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236章 打土豪,分田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秦開局混了個太子

236章打土豪,分土地  “你的意思是,朕的《氏族志》無有用處?”

  趙完曾經也是門客出身,雖然當了很多年秦吏,如今官居郡守,可是過往擅長的外交辭令可還都沒有忘。

  以前是始皇帝身邊圍滿了人才,他沒有機會顯露,

  如今自然要露一手,于是他作揖問道:

  “不知陛下可知道這陽謀與陰謀之分?”

  “什么分別?”

  “所謂陽謀,實則是大勢將至,故而行恩策,是為陽謀;而陰謀,實則是不符合道義人倫,但是為了達到目的,背地里暗中操弄,想要扭轉局勢。”

  “所以呢?”

  “陛下決定推行[推恩令],

  此為削弱外邦之策,天下諸侯聞之,不敢回應,上下皆稱頌為陽謀。而今陛下要推行[氏族志],那陛下以為,這[氏族志]比之[推恩令]能稱得上是陽謀嗎?”

  “倘若天下庶族都有心要歸附于陛下,那么這《氏族志》就是人心所向,庶民之望;可若是這些庶族并不對陛下俯首稱臣,那這《氏族志》在天下人眼中,就是陰謀。”

  “陛下乃我秦國之主,位居皇帝之尊,可是如今下了一道詔書,卻讓天下人都覺得這是陰謀,這樣的政令,又有多少人愿意順從呢。”

  扶蘇聽了,

  確實冷靜了下來,二世盯著趙完,

  “你的意思是,[氏族志]并不足以讓那些庶族滿意?”

  “陛下,臣正是此意。春秋戰火延續五百年之久,王侯將相遍地皆是,名流云集。可是先帝創制皇帝制度,一郡之中,權力最高者,實則為帝國一郡守,地位甚至比不了朝中上卿。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那些庶族本就蠢蠢欲動,如今沒了老舊勛貴鎮壓,更是不可一世,想要獨占鰲頭,占據一方,自立為王。封侯拜將,這是有識之士追求的目標。如今天下沒有戰事,那些想要出人頭地的有才之士不滿,想要封侯拜將的武夫不滿,這兩種人實則是庶民之中最為危險的兩類人。”

  “[推恩令]可以成功,

  那是因為諸位郡王都是陛下的庶弟,

  而且陛下坐擁關中,

  天下秦吏都愿意順從陛下。簡而言之,陛下和諸郡王相對峙,陛下大權在握,掌握優勢,諸郡王初去地方,正要培植根基,他們都要仰賴皇帝陛下為他們撐腰,如此才能在當地立足。郡王勢弱,是故[推恩令]為陽謀,諸郡王雖然心有不服,可是陛下師出有名,郡王無有人敢違逆。”

  “可是如今陛下要編纂《氏族志》,但是卻還沒有安撫好那兩種最危險的人,一類是想要拜相為卿的庶族士人,一類是想要封侯拜將的武夫。陛下這么快就要推行[氏族志],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極大的陰謀,他們非但不會以為這是陛下有心抬舉他們,還會認為陛下您是要把他們一直圈禁在那個地方。”

  “封侯拜相,從此與他們無緣,陛下以為這編纂《氏族志》究竟是好還是壞呢?中原大地,戰火燃燒了八百年,天下人苦戰久矣,但是秦國結束了戰爭,反而卻招來了六國庶族對秦國的怨恨,這就是矛盾所在。”

  扶蘇聽了,一時間也恍然大悟。

  “今日趙公一席話,倒是讓朕茅塞頓開,是八百年戰火連天讓天下人苦于戰爭,但是又全部依賴于戰爭。無論到最后是誰贏的這場戰爭,其結果都是和當今秦國面臨的情況是一樣的。”

  “可是事到如今,發動戰爭絕不是帝國應該做的選擇,輕徭薄賦休養生息才能保我秦國根基萬年。不如此,別說趙韓魏三地,函谷關以內朕都不得保。”

“趙公今日既然說是來獻策的,那么趙公打算怎么破解這個局面呢。庶族需要戰爭,但  是天下人早就苦于戰爭,難道真的要繼續打下去,再讓天下血流成河一遍嗎?”

  “朕不理解。統一不能解決天下人民生的問題,到帝國的出路竟然又指向戰爭。”

  趙完知道,戰爭違背了皇帝的打算。

  “陛下推行關中本位制,為的是穩住趙韓魏三地,拿下大河兩岸所有民眾,以此稱霸天下。可眼下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庶族的利益沒有得到滿足,他們不會善罷甘休的。臣確實有一個計策,這個計策,臣以為陛下也考慮過,但是陛下都不愿意去做,臣想說卻又不敢。”

  “千里迢迢來咸陽城,對朕面授機宜,說到關鍵之處,卻又推三阻四,不知道趙公到底在怕什么?”

  “臣怕說了此事,日后落得個挫骨揚灰的下場。”

  二世干脆道:

  “直說無妨,朕保你項上人頭。”

  趙完作揖:

  “這辦法就是,重新劃分土地。這一次,陛下要動那些老庶族的利益。”

  秦二世聽到這個辦法,不由得也心跳加速。

  這是冬天,咸陽宮里也就只有章臺宮這樣終年暖和的地方還有飛蟲活著。

  一只肥大的飛蛾居然撲到了一側的燭臺上,它抱住那火焰,很快那飛蛾的翅膀就被火焰點著,噼里啪啦的燒了起來。

  偌大的章臺,本來是寂靜無聲,可是這陣飛蛾撲火燒翅發出嘶嘶的聲音,弄得二世心里一時間也有些慌。

  “此事的難度,絲毫不亞于當年秦趙兩國之間長平之戰。”

  “老臣就知道,陛下也絕對動過去做此事的念頭。”

  二世站起身,在殿中徘徊踱步。

  “那你也應該料想過,朕最后還是放棄了這件事。朕愿意用隱忍去換取關中百姓的民心,維護帝國的統治。為了帝國,朕愿意再忍十年,二十年。”

  “可是陛下卻下令編纂[氏族志],臣恐怕陛下要在這件事上喪失顏面了。陛下是匡扶天下的人,如果在為政第三年時鬧出大亂,恐怕天下就要跟著一盤散沙了。如今各地郡王根基不穩,正需要陛下在他們身后鼎力支持,如果這個時候,因為《氏族志》激怒那些庶族地主,陛下得不償失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