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七十章 精絕榫卯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的國風打卡系統

  戲服并不算少數,都陳列了起來,供人觀賞。

  看了一眼,錯落有致,幾乎是大部分的戲服都能夠在這里找得到。

  無論是什么生旦凈丑的,甚至是龍套的服飾,和一些日常的著裝,這里都齊活著。

  甚至在下方的展示牌里還能夠看到其中的出處是什么。

  有的是一些采購員買來的,或者從民間收購,或者是一些舊的戲院,在解散之前,用這些東西,換了一筆錢,好各奔東西。

  想想,唱戲的也挺苦難的。

  繼續往里面走。

  接下來的,就是一些戲臺了。

  古香古色的戲臺,看起來極為的壯觀亮麗。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堂名擔吧?”尹航看到最中央的一個小戲臺之后,眼神一亮。

  “好眼力!”郭館長豎了個大拇指。

  姜然,“......”

  好什么眼力,堂名擔三個字在那塊不是寫著呢么。

  如果是這個好眼力的話,那沒事兒了。

  在展示牌的下面還有著介紹。

  是這堂名擔的歷史。

  “堂名”。

  是民間藝人在普及昆曲中形成的一種坐唱演出形式,由音樂演奏和昆曲清唱組成,一人身兼多職,既要唱又要演奏。

  多在婚喪嫁娶,店鋪開張的時候,唱幾句昆腔徽調,一二戲文,圖個喜慶和彩頭。

  堂名擔的歷史并不久遠,大概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方才打造,雕琢出來的,堂名擔本身就是一個小的戲臺。

  從外面看,就像是一個古代轎子一樣,卻比轎子大一些,長款大概兩米半,高三米,大致相當于現代一層樓從地板到吊頂的高度。

  而且兩面空出來,一面演員走進來,一面面對觀眾。

  其他的部分,大多數都是鏤空的。

  這樣的話,在除了正對著的部分,其他的視角來看的話,都是朦朧的,也有著一種別樣的美感。

  “榫卯結構?”姜然微微驚訝。

  不過想想,倒是也正常,古代的種種木質結構,對于榫卯的應用太過廣泛了。

  幾乎不用一根釘子。

  “對,戲臺整體就是由榫卯結構構成的,以前班主將它拆卸開來,然后放入箱內,由人擔著,所以叫堂名擔,然后,到了唱堂會的時候,再放到主家的客廳里,組裝成戲臺,演員就坐在里面唱戲。”郭館長笑著介紹道。

  神色這一次是真正的自豪了起來。

  堂名擔,作為鎮館之寶,雖然是一個簡約的戲臺,但是卻并不簡單。

  精絕的榫卯,從古綿延至今。

  昆曲作為傳承了六百年的寶貝,也會有相應的杰出創造與之相襯,堂名擔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寶貴的財富。

  曾經,寶和堂的班主就是挑著這樣的戲臺,行走于世家大族,尋常巷陌,將昆曲,帶給了千家萬戶。

  對于林曼和尹航老師兩人來說,雖然聽著很震撼,但是,卻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感覺,因為這里的戲臺太多了,有些裝飾,甚至比這個還要華麗很多。

  聽了介紹之后,也只覺得很奇異,并沒有什么其他的情緒。

  但是,聽在姜然耳中,則是不吝于一件稀世珍寶。

  榫卯,可以拆卸重裝的榫卯結構?

  這是什么神仙創造的!

  榫卯,他并不陌生。

  建筑的開啟,讓他有了大量的榫卯的基礎知識。

  榫卯大多數都是燕尾槽,也就是像燕子的尾巴一樣,扣入到了里面,就像是機關一樣張開,嚴絲合縫,除非損毀,不會再有絲毫的動蕩了。

  這,可拆卸的榫卯,絕對是巧奪天工!

  姜然重新的打量了一下這座戲臺。

  十九盞寶花玻璃彩燈在上方散發著淡淡的光亮,下面,是一些掛件。

  有珊瑚,寶玉之類的點綴著。

  至于那些鏤空的花紋雕刻,絕對是妙之毫巔,細致的將一種美傳遞了出來。

  既讓人能夠產生一種朦朧的美感,又能夠讓聲音傳遞出去。

  整體是采用的紫檀和黃楊木。

  黃楊木號稱木中君子,有“千年難長黃楊木”一說,生長至成材極為緩慢,所以,頗為珍貴。

  至于紫檀,則是不必多提。

  仔細看來,處處都是一些精巧的設計。

  姜然隨意的看了一角。

  上面清楚的雕刻著蝙蝠,葫蘆,和一種名叫萬年青的植物,象征著福、祿、壽。

  似乎古人對于蝙蝠有著特殊的喜愛,在大多數建筑物上,都有著蝙蝠的雕刻。

  大概是因為蝙蝠倒掛著,寓意是福到了,福從天降,招財納福的意思。

  還有著玉石鑲嵌的二十四孝,每一幅圖畫,都惟妙惟肖,姜然看的連連點頭。

  “剛剛您說,這個戲臺是可以拆卸的?”看完了一圈之后,姜然抬頭問道。

  尹航老師看了過來,也是笑著問道,“小然對榫卯也有了解?”

  姜然笑著,“略懂一點點。”

  “是的,戲臺確實是可以拆卸的。”郭館長介紹道,“不過,能拆能安的話,整個國內,也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得到!”

  “當今,我們說能夠把他拆下來,再裝上的,只有一個半人。”郭館長也是贊嘆。“一位能夠把它拆下來,裝到箱子里,也能把它再裝上,另一個人,可能只會把它從箱子里拿出來裝上,然后,再拆掉放在箱子里可能就不太行了。”

  “所以,我們說一個半人。”

  “因為它的部件太復雜了,有著將近一百八十個構建,一千多個榫卯結構,錯了一件,又要重新再來。”

  姜然點頭。

  確實是復雜,在這么大的一個空間里。

  一個榫卯扣錯了,都要拆開,重新開始,因為它太小了,但卻又是那么復雜,所以,很少有人能夠將它完整的拆開,再裝上。

  “真不容易。”姜然感嘆道。“古人的智慧,太高明了。”

  姜然用了高明這個詞。

  不僅僅是贊嘆古人的智慧,還有這種想法,思路,乃至于和昆曲相結合起來。

  要知道,這上面,不僅僅是復雜的榫卯,還有那些精細復雜的木雕結構,還有那二十四孝的玉石鑲嵌。

  每一樣,都值得贊嘆。

  古建筑和昆曲的完美結合,絕對是一場視覺和聽覺上的盛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