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氣復蘇的旁門祖師 如今的慈云寺經過高景飛的改變,乃是成嘟有名叢林,廟中方丈智通和尚戒律謹嚴,僧徒們清規甚好,峨眉等人是很難找出什么錯處的。
華山派那邊更是深山潛修很少出世,又經過烈火道人一番清洗,能留下來的也都不是奸邪之流,不說德高純善吧,起碼也不屑為惡。
不過若真的雞蛋里面挑骨頭,拿著放大鏡去看人,想要找到一些疏漏之處還是有可能的,但那都是無關緊要的小問題,拿不到臺面上來說。
既然在道德上無法攻擊,那么對手就免不了要搞些下作手段。
仙門有時候也需要世俗關系的維護,除了供養一些資源之外,最大的好處是方便可以擴大影響力,方便仙門在凡間收取弟子。
所以峨眉方面雖然沒有做的跟某寺一樣俗家弟子遍布江湖各地的規模,可他們在世俗之中的勢力也不算小,而且峨眉走的也不是江湖路線,而是早早就跟江南士紳搭上了關系,你當峨眉掌教與兩大長老好好的峨眉山不待,反而去東海釣鰲島做那東海三仙是為的什么?
難道真如傳言中是為了煉制妙一的那柄金光烈火劍?
高景飛對此嗤之以鼻,煉劍在那里不能煉?煉劍的話在峨眉洞天福地之中豈不更好?
多半還是為了鎮壓東海的局面,讓那些東南海商能夠更安全的進行不交稅的海貿生意,一個個賺的盆滿缽滿。
所以在面對自家頹勢的情況下,與東南士紳有著關系的峨眉也學起了清流士大夫那套把戲,針對五臺與華山進行了抹黑的輿論攻擊。
而峨眉背后的力量也選擇在此時出手,配合峨眉發動了輿論攻勢。
蜀山世界,自漢時東渡以來,佛門勢力便快速蔓延遍布整個中土,其中尤以晉地和東南地帶最為強盛。
五臺山的佛寺天下知名,達摩開創的禪院更是豫省千年的地主,而要論對世俗的影響力,當屬東南佛門最盛。
東南一帶的佛門經過千年的發展,到了宋元明金四朝時期,比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規模還要擴大百倍,寺廟更是普遍經營田莊、借貸等生意,與東南士紳及海商、鹽商們糾葛極深。
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既然找不到慈云寺的罪過,那么就給你強加一串罪名,到時候眾口鑠金之下,你不是也是。
就如同道家所講“煉假成真”的道理類似,人為的輿論引導也可以歪曲事實,千萬個人說這是真的,這就真的可能變成現實,造成氣運方面的偏轉。
于是乎在中土民間便開始流傳著以華山、五臺兩派為首的邪道妖魔想要為害天下,而峨眉與佛門則是滿口仁義道德的正義之師,前來討伐作惡多端的惡徒。
可見峨眉等人雖然不是那些善使輿論攻擊的清流讀書人,但那種套路還是玩兒的明明白白的。
得知這一消息的高景飛心中不急反笑,這是在初次斗劍失敗之后,峨眉一方一時間尋找不到辦法打擊旁門的崛起,便想要發動這種輿論攻勢。
他當然不會讓對方得逞,對著前來商議的群仙道:
“看來峨眉和佛門這是真的急了!”
“此事好辦,各位就請看著吧!”
說完就開啟傳送門去了紫禁城的皇宮大內,與皇帝和魏忠賢見了一面。
很快在大明朝廷的報紙上,就報道了某某地某寺廟藏污納垢被官府取締、某寺廟侵占民田打死佃戶被當地官府問責,以及某地官府袒護寺廟放高利貸逼死人當地幾個涉事官員被錦衣衛鎖拿的諸多消息。
一時間中土百姓們對此議論紛紛,很多人都對那些寺廟傷天害理的違法之行感到憤怒,一些原本的信徒此時也心生反感,地方上也不乏官員和士子都上書朝廷,提出希望能夠清查天下寺院,以正佛門清凈。
當然也有很多支持佛門的文官和士大夫上書反駁。
不過天下讀書人到底并非是一條心的,這里面有所謂“耕讀傳家”的世家豪族,自然也有寒門學子,甚至也有很多軍戶或者窮苦人家出來的讀書人,而后兩者在人數上其實是占據多數的。
這樣就不乏有為窮苦百姓發聲的聲音存在,以往的大明不是沒有這種聲音,但自從太祖和成祖兩任帝王之后,文官士大夫階層就因失去了壓制而做大,他們自然會把這種聲音按下去。
可現在代表皇權的廠衛等部門卻選擇站在下層一方,扶持這些民間的聲音,皇帝也愿意去聽百姓之訴求,而不是像曾經那樣耳目閉塞,知道的只是別人讓他知道的。
如此貪婪的士大夫階層就沒辦法再如過去那般屏蔽圣聽,在皇帝有意無意的態度之下,自然就有一幫愿意為民做主的官員站在皇帝這邊與那些清流們對抗,無論他們是真心為國為民,還是借此來謀取晉升機會,對國家而言這都是良性的促進。
如此大明這灘死水才又重新活了起來,國勢開始扭轉,賦稅增收,百姓日漸富足,便連九邊和衛所的風氣都為之一正。
在這樣的大明朝廷的宣揚下,佛門那邊首先就被搞臭了,你要是被污蔑的也有人會努力證明清白,可偏偏那些被爆出的腌臜事基本都是真實案件,這就讓某些人連替他們洗地都沒法子去洗,也洗不干凈。
這種事情爆出來之后,原本流傳的峨眉佛門對抗邪魔的說法自然就受到了質疑,同時大明兩京十三省也開始展開清查釋門僧人的行動,這一次即使有地方士紳和官員維護也不好使了,很快有查出很多藏污納垢的事情。
經過足足半年時間的清查工作,被取締的寺廟就足足五百余家,被勒令交還侵占土地給百姓和追繳高利貸非法所得的寺廟更是多達兩千余家。這還不算那些只是被小懲大誡的寺院。
畢竟和尚放貸經營錢鋪等買賣那是自古以來的,而真金白銀就在眼前,能夠守住底線的人畢竟是極少的。
不說放貸的寺廟就都是壞的,但十個里判罰九個絕對沒有判錯的。
想想現代社會里經營高利貸的都是些什么人也就知道了。而在沒有完善法律的古代,放高利貸的人絕對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那種,不然也做不得這種生兒子沒批眼的買賣。
更不要說那些尖銀父女和侵占民田逼得人賣兒賣女的行為就沒得洗,或許有些一開始只是農戶自己投獻,但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對于壓迫佃戶來說,那些慈悲為懷的和尚們一點也不比地主老財來的仁慈,有些反而更加兇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