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青云收起龍泉寶劍。
從小立志“直搗黃龍、收復中原”的龍青云,對抗瀚名士,頗為崇拜和敬仰。
從此人凜然的神色來看,不似說謊,也不屑于說謊,從他的凌厲霸道的鞭法來看,確定是“一鞭鎖喉”令狐泰無疑。
龍泉寶劍入鞘后,龍青云向前一步躬身行禮道:“拜見令狐大哥,在下嵩陽劍府弟子龍青云。”
儀態謙遜沉穩,尊重之意,綻放臉上。隨之,用手一指方才的黑衣中年道:
“令狐大哥,準備如何處置這位行兇之人。”剛毅的臉上,涌現一抹肅殺之氣。
旁邊的凌芷煙看到二人有惺惺相惜的意思,不禁雙眉緊蹙。
驀然間,見到龍青云話鋒一轉,有剛正不阿之意,臉上的愁云才消散開去。
羊脂玉般的肌膚,逐漸紅潤,旭日懸掛天際,陽光裂成千萬朵金線,灑在凌芷煙臉上,更顯得的清麗脫俗、楚楚動人。
“原來你就是西湖論劍的冠軍,難怪劍法這么厲害。”
令狐泰爽朗道:“青云老弟,現在可是名動天下,響徹臨安城啊,我能敗在你劍下,也沒什么遺憾。”
突然轉身,目現寒芒,逼視著崔伯光質問道:“崔伯光,這是怎么回事”
令狐泰滿臉震怒,用手指了指凌芷煙和灰袍老者道。
令狐泰雖是響馬出身,但盜亦有道,劫富濟貧的事干的多,強搶民女的事倒是從沒干過。
崔伯光知道令狐泰的脾氣,噤若寒蟬,吞吞吐吐道:“剛才見到此女子,不禁起意,還望大哥見諒!”
其實這崔伯光,也是令狐泰到了臨安城之后,慕名而來投奔自己的綠林人士,新收的手下。
“你他娘的,老子用鞭子抽死你!”
說到這里,令狐泰咆哮如雷,順勢一鞭子抽了過去。只聽“啪”地一聲,崔伯光臉上被抽出了一道鞭印。
令狐泰的鞭法也算是妙到毫巔,崔伯光右眼下方至右頜,拉了幾寸長的鞭印,鮮血頓時滲了出來。
如果鞭法偏了半寸,崔伯光的右眼也就殘廢了。崔伯光忍住疼痛,不敢哼聲。
令狐泰嫉惡如仇,劫富濟貧,最看不慣哪個仗勢欺人、欺負弱小,那不是好漢所為。
令狐泰凜然道:
“你小子,有本事和東瀚韃子真刀真槍干去,在自己的國土欺負老百姓不算本事,這次幸好有龍少俠阻攔,沒有造成嚴重的后果,不然我非殺了你不可。”
兩權相害取其輕,令狐泰抽了崔伯光臉上一鞭子,也算是小懲大戒。
既對手下做出了懲罰,也算是對龍青云有了交代。
崔伯光對令狐泰抱拳道:“多謝大哥不殺之恩。”臉上盡是惶恐之色。
令狐泰厲聲道:“下次如若再犯,格殺勿論。還不快向龍少俠,還有這位老伯、姑娘謝罪。”
如果依照自己在山東的脾氣,這崔伯光也許被自己砍下了一只手。
令狐泰剛來臨安不久,新收了不少手下,良莠不齊,但這崔伯光平時也為自己出了不少力。
倘若懲罰的過火了,也怕寒了兄弟的心,畢竟是吃綠林這碗飯,也不是什么正經的行當。
想到這里,這位疏拓豪邁的山東漢子,在崔伯光向龍青云、凌芷煙、灰袍老者謝罪之后,拜別龍青云。
帶領一幫手下,悻悻而去。
龍青云跨步向前,看了下灰袍老者的傷勢,順勢把灰袍老者攙扶到紅鬃馬旁。
灰袍老者,傷勢已無大礙,坐上了紅鬃馬。
龍青云正準備離去,忍不住看了凌芷煙一眼,此時凌芷煙一雙水汪汪的大眼正盯著自己,雙眸明澈、深邃含情。
二人皆有依依不舍之感。
雖是片刻的相遇,居然有久別重逢之感;即將離開,心里頓然涌起難受的感覺,生怕彼此擦身而過,就是經年。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終將分別的還是要離開,龍青云抱拳道:
“凌姑娘一路走好,它日有緣再相見。”
說完,策馬而去。
耳后傳來凌芷煙清脆的聲音:“我住在臨安城東街‘璃軒閣’”。
聲音悅耳,如空谷黃鶯。
龍青云唇角微揚,漾出湛然出塵的神采。
“璃軒閣,我記住了。”
雙腿一夾紅鬃馬,一騎絕塵而去。
靈隱寺。
座落在西湖西北面。
在巍峨的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靈隱山麓中,兩峰挾峙,峰巒秀麗。這就是江南著名的古剎靈隱寺了。
龍青云策馬來到山門口。
舉目而去,門牌上“靈隱寺”三個隸書氣魄恢宏、法度嚴謹。
跨進大門,遇到一個年輕和尚,龍青云自報了家門。被領至一開闊的院落。
此處古樹深深,一派幽靜,秀竹郁郁,芳草青青,兩根蒼翠、挺拔的松柏樹下,兩人正在對弈。
左邊一人正是五蘊皆空、面目慈祥的弘泉大師,右邊是一個灰袍老者,已是耳順之年,形相清癯,儀態儒雅。
龍青云向前一步,朝弘泉大師躬身行禮:“晚輩龍青云,見過大師。”
弘泉大師沒有抬頭,只是悠悠道:“這位是卓施主。”
龍青云朝向灰袍老者,躬身行禮道:“晚輩龍青云,見過卓前輩。”
弘泉大師和灰袍老者,本來全神貫注地盯著盤面,似乎棋局進入了關鍵時刻。
被龍青云這么一打岔,二人只好放棄棋局。
弘泉大師,面向灰袍老者悠悠道:
“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卓施主,分享下你的感受?”
此人正是“萃寶齋”前任齋主卓惜文,當然知道弘泉大師準備點撥龍青云,故而儀態瀟灑道:
“我用幾首詩來回答吧。”
卓惜文早年經營臨安城最大書肆“見山書局”起家,當然一肚子學問。朗聲道: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首晏殊的名句,可以比作第一境界也。”
此乃“立”的境界,“對人生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詮釋的很到位。弘泉大師微微頷首。
弘泉大師掃了龍青云一眼,看到他正在思考,大感欣慰。
卓惜文繼續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首柳永的佳句,可以比作第二境界也。”
此為“守”的境界,弘泉大師深以為然,微微含笑。
卓惜文鏗鏘有力的聲音繼續響起: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首辛棄疾的妙句,可以比作第三境界也。”
此為“得”的境界,有了足夠的積累后,水到渠成,不經意間就得到了。
龍青云若有所悟,眼神一片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