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羅天。
  層層疊疊的空間隱藏處。
  一座道觀,深藏云霞之中,露出掩映一角,明明看得清楚,想要靠近,卻永遠也找不著,進不進去。
  觀音菩薩來到此處,就不再前行。
  就算她法力遮天,神通萬化,此時也不敢造次。
  她知道,這里看著簡單,但如果想要強闖進去,就算她再厲害一些,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
  “師叔萬安,老爺已經入定神游,不問世事,也不見外客。”
  正當觀音菩薩想要開聲叫門,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家伙蹦蹦跳跳的走了出來,遠遠的就行禮唱喏,話里充滿童真,拒絕的意思卻很明顯。
  “掃霞童子,大師兄如此不近人情,連我也不見嗎?”觀音面上真切的出現一絲落寞神情。
  自從那次兵鋒相見之后,師兄弟之間,就有了深刻隔闔,仿佛往昔無數歲月深厚的情誼,從來沒有過。
  可是,人各有志。
  道途不同,有些事情只是個人選擇問題,無關對錯。
  他怎么就看不明白?
  “老爺入定之前,曾有吩咐,如若故人來訪,就回三個字。”
  “哪三個字?”
  觀音意外。
  “不知道!”
  掃霞童子一本正經的回了三個字,又自顧自的撕下一片云霞,咬在嘴里,就像吃零食一樣,咬得咯吱響,很滿足的又蹦蹦跳跳跑回觀里去了。
  “不知道,好一個不知道……”
  “難道,這次的事端,真的有他插手,也不對啊,這么多年了,想插手的話,早就插手了,又何必遮遮掩掩。”
  觀音菩薩想了想,不得其解,只得轉身離去。
  云霞觀自然不能擅闖,就算眼前的掃霞童子,她也沒有想過要拉住對方,多問幾句。
  別看童子似乎年紀小,其實,這是廣成師兄成名法寶所化,不但掃云霞,定三花,更能損魂傷魄,反傷對手,極為厲害。
  佛門的確是即將大興,道門避退。
  但并不是說,佛門就能打得過道門,只不過,那些人不再逆勢而為,不想多做無用功罷了。
  當年,他就是大師兄,比自己還是要強上不少的,這么多年過去了,自己有了很大進步,對方又豈會沒有進步。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也望見了那條道路?
  又走出了多遠?
  “此事只能到此為止了,強求一個清楚明白,很沒必要。就讓降龍羅漢好好盯住,不能再出意外才行。”
  她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突然又想起如來佛祖先前說的那句話。
  “此事還能與伏虎羅漢有點因果?”
  想到這里,云光一轉,就到了江州西南,看到一座寺廟,化光落地,化為一個掃地僧人。
  掃去落葉,掃去塵埃。
  也掃去心底煩悶。
  然后,就看到一個小家伙,也在掃地。
  那小家伙年約五六歲,生得面紅齒白,神態溫和可喜,只是掃到一處臺階之時,突然就頓住,放下掃把,彎下身子,把一只螞蟻輕輕撿起,放到手心,捧到旁邊樹下的螞蟻窩旁,又放了下去。
  其神態之虔誠悲憫,讓人怦然心動。
  “小家伙,你這又是為何?”
  觀音菩薩雖然化身一位老僧,也有著自然而然的威嚴肅穆,讓人不得不答,心甘情愿的就吐出心中所想。
  她當然知道眼前這個小家伙是誰。
  當年,也是她親自出手,讓對方投胎轉世,等待成年之后,運動勢動,一切開啟。
  “師父教導說,紅塵萬丈,有靈眾生,不管是螻蟻昆蛾,還是虎豹狼蟲,都可悲可憫,苦海難渡,佛法無邊,能照拂就照拂著。”
  “你師父就教你這些?還說了什么?”
  觀音菩薩微微發愣。
  這話其實是很對的,佛祖在說,她也在說,并且時時提倡,號召世人一體奉行,宣揚眾生平等。
  但理念也只是理念,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這本來應該是一個叛逆求真的佛子,敢于質疑,敢于反抗。
  可是,如今卻成了迂腐木瓜,人云亦云,再沒了半分靈性。
  也許,這樣對他是最好的結局了。
  信佛,就對了。
  要那么多思考做甚。
  人人都想做佛祖,那佛祖又到哪里去?
  觀音菩薩點頭微笑,心里倒是有些滿意了。
  法明和尚做得很不錯。
  佛祖那句話是什么意思,因果牽引,又在哪里?
  “師父還教了我一些體術,說是鍛練意志,不畏艱險,等會我還得去挑水呢,大和尚,不跟你說了,我要先掃完這個臺階。”
  臺階很長,也很多,足足有數百級之多。
  觀音菩薩拄著掃把,靜靜的看了一會,看到小家伙面上流淌下來的汗珠,嘴角浮現淺笑,身形一閃,就已消失不見。
  似乎從來沒有出現過。
  過了好一會,一個面色嚴肅的老和尚,手掐念珠,緩緩踱步而來,抬頭望著先前掃地僧出現的地方,眼中金芒微微一閃,眉頭就皺了起來。
  “這是試探,還是真的懷疑上了?斷了一切痕跡,這具身體也沒有一絲破綻,卻仍然瞞不過去嗎?”
  當然,對方明顯只是有一丟丟的懷疑,并沒有多想。
  更想不到如今的法明和尚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伏虎羅漢轉世。
  只不過,這種征兆,顯然,很有些不妙。
  以后做事得更小心一點。
  大能有些多。
  實力也太強。
  再謹慎都不為過。
  “師父,我先前答得好不好?”
  小家伙一把就扔了掃把,抹去額頭熱汗,踏步處,踩死一窩螞蟻,感覺僧鞋有些臟,在臺階上又碾了幾下,興沖沖的跑了過來,獻寶似的問道。
  “好,很機靈,等會我打死一只老虎,多烤幾斤虎肉給你吃。”
  楊林贊許道。
  他的確是覺得小唐僧先前答得好,把一個小小苦行僧的形象,演繹得維妙維肖。
  就算菩薩智慧通天,玲瓏七竅,也想不到,一個六歲不到的小孩,會有膽子演她。
  并且,還演得這么自然,這么不著一絲煙火氣。
  “不對,先前我沒出現,也沒提醒你,怎么就發現那掃地僧人不對了?”
  “很簡單啊,寺里七百八十三個大和尚小和尚我都認清了,連他們臉上幾根毛都記住了,突然來了個陌生和尚,看起來派頭很大,肯定是上界來人了。”
  小唐僧理所當然的回答道。
  “這么想也沒錯。”
  楊林嘆息出聲。
  沒有被教壞的小唐僧,其實天賦真的很好,不但過目不忘,更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自己把他的天性激發出來,教得如此聰明,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古人云,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希望他有朝一日,能懂得藏拙的道理。
  其實,大勢之下,有時,難得糊涂才好。
  請:m.vipxs.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