直接建在山上,對外交通不便利,農業也不發達,這一點,該怎么解決呢?”

  一位饒州的大佬問道。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看向樓小房。

  “這個問題......您太看得起我了,我就是一個生意人,只能用自己的手里的資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樓總,你可是有名的經濟學家,誰不知道你在經濟方面的建樹?”

  那大佬笑了笑,樓小房自貶,他當然不能順著他的話說。

  “是啊,樓教授,就當聊天說說唄。”

  好家伙,樓教授都出來了,看來今天不說個一二三四五出來,他們是不會罷休了。

  樓小房心累,又當老板,又當推銷員,還要當經濟學家,現在連主政一方的大佬都過來問自己問題了。

  他現在的身份地位,一言一行都帶著成功者的光環。

  若是隨便說說,他們聽進去了,那就麻煩了。

  畢竟特色經濟小鎮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科技助農也的確幫助了很多鄉村致富。

  “可以說說是哪個村嗎?”

  那大佬說道:“橫縣和平鄉余村!”

  樓小房把手機放在桌面上,“盤古,調出當地的圖片!”

  旋即手機投影和平鄉余村的全息投影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

  眾人都停止了用飯。

  政界大佬關注的是樓小房會怎么說。

  商界大佬關注的是樓小房的手機和人工智能。

  樓小房看了一下余村的情況,的確有點糟糕。

  村落建立在綿綿不絕的山上。

  全村大概有二三百戶,零零散散的住在各個山頭,山路蜿蜒。

  這些圖片,是助農的時候拍下來的。

  “調出當地助農數據!”

  樓小房看了看余村助農的數據,雖然才剛開始半個月,但是干部早就落實到位了。

  樓家村半個月人均收入都過三千了。

  這邊才堪堪一千。

  看了半個月的收入圖,甚至還有下跌的趨勢。

  “調出干部收集的資料。”

  樓小房一看,當地的稻田不多,大多都是山,菜地也是在山上開墾的。

  而且大多都是在山坳中。

  他陷入了沉思,這時候那個大佬開口問道:“能不能把余村納入百鄉計劃當中?”

  這才是關鍵所在。

  南方比北方資源要豐富,所以錦鯉集團兩個重大的幫扶項目都是在西北。

  其實有些人心里有些不滿意。

  人就是這樣,永遠不會滿足。

  樓小房搖搖頭,“即便是貧瘠的余村,也比西北那些村落資源要豐富的多,納入百鄉計劃不合適!”

  “而且山谷狹隘,道路蜿蜒,也不太適合建廠。”

  “我看百鄉計劃公示中,很多地方比余村還要落后,道路還要蜿蜒。”

  “但是道路打通就很有特色不是嗎?最起碼那邊平原多!”

  樓小房手指敲擊在桌面上,看著余村的全息影像,突然笑了起來:“有了,我知道該怎么幫助余村了。”

  “哦?樓教授請說!”那大佬眼前一亮,樓小房做人做事滴水不漏,他說有辦法,那就一定有辦法。

  “這里可以作為一個集滑翔基地,還可以建設滑行草場,在山腳下還有一個大水庫,水庫可以建立水上樂園,開放漁業,成立垂釣基地......”

  樓小房說著,全息開始變化,余村大變樣。

  眾人都看呆了。

  言出法隨?

  這是什么高級人工智能?

  “建立伴山獨棟小別墅,建立民宿!”

  “我可以提供特色樹苗,但是招商得你們自己來!”

  “配套設備要齊全,首先要修山路,不一定要多氣派,但是一定要通車,前期我可以給與幫扶,在那邊建立環山磁懸浮公交車線路。”

  華夏人有句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樓小房就是按照這種思路,因地制宜。

  一旦建成,帶動的不僅僅是一個余村,甚至和平鄉都會受益。

  連帶著縣一級都會受益。

  “其實百鄉計劃也好,大興西北也好,都是因地制宜!”

  那大佬都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了。

  三言兩語就弄了一個全息圖紙,看著上面大變樣的余村,雖然主體還是跟以前一樣,但是儼然變成了集旅游,休閑,游玩于一體的度假基地。

  “樓總,真的能成嗎?”

  “方案我已經給你了,樹種草種我這邊可以先提供給你,但是要簽署合約,以后余村做起來了,我要占股1!”

  傻子才不干呢!

  而且錦鯉集團入股,那是天大的招牌。

  那大佬瞬間就明白了樓小房的意思。

  “樓教授,大善!”他豎起了大拇指!

  其他人也紛紛鼓掌。

  已經有人打算飯后去接觸這位大佬。

  干嘛?

  當然是投資啦!

  跟在樓小房屁股后面,有飯吃啊。

  隨即,其他大佬也紛紛詢問起來,樓小房無所不允,但是一些比較尷尬的話題,他也不會接。

  好好的一頓飯,變成了問策大會。

  旁邊的記者感覺這一次來的太值得了。

  西江人民報的記者大膽問道:“樓總,您是不是打算西北并進?”

  “沒有。”樓小房搖搖頭,“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家集團也是,錦鯉集團能做的事情有限,還需要大家一起來幫忙。離開了大家的幫助,我們什么都不是!”

  聽聽,錦鯉集團都做到這種程度了還說自己什么都不是。

  小樓可真謙虛。

  “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建設鄉村的行列,我們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的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然后做好事情的同時,再順帶的賺一點錢,畢竟公司也是要生存的,集團還有上萬個員工要養。”

  這一番話說的無比誠懇,眾人心里都是暗暗佩服。

  吃飽喝足之后,樓小房跟陳建業分工明確,一個招待這些pc大佬,一個招待正界大佬。

  “諸位,目前我們的屏幕月供應量在三百萬左右,所以能夠分到大家手里的份額很有限,下個月,供應量應該能增加到六百萬,主要受制于生產線,因為我們的屏幕生產線是全新的!”

  全新的生產線,意味著只有他們能夠制造。

  這也意味著,一年紅利吃完了之后,他們如果想要自主生產,還要向錦鯉集團購買生產線。

  實際上,屏幕供應量月供應千萬快沒問題。

  但是饑餓營銷適用于任何產品!

  否則大量的全息屏幕善上市帶來的沖擊,會擊垮原有市場。

  也算是給國內屏幕制造廠商反應的時間。插ptererror();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