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12章 機遇與挑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航發霸主

  就這樣,蘇長空主導的彩虹2無人機還在試制的時候,又在琢磨怎么把無偵-1的生產接過來。

  要是等到反擊戰后,蘇長空想把無偵-1的生產搞到了云嶺機械廠還有點難度,可是現在嘛,還是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畢竟向無偵-1這樣的無人高空偵察機,使用的范圍就不及彩虹2無人機了,無偵-1飛行高度達1.7萬米,拍攝的地面寬度達40公里,一次可拍攝2.5萬平方千米的地面景物。

  這樣的用途就說明它只會在戰時才會大量使用,平時也就是理論研究。

  產量有限,自然就不會有工廠愿意生產,畢竟投入很大,除非是上面給經費,可是這幾年經費又緊張,這才有了冷鋒想讓蘇長空幫忙的事。

  還有就是無偵-1的主要研發單位是一個學校,并不是常規的飛機廠,在飛機制造上可沒有像秦川飛機廠這樣的底蘊,如果要大批量生產投資可不小。

  不過冷鋒他們既然想方設法也要生產,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大家沒活干,所以蘇長空就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第一就是向無偵-1的研發單位支付研究費用,第二就是向想生產飛機的單位提供民品的生產線,比如電風扇,就現在而言很多單位已經開始認識到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經費,只是敢付之行動的比較少,一來是擔心虧本,二來是怕沒面子。

  正是這個面子讓很多單位不敢干,蘇長空覺得這就是冷鋒的挑戰了,這事能不能就看冷鋒能不能搞定這事了,畢竟各個單位之間說到底就是利益上的問題,如果冷鋒不能搞得這些單位,就算蘇長空把無偵-1搞到了云嶺機械廠去生產,后續的麻煩也是相當多,還不如讓大家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有錢一起賺,皆大歡喜。

  其實除了減少掣肘外,此時的單位都有很工廠是生產特殊的配件,比如一些負責雷達的電子廠,除了上級的生產任務外,是有很大的產能是閑置的,蘇長空只要花很少的成本,就可以把這些產能給盤活,再加上軍工的品質好,產品質量也沒得說。

  當然這些事情的最大家的受益者還是蘇長空他們,彩虹2無人機的影響力畢竟有限,如果能生產無偵-1,勢必會進入高層的視野,這對于云嶺機械廠來說是天大的好事。

  第二就是可以加快產業升級,像電風扇這些畢竟只能賺個快錢,接下來就要上冰箱,洗衣機,空調這些高檔產品,電風扇這樣的產品還是可以做幾年,利潤低了常規的做法就要擴產,這樣的投資太大,如果把這些產品承包給別人做,把別人閑時的產能利用起來,別人賺了錢,自己也不用投資,可是以說是雙贏的事。

  蘇長空就這樣一連幾天都實驗室寫計劃,袁富貴也不去賣表了,而是天天看著蘇長空的計劃書,如果那里有不懂就去馬上去問蘇長空。

  當然了,袁富貴跟這個時代的很多人想法是一樣的,為什么自己能做的事,要外發給別人呢,這錢自己賺不就得了,為什么要分給別人。每當遇到這種問題蘇長空也不好解釋,只是說袁富貴以后會明白的。

  “長空,在忙啥啊?”

  “史哥!”蘇長空趕緊帶著袁富貴出去迎接史剛一行人的到來。

  史剛至從在魔都跟了范明,現在已經從一連長升到副營了,蘇長空覺得只要反擊戰一開始馬上就扶正了。

  “長空,你們這實驗室里外面看著不怎么樣,實則是內有乾坤啊!”史剛吃了一口冰棍道。。

  “沒辦法,主要是有些實驗室需要在常溫下進行。”蘇長空笑道。

  “我最近是被這些設備給煩得要死,天氣一熱不注意就要要罷工,尤其是那紅外熱成像儀老出毛病,我們很多訓練都受到了影響,對了長空這飛機在天上氣溫低一些應該不會頻繁出現問題吧!”史剛道。

  “問題當然也是有的,只是飛機上嘛,裝了備份系統出問題的概率小些。”蘇長空道。

  由于蘇長空開發的紅外熱成像要在零下196攝氏度工作,為了降溫一般使用裝有液氮的杜瓦瓶進行冷卻,由于國內的杜瓦瓶小型化技術不過關,現在給紅外熱成像儀降溫的杜瓦瓶是175L的大瓶,整瓶的重量接近400公斤,裝在本就空間狹小的坦克里,除了擠占空間外,也是非常地不安全,即便是上次蘇長空他們在彩云省野外測試單兵紅外熱成像儀也是背著上百斤的杜瓦瓶,這個杜瓦瓶是蘇長空為了方便測試專門做的一只。

  “飛機都有備份的系統了,那豈不是長空你們已經實現了杜瓦瓶的小型化了?”史剛激動道。

  “那當然,要是再像上次那樣讓你背著上百斤的杜瓦瓶,這偵察狙擊戰術還真怎么展開。”蘇長空剛一說完袁富貴就抱著一個半米長的杜瓦瓶出來了。

  “史哥,這個你看如何?”

  “好,好!”史剛趕緊上手掂了掂,又說,“上次我見過一個12L的潛水氧氣瓶,就是這么大,只是這個只重上不少,這個應該沒有12升吧?”

  “那是當然,潛水氧氣瓶準備來說里面是空氣,瓶子外面是一層很厚的鋼,而你手中這個杜瓦瓶,就像熱水瓶一樣,分為內外兩層,中間抽了真空,再加上杜瓦瓶里裝的是液氮,所以杜瓦瓶的工藝相當的難,所以你手中這只杜瓦瓶只有3L升的液氮,能供紅外熱成像儀工作18個小時。”蘇長空解釋道。

  “夠用了,夠用了,紅外熱成像儀又不是隨時隨地開機,我就說嘛,要說技術還是長空你這里的最好。”史剛道。

  “看來,史剛他們還真去找了別的人做!這搞不定才來找自己,不過這樣也好,才能說明自己的技術過硬,也沒白費自己研究這杜瓦瓶的生產工藝。”蘇長空暗道。

  說起這個杜瓦瓶,蘇長空有時就在想,這就是此時國內工業水平的一個縮影,很多技術第一時間是軍用上,一旦技術進步,前期的投入就打了水漂而不像后世,杜瓦瓶在速凍領域大規模應用,如果轉軍用的話成本很低,技術也成熟。

  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就是在90年代,國內與棒子在同一片水域打撈魚,可是魚到了棒子那里,國內出口到棒子的魚就便宜不少。

  開始有人還以為不是魚本身的原因,后來真有人買了試吃之后,還真發現了棒子撈的魚的確好吃,再細究下去,才發現,棒子的漁船使用了液氮速凍技術,從而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魚的鮮味,而國內漁船就是普通的冰凍,所以味道上有差距。

  從這一個杜瓦瓶的小型化上,蘇長空也意識到了,這既是自己的機遇,同時也是自己的挑戰,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走出一條別具一格的材料研發之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