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不爽?”
等記者一走,齊磊第一個問張國戎的問題居然是:“爽不爽?”
張國戎也是無奈,“搞咩啊?要不要這么高調?”
這兩條新聞一播出去,等于是高調宣布,張國戎與原東家決裂,簽約內地。
怎么說呢?如果張國戎冷靜下來會發現,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兒。
如今,他和老東家的事鬧的沸沸揚揚,輿論導向不明,這個時候發這么重磅的新聞,等是刺激了輿論。
不僅僅是影迷歌迷,甚至對同行也是一種挑釁。
“沒這個必要吧?”
本來拿那么多的酬勞,張國戎就心虛,現在好了,更虛了。
讓同行怎么看他?
陳姐也是這么想的。不過,做為一個老資格的經紀人,她猜到一些齊磊的用意。。
這條消息爆出來,一些媒體確實是會收斂的。
可是,公眾會反應更激烈的啊!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陳姐看著齊磊的眼神兒都變了。
以往,都是張國戎直接與齊磊接觸,她這個經紀人反而不太了解小齊總。
說實話,還是昨天晚上,被齊磊一通亂拳砸懵了之后,陳姐回到家,才惡補了一下關于小齊總的詳細過往。
用網上的話說,這就是個妖孽!
商界奇才、學術大咖,背景深厚,幾次危機公關可以說做的相當漂亮,能力與年齡完全不能相提并論。
說實話,陳姐還挺慶幸戎少交下這么一個靠譜的朋友。
可是,怎么一天都不到,你就來這么一出呢?
網絡上說的都是假的?吹出來的?
今天親眼所見,孩子,你太沖動了吧?
陳姐不得不重新評估、審視這個年輕人。
又怎么看怎么覺得,不靠譜了!!
實在沒忍住,插話道:“小齊總,這個記者是熟人,現在追回來還來得及。”
卻見齊磊搭理都不搭理她,依舊看著張國戎,“怎么樣?爽不爽?”
張國戎:“……”
好吧,突然呲牙,誠實作答:“爽翻了!”
能不爽嗎?任何人都有黑白兩面。
可能,善的一面告訴他,不能小人得志,不能太過張揚。可是,惡的一面,無時無刻不渴望著裝逼打臉的大爽文兒。
齊磊一聽戎哥表露本心,登時大樂,“爽就行了唄!管那么多干什么?”
眾人,“……”
現在爽是爽了,可后面麻煩還多著呢!
所謂娛樂產業,核心其實不管到什么時候,還是電影。
既是影響力最大的,也是最賺錢的。
而從七十年代開始,香港便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出口地之一。
尤其是在亞洲,香港電影的地位直至九十年代都無可撼動,好萊塢電影都要靠邊站。
這里甚至可以說是東方文化的主要輸出口岸。
這成就了香港極其完備的電影工業,以及蓬勃的娛樂業。
很多人都知道香港電影曾經輝煌過,但是卻不知道到底輝煌到什么地步,認知也僅僅停留在那些經典影片上。
說一組數據吧,截止到二十一世紀之初,香港有近三千家電影相關的從業機構,從業人員兩萬多人。
所以,香港也被稱為是東方好萊塢。
香港電影這個稱呼,可不僅僅在內地被人頂禮膜拜。在亞洲,乃至世界,都是有相當高的知名度的。
只不過,之前說過,寶島電影市場的失守,使得香港電影失去了市場和投資,開始逐漸沒落。
而這期間,由于內地市場的相對封閉,使得香港電影完全借不上力。
以至于,香港的相關從業人員,比如導演、演員、幕后制作班底都到內地發展,個自為戰。
但是人可以走,香港那么多的電影制作機構卻是進不去。
以至于,這個相對完整的電影工業體系,除了為內地電影的發展提供養料,沒有任何其它的貢獻,更不可能被繼承下來。
其實在齊磊眼里,香港這幫電影人挺倒霉的。
尤其是那些電影公司、嘉禾、寰亞、英皇、美亞、邵氏兄弟。
哪個不是響當當的名字?哪個又不是在制作、發行各各環節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教訓?
可惜,時代如此,集體社死了。
當然,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優勝劣汰沒什么好說的。可是從行業遺產、行業大局的角度來說,把底子丟光了,有點太可惜。
齊磊之所以說他們倒霉,是因為生不逢時,這個時候陷入低迷,很難救,只能眼睜睜看著它一天不如一天。
可是,如果能多挺十幾年你看看。
2001年,內地全年的總票房才8.9個億,票房冠軍是《珍珠港》,一個億。
第二的《大腕》,4300萬。
說句難聽點的,還不一定比齊磊拍兩季《向往的生活》收的數額多。
而同樣是2001年,香港本地的全年票房就4.5個億港幣。
兩方一比,確實借不上什么力。
可是,要能挺個十幾年……
全球第二大票倉,一年四五百個億的總量,養活一個東方好萊塢玩一樣。
不過,齊磊并不是可惜這些電影公司,而是可惜香港電影的工業體系。
其實,這和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是同樣的道理,想摧毀一套工業體系太容易了。可是想重新再建立起來,那就太難了。
香港電影在齊磊眼中,最可惜的不是沒有好作品了,而是沒有把傳統和工藝留存下來。
至于后世有人詬病香港電影的類型太單一,不是警匪片,就是武俠片,即便活下來,也就那么回事兒。
這一點,完全不是問題!
類型單一,是市場和地緣的原因決定的。
就那么點大,最輝煌的時候,也就是香港、寶島。加一點日韓和東南亞,能做出多大的制作?
這就好比韓國電影被一些人吹上天了,可是你看它有大制作嗎?
沒有的!體量在那兒擺著,只能在題材上下功夫。
只要把體量提上去,香港電影不是做不出警匪片以外的東西。
星爺投靠內地市場之后的幾部片子,從《功夫》開始,你看格局還小嗎?
香港電影試圖轉型的《蜀山》、《風云》那幾部片子,同樣可圈可點。
文藝片方面,也同樣有拿獎無數,口碑爆裂的好作品。
總之,這個年代的香港電影,有人才、有工業體系,是最好的黃昏。
可黃昏終究是黃昏,各大電影公司、制作公司,有點無力回天的感覺。
而更加致命的是,隨著內地娛樂產業的逐漸成形,港星紛紛出走,幕后人員也是大量流失,導致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一天不如一天了。
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爆出來張國戎的天價報酬,還有改簽內地經紀公司的消息。
你就說,這些電影公司老板得是什么心情吧?
掐死張國戎,干死齊磊的心都有。
當然了,有人可能會說,明星能出走,電影公司、制作公司就不能嗎?他們也進內地不就得了。
呵呵,哪有那么簡單?
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盜版!!
這是個讓人無比頭疼的問題,怎么說呢?
就看后世的那些梗就知道了,什么欠星爺一張電影票,欠誰誰誰一張電影票。
聽著好像很正能量,可是背后卻是港片的心酸。
在這個年代,港片比好萊塢電影更受內地觀眾青睞,可是誰為港片花過哪怕一塊錢的電影票錢?
像是嘉禾、寰亞這些電影公司,他們手里確實撰著不少版權。可是沒用,在內地不值錢。
新拍的電影,可能還沒上映,兩塊錢一張的盜版碟已經出來了。內部人員就參與盜版,都形成產業鏈了。
即便發行環節不出問題,也是今天上映,明天就出“槍版”。
最多半個月,高清版滿天飛。
就是這么猖獗。
第二,內地的那些電影廠、制作公司也不是吃素的。
要么是體制內單位,要么就是從體制內出去,有關系的。
他們會讓你這頭狼進來搶肉吃?
他們自己都還吃不飽呢!
這年頭兒,除了馮大炮,老謀子等少數幾個頭部導演,還有依仗他們的制作商能吃上肉,其它電影廠連湯都喝不上呢!
只能靠國家養著,拍點宣傳興致的片子,勉強湊合活。
你們想進來?
大伙兒能吃了你!
地方保護嘛,沒辦法的。
反正,張國戎簽內地的這個消息,對各大電影公司來說是雪上加霜。
正如陳姐所想,招人恨!
確實有一部分媒體,因為簽的是中傳而選擇慎重對待,甚至不再發聲。
可是,少了這些人,又加上了各大電影公司、制作公司的老板。
這些人又跳出來,開始持悲觀態度,反對意見。
即便和張國戎有關系不錯的業內老板也打電話過來,而且語氣不善。
就比如,姓向那兩兄弟,“戎少,一點交情都沒有的嗎!?”
“你要走,要發財,沒人攔你!可你為什么要見報?為什么讓那個姓齊的繚蔽礢亂放炮?”
“現在好了,多少人的心思都活了,都奔著內地,都去拍綜藝了!”
“老子的新電影,男女主角都爽約了。”
向老板幾乎是咆哮。
也不怪他發這么大火,正值寒冬,好不容易看準一個項目,正在籌組,男女主角也已經談好了。
結果,戎少三千萬的新聞一出,那兩個二五仔一看,原來拍綜藝這么賺錢?內地一家電視臺正好邀請,想都沒想就跑了。
把向老板氣的啊,不但全港封殺,還打電話到張國戎這里來發泄。
“搞咩啊?你是不是也不想混了?”
“告訴那個姓齊的,別出賓館大門,我要他好看!”
摔了電話,接受媒體采訪,向老板還在罵,“鼠目寸光!!嘩眾取寵!”
“天價酬勞不符合市場規律,等著看!長不了的。”
當記者問到,“向氏公司會不會也借機進軍內地市場?”
只見向老板瞪著牛眼,吞了吞口水,“沒興趣!”
好吧,不是沒興趣,而是…想去去不了啊!
其它幾家大電影公司的老接受采訪也是差不多的論調,沒向老板那么激烈,但是意見是一致的。
有的甚至呼吁港星同仁,不要臨陣脫逃,共同度過香港電影的難關。
對此,一些大牌明星倒是很少有表態的。
大家都不傻,香港的體量還是太小,去內地發展是早晚的事兒。所以,既不能得罪港圈大佬,又不能腦子一熱,傷了內地觀眾。
所以,集體閉嘴。
倒是有兩三個人丑話多的萬年配角,還有十八線歌星,聲援了各大老板,表示了對張國戎,還有齊磊的厭惡。
不過,掀不起什么大浪。
報紙新聞就更不用看了,比原來還熱鬧。
那個之前罵的兇的黎胖子肥佬黎跳了更歡了,屬他的雜志罵的最狠。
“大罵張國戎是二五仔,是叛徒,是港人的恥辱,只會逢迎大陸。”
說他去內地去拍紅色電影,唱紅歌去了,忘了香港人民的養育之恩,軟骨頭的貪財佬。
齊磊也沒放過,把他定義為香港電影沒落了罪魁禍首,港人應該團結起來,把這個外人趕出去。
要知道,香港的這些無良媒體可不是內地。
在內地,那些媒體罵齊磊的時候,多多少少還收著點。即便是新京報那么惡心的,也只是含沙射影的罵。
這邊那真是指名道姓,戳著脊梁骨的直接來啊!
什么難聽罵什么,恨不得十八輩祖宗都給你翻出來。
齊磊哪見過這場面?
躲在賓館里“瑟瑟發抖”,天天端著報紙。
“肥佬黎,你也不給力啊?再露骨一點,再作死一點啊!”
“姓向的,你等著!老子給你記小本本。”
梅姐和張國戎在一旁看的直咧嘴,這孩子圖什么呢?怎么感覺…有點不正常呢?
香港那邊已經炸開鍋了,而內地這邊…也不消停。
老秦和領導要組織一個研討會,邀請國內各大電影制片廠、私人制作公司等等相關從業人員,與北廣、齊磊共同討論,整合香港娛樂行業的可能。
其實就是變相的告訴各位,要讓香港電影進內地。
先不說那么電影制片廠,還有華宜等等大公司是什么反應吧,大體上,和香港那邊的老板們是一個心態,殺人的心都有了。
就只說董北國。
董大校長接到通知,愣了半個鐘頭,然后坐在辦公室就開罵。
“齊磊你個小王八蛋!就沒省的時候!!”
“他娘的,又讓老子給你背鍋!”
董北國多精的一個老頭兒,一眼看通透,這哪是什么研討會?這是上去挨罵的會。
是靶子!
是沙包!!
他都能想象得到,這會開起來是什么樣兒。
發泄之后,董北國干了件巨不是人的事兒,把廖凡義叫了過來。
“那什么…小廖啊!我覺得,這個事兒我就不出面了,傳播學上的事兒還得看你,你去代表北廣走個過場就行了。”
廖凡義那個政治覺悟哪看得出來這是個坑,問明白是什么會,當下就點了頭。
“行!正好齊磊和我聊過這個問題,我還有印象。”
董北國:“……”
董大校長都有點不忍心了。
不過一想也沒啥,才三十出頭嘛,需要歷練。
“去吧!”
投幣口 咱不說好的嗎?這個月少點。
再說,老蒼想多也沒法多,白天要去醫院,下午回來還要補覺(現在能睡著,但睡眠質量很差,天天沒精神。)
就晚上有一點時間寫一點,混個全勤。
大伙兒忍忍哈!
不過說實話,這么四五千一章,我自己也不太適應,掌握不好節奏了。
原本大章,可以很從容的鋪墊,把各方面都寫明白了,鋪墊好了。
現在,總感覺篇幅太少,能省就省,省完又感覺沒交代清楚,爽點也少了點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