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八章 修律vs修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明天子

第八章修律vs修例  朱祁鎮心中暗喜,說道:“先生的意思是?”

  李賢說道:“大明律乃是萬事不易之經,而今當以例補律。”

  朱祁鎮微微皺眉,說道:“你的意思是修例?”

  李賢說道:“正是如此。”

  例是什么?就是具體的案例,也就是某一類案件,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為規范,以后的案例,就按照這個案例而進行判決。

  就好像是英國海洋法系一般。

  當然了,這種思想在中國也是源遠流長的,在漢代大臣都喜歡引用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指以前發生過的類似事件,引用當時的決斷。

  朱祁鎮立即覺得自己想法撲空了。

  首先,修例上面的主動權不會在朱祁鎮手里。

  因為朱祁鎮很清楚,在具體執行層面,選一個具體案例成為一個標準。這一件事情,刑部,三法司畢竟容易操作,朱祁鎮卻并不容易操作。

  如果說修訂大明律,那么就是當世最重要的事情,朱祁鎮可以將這一件事情放在翰林院之中,而翰林院是距離皇帝最近的衙門之一,朱祁鎮可以確保自己對翰林院的影響。控制大明律修訂的走向。

  但是如果是修例,那么在什么衙門就不好說了,很可能是三法司聯合修訂。

  當然了,例也不僅僅是具體案例,也有低于律的,法律文件。在現在稱作司法解釋。

  但是總體上,李賢已經秉承他的原本的“救弊”的思想,并不愿意在大明律上動刀子。

  朱祁鎮心中一瞬間想了很多。

  說實話,他也不想再僵持下去了,白蓮教的事情還是小事,不過疥癬之疾。但是如果再不能安定百官之心,弄出其他事情,可就不好辦了。

  畢竟,而今大明還同時做著這么多大事。

  無論是清丈土地,改衛為縣,修建水利,等等等。都是極其重要的。

  但是讓朱祁鎮如此罷手,朱祁鎮也不大愿意,沉吟了一會兒說道:“修例之事,緩不應急,放放在說吧。先將其他事情處理了。”

  李賢立即說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祁鎮說道:“有一點先生說的對,律法有不足,總是要彌補的。”

  李賢心中一愣,頓時不知道該說什么了。他剛剛的話可沒有這個意思,但是硬要被朱祁鎮引申到這個意思上,卻也不好否定。

  因為朱祁鎮所說的是事實。

  畢竟如果大明律真的沒有一點問題,為什么朱祁鎮要大明律判決,三法司不能接受?

  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李賢也是明白的,兩人的主要分歧不在這里,而在是要大動干戈,還是要小小修補之上。

  李賢只是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鎮說道:“大明律,乃是大明治國之經緯,不可不慎,自然不能輕動,但是如此各方爭議,總是要平息的。否則豈不是說朕處事不公。”

  李賢心中暗道:“哪里有什么各方爭議?”

  如果皇帝的意見流漏出去,自然會有人來捧臭腳,所以李賢為了防止外界思想混亂,他竭力壓制內閣與皇帝之間的矛盾。

  即便上這矛盾還在暗流之下。大家只是看著內閣似乎有分歧,并不知道這分歧其實是與皇帝有關的。朱祁鎮同樣如此。

  也捂著蓋子。

  有什么事情鬧大了,反而雙方都不好下臺。

  要知道一個得力的內閣班子,朱祁鎮也不是太好找替補的。

  所以而今其實上沒有什么各方爭議,但是皇帝說有了,那一定有各方爭議的。

  朱祁鎮接著說道:“不如先將各家犯官壓入錦衣衛看押,京察就到此為止吧。”

  如此做,朱祁鎮是為了安定人心。

  這一次京察,內外震動很大,不過很多地方也沒有多查,想來除惡務盡是做不到了。不過朱祁鎮也明白,真要想打掃的干干凈凈的,估計反而有反作用。

  這一次之后,朝廷內外大概能維持幾年清凈。

  就此打住,也算是到位。既然京察結束,下面官員們,也不會擔心火再往他們身上燒。

  李賢松了一口氣,他自然知道其中奧妙,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鎮說道:“不過,已經入詔獄的人,總要是論個分明,不如這樣吧,將這一件事情寫在邸報之上,明發天下,令百官都可以上書言此事。”

  “總要一個讓全天下信服的處置辦法。”

  朱祁鎮這一招,一下子將李賢打懵。

  讓他不知道該怎么應對了。

  李賢作為首輔,也是傳統文人士大夫出身,資治通鑒幾乎就是案頭書,歷代故事,也都是明了之極。

  但是朱祁鎮這一招,卻讓李賢一時間沒有理清楚用意何在?

  他并不覺得百官上書議論此事,就能有什么變化。因為這關系到他們具體的利益,想想就知道,那一方面處置對他們有好處。

  李賢代表的也不是他自己,是相當大一部分官員的想法。甚至可以說是大明官員之中主流想法。

  無非是繞個圈子,再回到了原來的意見上。

  只是他并不知道,在網絡上爭論之中,必勝的從來不是甲方,也不是乙方,而是管理員。

  負責邸報的通政司,而通政司在誰手里,在商輅手中。

  朱祁鎮或許拿捏不了文武百官,但是他如果具體拿捏一個人,卻是毫無問題的,商輅聽誰的,這也就分明之極了。

  朱祁鎮也不覺得,這個戰場上,朱祁鎮會輸。

  不過,他也是單純想耍賴皮,推進修訂大明律。

  他有三個想法。

  首先,變法之先,輿論先行。這是他深刻明白的一點,如果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變法思想,單單靠皇帝強權推進,這種變法,主動先天不足,必然夭折。

  想要變法成功,固然要形成一個能維護新法的階層,但是想要變法開始,卻要需要一個想要發生改變的階層。

  這也是秦國變法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秦國到了不變法就要滅亡的地步了。

  而今大明比秦國的處境好上千萬倍,也就是說想要安享太平,不想折騰的人,占據了大多數人。

  甚至朱祁鎮創造出的大明內外比較安定的環境,也是他變法的阻力。

  所以,朱祁鎮必須要找一批愿意變法階層。或者說想要改變的階層,這個階層到底是什么人?朱祁鎮有幾個選擇,第一通過學院崛起的掌握各種專業技能的吏員,或者中低級官員。第二商人特別是海商。第三就是依附在皇室的權貴集團。

  但是這些都不是主流。

  大明的主流是什么?是士大夫集團。

  所以,先辦法分化士大夫集團,從士大夫集團內部找出變法的支持者,尤為重要。

  怎么找?自然是形成輿論。從后世來的自然知道輿論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

  已經發展一年的邸報,此刻就要演變成為報紙了。

  其次,就是吹吹風。

  朱祁鎮想要變法的思想,也不可能一直藏在深閨之中,也該給外面一些暗示了。并從這一次討論之中,朱祁鎮也能選擇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才。

  畢竟朱祁鎮一個人是成不了事情的,不管是什么事情?

  最后,才是要利用李賢對這種新手段的陌生,扳回來一局,好讓李賢看看,如何讓滿朝文武,群情激奮,請求朝廷修訂大明律了。

  朱祁鎮的新思路,那就是用民意來對戰祖制。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到底可用不可用,好用不好用,就要看結果如何了。

  李賢不明就里的中了朱祁鎮的套,一場不受李賢控制論戰,就要開始了。

  請記住本書域名:

  筆趣閣手機版:m.cc148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