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85分軍(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明匪

  驛長在王永祚邊上坐下,陪他說話打發時間。

  “我且問你,這襄陽府一向這么亂嗎?”王永祚心有余悸地問驛長,自己活了這幾十年,遇到的險情也不算少,但真正在鬼門關上走一次,今晚還是頭一遭。

  那驛長擺擺手道:“大人有所不知,我襄陽府自從有趙總兵坐鎮護境,已數年太平安定。趙總兵重律守法,不但杜絕一切犯境的外敵賊寇,就連所部兵士平日對百姓亦是秋毫無犯。闔府上下不要說殺人越貨了,就偷雞摸狗的事也鮮有發生。如今天這般賊人敢公然潛入驛站襲擊的事,那是萬萬不可能出現的。只不過......”

  那驛長嘆口氣續道:“只不過近些年來,督門立標兵剿賊,不見賊少反而激出更多。彼等自川、陜等地復流入楚地,各路層出不窮,到了前幾日又遭左鎮擾境,這治安早卻又有些動蕩了......想那些零零散散的賊人寇盜便像那春季的野草,殺也殺不完,除也除不盡,或許就趁著這空當鉆趙帥的空子......是以連累了大人......”

  “你的意思是,現在府內不太平,本官繼續走下去,難免還會受到威脅?”王永祚心里一緊,忙問道。他現在只不過到了襄陽府的南部邊境,要穿過去直到鄖陽府治所只怕少說還有數百里路。若世道太平還好說,若像這驛長所說賊寇橫生,那么這一路走去恐怕兇多吉少。

  “正是這個理......”那驛長無奈地點點頭,順眼向那三名伴當看去,續道:“恕小老兒不敬,這段時間百姓、商人甚至是鎮里的兵士在府里活動行走都要十幾人甚至數十人帶著兵器湊在一起方能使小股不法之徒知難而退......如今大人只帶著三名隨從,統共四人......小老兒以為走不出十里只怕又將......”

  楚豫混亂復生,王永祚在川中就有所耳聞,此時聽那驛長這般說來,這里的治安之差竟然還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預料。他尋思驛長與自己無冤無仇,自沒必要危言聳聽來嚇唬自己,因此認定了他所說應該屬實。

  “然則......你認為我應該回去?”聽到最后,王永祚算是聽出了驛長的弦外之音,帶著些悶氣忍不住說道。

  “小老兒絕無此意。大人要去鄖陽府上任,是頂頂大的事,小老兒就算有一千個膽子也不敢擅自為大人拿主意......只不過......只不過前兩日就有一個賈人因為人少而在驛東十八里的地方被賊寇劫殺了......小老兒只是為大人憂心......”

  “你......”王永祚心里明白這驛長鐵定是不看好自己能安全到達鄖陽,但他所說句句在理,毫無惡意,王永祚就算惱火也說不出話來。照他所言,自己帶著這三個沒用的伴當,一行四人,出了驛站就是有去無回了。參照今晚的情況,他的話似乎得到了佐證,自己再一意孤行,只怕明天的這個時候就要變成賊寇的刀下魚、板上肉了。現在最好的選擇就是折回承天府,請求猛如虎為自己增兵保護......或者干脆撒手不干,把這差事讓給別人算了。ぷ999小説首發ωωω.999χs.cΘмм.999χs.cΘм

  那么回去?

  這個念頭只在王永祚的腦海里停留了片刻就被他自己無情否決了。如果自己回去搬救兵,即便猛如虎答應增兵保護,自己在別人眼里就成什么了?畏賊如虎、膽小如鼠的夯貨!這樣一來,哪怕自己最終走馬上任,在別人眼中也抬不起頭來,往后又如何在鄖陽府確立威信?這種后果與王永祚自己一開始的期盼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再想那文定公、忠介公,一生經歷了多少磨難?就是龍潭虎穴也去過不知多少次了!自己只受了這么一點磨難就打退堂鼓,以后就再無臉面把徐光啟當做自己的楷模了。

  魚和熊掌不可得兼,取魚而舍熊掌者也。同樣的,現在名聲與性命不可俱得,舍命而取名聲。這才是他王永祚的風范!

  一日后,趙當世看著手上的信紙,頗有些哭笑不得。顧君恩從他的神態中已經窺知一二,詢問道:“怎么?難不成這廝還是個硬骨頭?”

  趙當世笑著搖搖頭道:“正是。這個王永祚倒有點硬氣,受了這一劫加上驛長的旁敲側擊,竟然還是沒有退卻之心,看來倒是咱們小覷了他。”

  “哈哈!”顧君恩冷冷笑道,“知難而進,這個王大人倒難纏得緊。”

  王永祚驛站受襲一事,幕后主使其實就是顧君恩。鄖陽府空虛,且巡撫位正待交接,懸而未決的時刻正是趙營趁虛而入的最好時機。只要把把王永祚堵在路上,趙營完全可以鎮守鄖襄的職位借口“防寇布防”,進兵占領鄖陽府。可他當時并未料到王永祚的意志會如此堅定,面臨生死之險仍毅然決然沒有動搖。

  “驛長在這封信上說今早天未亮,那王大人就催著伴當們繼續趕路了,想他既然吃了一虧,在路上就不會再有耽擱,至遲午后,也許就會到咱們這里盤桓。”一計不成,趙當世略有些心煩,他不知顧君恩還有沒有主意,“要不咱們再派幾個人去一趟?”

  顧君恩反對道:“不可。先前在驛站,有驛長給咱們做托,戲還好演。如今王永祚自己上路,咱們派去的人又不能真的傷他......不和他動真格的,他自然會起疑,這對咱們不利。”

  “如此怎生是好?嚇不走王永祚,鄖陽府就難攬入我趙營囊中。”趙當世頗有點不快道。

  顧君恩嘴角微斜,說道:“主公毋憂,此路不通另有它途。以屬下之見,但凡常人,都有著兩面,要么吃軟、要么吃硬,軟硬不吃者古來罕見。想那姓王的既非圣人,不吃硬的這一套,那么咱么就好從另一面入手!”沉吟著往下說,“主公放心,即便真唬不住姓王的,屬下打保票,這鄖陽府也逃不出我趙營的手心!”他在草莽中待久了,說話行事也透著一股子的豪爽。

  事已至此,趙當世也沒其他辦法,只得心事重重地點了點頭。

  王永祚一行四人在當天下午接近黃昏之際到達了襄陽城。

  看著眼前高聳雄立的襄陽鎮郭,王永祚長長舒了口氣。還算運氣好,從遷山驛到襄陽城的這幾十里路上沒有再遭遇強人。他抖抖袖口,扶扶幞頭,昂首挺胸地朝城門走去。

  守城的一個鎮兵聽了他簡略的自我介紹,又見了他出示的公驗,不敢怠慢,忙去城里通稟,不一會,趙當世就與范巨安、顧君恩等官吏出城迎接。

  趙當世給王永祚行了一禮,王永祚也不客氣地受了。他自謂孤身硬闖龍潭虎穴,所憑恃的唯有一個“勢”字。只要有氣勢,任前方千軍萬馬,他也再無畏懼。

  “大人一路可還順利?”

  王永祚見趙當世主動給自己行禮,原本心里挺受用的,不妨趙當世又拋出這么一句問話來,當下立馬不痛快起來,板著個臉,沒好氣道:“承趙總兵福,還算順利。”他昨夜思來想去,還是決定不將自己受襲的事擴大傳揚開來。臨行前還百般叮囑那遷山驛驛長不許將此事透露出去,因此以為趙當世什么都不知道。

  趙當世看他故作悠閑的樣子,強忍著一股笑意,抱拳再請道:“大人一路勞頓,請暫時到府中驛館休息。今晚本將定下宴席,為大人接風洗塵。”

  王永祚知道這是官場一貫的規則,甭管你是多清廉的官員,初來乍到,這頓接風飯還是要吃的。到時候府里有些頭面的官吏都會出席,自己若拒絕,就是拂了這襄陽全府上下的面子,以后就近與襄陽府合作辦事就難了。于是裝出一副極不情愿的模樣道:“本官意思,這宴席不辦也罷。但又不好折了各位的面子,壞了你我的情分。也罷,有勞趙總兵破費,一切務必從簡。”

  趙當世面帶微笑,連連點頭自不待提。

  這次宴席的地點放在了趙當世在城中的一座私宅中。這套宅子是趙當世數年前剛來襄陽府時購得,權當作個落腳地,至今甚至一次也沒在那里睡過。宅子多年來都是由趙當世安排的幾個仆役打理。幸虧平時有著這些仆役居住,里面的家具陳設之類的也不至于落灰蝕蠹。

  趙當世差人提前將宅子稍稍布置了一下,就在正堂里擺開了宴席。此次到宴的除了王永祚外,都是襄陽府里有身份的人物。夜幕降臨,襄陽城內各家各戶大都閉門休息,惟有趙家宅子里暄暉如晝、絲竹管笙之聲徹響盈天。

  為表示對王永祚的尊重和歡迎,趙當世與范巨安推他坐到了首席,自己則陪坐兩側。往下左右輪流坐著襄陽府及趙營軍中的各位文武。

  趙當世指著眼前堂中央正在翩翩起舞的三名舞女,側身對王永祚說道:“大人,你看她們跳的這個‘胡旋舞’技藝如何?這三個舞女乃是西域亦力把里出身,從會開始會走路,就被教以舞曲,至今表演已有不下十五年了。”

  王永祚自不知他從哪里搞到的這三個高鼻深目的胡女,不過他對這些東西感到無趣得緊,礙于面子只能打著哈哈連聲說好。

  趙當世撫掌笑道:“大人果然好眼光。敢情大人上堂一舞。”

  有明一代,上至皇帝,下到庶民,皆酷愛飲酒,正所謂“無酒不成會”,有人即有酒。然枯飲無趣,就想出許多把戲助興。吟詩論文、談藝賞景尚屬士林風雅,但各種奇技淫巧也大行其道。比如明初左丞相胡惟庸,竟挖空心思豢養了猿猴十余只,還給它們穿衣戴帽,不但讓它們對賓客打躬作揖、供茶行酒,甚至教會它們舞蹈吹笛,以供笑樂。

  以管窺豹,那些個“對酒惜余景”、“有酒縱天真”、“爛醉慰年華”、“醉坐合聲歌”的事體實為常態。風氣使然,若有官吏擅舞,縱高官顯貴在私會上當眾給大家表演舞蹈的事例屢見不鮮,并且旁人也不會因此而認為你有失矜持,沒有尊嚴,反而會贊美你、為你的舞姿拍手叫好。

  王永祚對跳舞不在行,會還是會一點的,他先推辭道:“鄙陋舞姿,不堪入諸君明目,還是算了吧。”

  趙當世那肯罷休,執意道:“我觀大人身段協調、步履輕盈,不消說,定是跳舞的行家里手。大人離了襄陽就要長期坐鎮鄖府,咱們難得瞻仰大人一次,今番便讓咱們開開眼界、飽飽眼福。萬望大人通情則個。”

  他這一說,王永祚倒真有些為難了。再向下首看去,與會眾文武皆是舉目看著自己,一臉期待,礙于面子,只得應承下來。

  趙當世笑盈盈地看著王永祚起身,微腆著臉擺弄著身姿跳到三個舞女之間。那三個舞女也是見慣了世面的,自然知道這個時候該怎么辦,當下散開,空出一個間隙,讓王永祚把身子騰進去,便和著他的身段再度起舞。

  也是這三個舞女技藝高超,配合著王永祚別扭的舞姿仍能把一臺舞蹈高質量地表演給眾人。眾人在為這些舞女的舞技高聲叫好的同時,私底下也瞅著王永祚那不倫不類的舞步不住掩嘴偷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