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百零一章 天下讀書人不答應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明征服者

手機請訪問  “我志愿加入……”

  嘉靖七年三月初一,旗下,楊一清、謝遷、梁儲、蔣冕、陸完、翟鑾、靳貴……上百位朝廷三品及以上重臣莊嚴宣誓!

  同一刻,在城外軍營乃至各地軍區中,同樣的一幕也在上演,中層以上將領,以及抗洪救災、剿滅匪盜、痛擊倭寇、保境安民等等事務中功勛卓著的軍人,也在鮮艷莊嚴的旗下宣誓!

  盟旗乃是朱厚煒親自繪制,一把鋤頭代表著千千萬萬的農民兄弟,一把錘子代表著新興而起的工人階級,下方則是兩支交叉的麥穗,意味著大明盟之成員時時刻刻都要將天下萬民吃飽肚子放在第一位,也是每一位盟員要畢生為之奮斗的目標。

  在兩道麥穗下面則是五個金光熠熠的小字。

  為人民……

  這五個字便是大明盟之最高綱領!

  也是每一位合格的大明盟成員應該刻在骨子里面,矢志不渝的信念。

  大明在這一刻翻開了歷史的新篇章,從這一刻起,任何官員想要晉升不但要看政績和風評,還要看盟內履職情況,如何評定盟內履職,請看盟綱!

  這是劃時代的一次大變革,意味著大明政局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過在今時今日,包括所有的盟員在內都不明白嘉靖帝成立大明盟的目的,甚至是將這一舉措當成笑話來看待,認為皇帝喜歡玩,那就陪他玩了的心態。

  當然,在朱厚煒的嘉靖朝想要出現虛君政治體系是斷然不可能的,除非大明的文明進程發展到了朱厚煒必須要放手的階段,否則絕無可能。

  但是儒家大臣也不是傻子,他們很敏銳的捕捉到了天子的一句話當中可能蘊含的深意。

  這句話便是,非盟員不得參政!

  這句話乍聽起來沒什么稀奇,和太祖皇帝定下的生員不得議政差不了多少,如非必要,皇帝也不可能搬出這么一條來給讀書人定罪。

  嘉靖帝曾經以生員不得議政為由處置過國子監,但那一次是有特殊原因,所以不能算……

  這一次又來一個非盟員不得議政,所有的官員也沒當回事,要知道當今天下官員數萬,時至今日才有多少官員是盟員?

  官員不是盟員的都不得參政,那還叫官?

  當然,這一條舉措還有三年的試行期,也就是說到嘉靖十年的時候才正式實施,但是在官員們眼里似乎依舊不太現實。

  但是官員們捕捉到了關鍵的三點!

  第一,三年后非盟員不得議政,是不是意味著三年之后沒能入盟的官員將會被踢出官場!

  第二,盟員并非全都是官員,按照皇帝撒下的這張大網來看,誰能成為盟員不看出身,也就是說士農工商乃至尋常的小民都有成為盟員的資格,入盟將只看個人的思想覺悟和為百姓做了多少實事,盟員也將不局限于官場。

  第三,在第二點的基礎上,問題也就出現了……古往今來,儒家一直主導著朝堂的話語權,操控著全天下的權柄,現在嘉靖帝弄這么一出,是不是意味著從今往后,主導朝堂的將會成為大明盟,而非儒家!

  非士族出身的盟員以后要是大量充斥官場,以儒家的影響力一旦壓制不住,那么會是什么局面!

  很顯然這已經觸及到了儒家的根本利益乃至道統!

  這也是儒家官員最難以接受的變革!

  嘉靖帝的意志不容違逆,但是皇帝以為用這種蠶食的手段就要掘了儒家的根!

  天下的讀書人豈能答應!

  內閣首輔楊一清現在悲哀的發現楊廷和丁憂之后就躲在家鄉以著書立說的名義死活不肯還朝是多么的明智,朝廷的爛攤子和如山的壓力堆在他的身上,已經把他壓的快要喘不過氣了。

  很顯然,現在的外朝對內閣極度不滿意,認為內閣已經成了皇帝的應聲蟲,完完全全沒有一點點自己的主張,本該是為了限制皇權而存在的內閣,現在不要說是限制,就連外朝官員的切身利益都快保不住了。

  當然,在以前,皇帝的種種舉措說到底終究沒有威脅到儒家的根本,哪怕是科舉改革,依舊是儒家主導,也是以圣賢之言為本的科舉。

  現在呢?

  皇帝組建大明盟,這大明盟必然會成為天下第一大盟,也必然成為大明的執政盟,如果說只有讀書人能入盟,那也就算了。

  可現在不是!

  皇帝設立執政盟,天下人人都有入盟的機會,這說白了就是要往官場里面摻沙子,徹底解決掉儒家一家獨大的局面!

  何其可笑!

  天下儒生寒窗苦讀十幾載,費盡心血才趟過獨木橋擁有治理天下政的機會,現在好了當兵的、從商的、做工的、種地的都有機會入盟,也就擁有了從政的資格,那為什么還要讀書?

  讀書的意義何在!

  皇帝不召開朝會,尋常官員連面見圣顏的機會都沒有,那么來自于官員的訴求就只能找內閣,畢竟內閣重臣隨時都能覲見皇帝,如果內閣不能勸諫皇帝收回成命或者作出改變,比如只允許讀書人入盟的話,那還要內閣的閣臣尸位素餐有個屁用!

  在大明能夠進入內閣成為大明輔臣,乃是所有官員畢生追求的目標,但是光是一條非翰林不入閣的傳統就讓天下九成九的官員絕了進入內閣的希望。

  這對于大明的眾多官員是個悲劇,然而時至今日,天下官員陡然間發現,嘉靖朝的內閣官員似乎更加倒霉……

  焦頭爛額的楊一清又攆走了一批來內閣叫嚷的官員后頹然斜靠在椅子上面。

  心力交瘁,身心俱疲儼然已經成為楊一清此刻最真實的寫照……

  一撥接一撥的各個衙門的官員就跟早就商量好的一樣,分批次的前來內閣,目的不言而喻。

  他們就是想要逼內閣去和皇帝談判,最終能收回成命!

  但是這是嘉靖帝苦心孤詣弄出來的政策,想要皇帝廢了?

  談何容易!

手機請訪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