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留學生在國外學習條件是相當優越的。
他們有公費生才有資格入住的專業宿舍。
到機場揮舞國旗去迎接國家領導人到訪的,也只有公費生才有資格。
他們每天不用打工跟在教授屁股后面做好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去學習知識、科研探索。
而自費生是一下課撒腿就跑去打工,深夜精疲力竭回到家,沒睡幾個小時,又得趕往學校。
有時候,自費生活著就像一條沒有尊嚴的狗。
何苦來哉?
對教育越重視的地區,為了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原,選擇留學的學生也就越多。
今時往日已經不同,與時俱進方為趨勢。
教育部真要拿全國的學子們的未來前途,去討好魔嗎?
姜余并不需要學生出國學習那些知識,他那儲存盤里的知識足夠這些學生們千、萬年的學習了。
雖然現在只拿出了一小部分,但也足夠了。
姜余對某些學校招生港澳臺和亞非拉等地的留學生采取的招生標準,很是嗤之以鼻。
那些留學生的大部分連樺國普通高中生都還不如。
拿著全國老百姓的血汗錢,不多多為寒門學子打開條出路,偏偏去討好那些不知深淺的白眼狼。
這些人都是什么樣的心態?
某些人為了迎合西方文化,大力推廣外語教學。
這是為了把國家辛辛苦苦培養的學生賣出更好的價錢嗎?
還是說讓學生說洋話,更顯得自己學校倍有范兒?
這樣就能夠讓他們的洋大人高看他們一眼?
或者是說,這樣就能夠讓他們學校更加凸顯國際化嗎?
這樣只能讓那世人更加瞧不起這樣的大學。
某些人為了迎合西方人所謂的審美,在時裝秀大量啟用瞇瞇眼的妝模。
這是自輕自賤,取悅洋人?
還是設計師想以此作為文化輸出的一部分?
用丑陋和惡心的妝容輸出“民族文化”,還真是比較奇葩。
殊不知,盎格魯人為了斬斷東洋島國的血性,利用娛樂新聞給大眾洗腦。
通過長期的宣傳,對島國男性進行“閹割”。
原本強壯的男性,頭發越來越長,嘴巴越來越紅,皮膚越來越白,在舞臺上搔首弄姿,引得觀眾瘋狂尖叫……
姜余很懷疑“瞇瞇眼”的妝容設計,是不是也算一種陰謀?
目的就是想讓樺國年輕女性效仿,讓樺國男人們打一輩子光棍。
這樣就可以完美的進行“種族滅絕”。
但這樣,有必要嗎?
真當樺國人傻了嗎?
樺國可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男權社會,怎么可能讓身邊的女人做出如此愚昧的蠢事……
某些學校一味的向學生們宣傳,見到外國人要以禮相待,要做個謙謙君子。
姜余更加不爽!
這他媽的什么邏輯?
西方白人在全世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非裔黑人在全世界到處搞破壞,搞種族歧視……
阿三們在全世界無視道德、打破倫理,亂倫墻奸,傳播病毒……
這他媽的需要以禮相待,謙謙君子嗎?
這個世界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從來都沒有變過。
沒有實力,就得挨打,就得挨揍。
看看斯坦福,看看耶魯,看看哈佛……
這些學校也沒有放低標準就隨隨便便讓那些人入學。
相反,他們還大大提高入校的門檻,專門吸收國外的頂尖優質生入學。
那些曾被欺壓過的民族反而更崇拜他們的那一套。
西方白人撒下的幾塊面包,對他們而言就是靈丹妙藥。
那些賤骨頭卻是倍感珍惜,所有人都趨之若鶩。
樺國人丟下幾塊牛排,那些人反而倒打一耙,開始胡亂指責、攀咬。
樺國曾經有過這樣的屈辱,就不能再一如既往的犯下錯誤。
今非昔比,樺夏人已經沒必要去諂媚他們,更不需要去搖尾乞憐。
姜余現在有這樣的底氣,樺國也有這樣的資本。
沒必要讓西方人認同自己的民族文化。
樺國人不管做什么,西方人也從來不會正眼去看待。
樺國人發展經濟,西方人則認為是污染環境、破壞生態。
樺國人發展民生,西方人則認為是侵犯人權、種族滅絕。
樺國人發展科技,西方人則認為是傳播病毒、毀滅世界。
古往今來,所有的一切證據表明:
國強則民強,國富則民富。
真理永遠在大炮射程以內。
幻想著用文化輸出改變他國民眾對樺國的感觀,簡直就是笑話。
姜余從不信這一套。
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這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只有自身強大了,拳頭硬了,別人才會屈服,別人才會崇拜。
姜余這幾天忙得不可開交。
他不僅僅要處理公司事務,又要處理招生事情。
楊校長也是沒辦法,招生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沒有姜余,其他人還真不一定能夠把控好局面。
“老楊,您那邊的壓力大不大?”
“我聽說上面有人找您談話了。”
楊校長非常不屑的撇撇嘴,傲然道。
“哼哼……就教育部那幫渣渣,我搭理他們,是給點面子,不搭理他們,那又怎樣?”
楊校長的級別跟他們最大大佬平級,而且沒有任何從屬關系。
楊校長蠻橫的,不僅僅是因為背后的靠山,也是因為京都大學的底蘊夠嚇人。
現任的總理,就是這所學校走出去的。
京大、清北、復旦等十多所高等學府已經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京都理工。
他們不得不這樣做,實在是因為被逼急了。
最慘的是魔都交大。
這一屆選擇他們作為第一志愿意向的高中生人數,堪堪與他們的招生人數相當。
而且基本都是魔都本地學生。
不用再等明年招生,今年就會讓他們“降級”。
這是他們建校以來最憋屈的一次。
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這一次招生改革肯定不會一層不變持續下去。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姜余的手筆居然會如此駭人,整出的規模會如此火爆,嚴重動搖了他們學校的根基。
他們的學校不僅僅是招生困難,就連那些在職的老師和教授都往京都理工那邊靠攏。
明面上的新聞,已經有幾個教授辭職,去了京都理工。
待遇相差實在太遠了,京都理工有房子分(工作年數和級別有標準),工資至少是京都平均工資三、四倍。
如果能夠搶到企業級科研項目,單純獎金就是一個不菲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