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秦國咸陽宮的宮門大開,以迎接百官。
而皇城內的兵力增加了一萬,以備戍衛。
蒙毅的馬車是最后才到達宮門前,他到時,宮中已經停了幾十輛馬車。
蒙毅晃著步子,今日將是一場硬仗。但是這場硬仗只有他能幫皇帝打下去,皇后一介婦人矣。
蒙毅輕車熟路登大政殿前的臺階,他在腹中醞釀著今日的說辭,而蒯通的話,他也聽進去了。
或許,是到了他蒙氏一族給群臣表個態的時候了。
無論結果如何,帝國內部因為改革而起的斗爭,都將徹底結束。
蒙毅正在作想,可忽的,前方傳來一陣高呼。
“太后駕到——”
蒙毅一聽,雙腳頓時融化在了地上。
他急急忙忙彎腰作揖,雙手并攏,恭恭敬敬。蒙毅非常驚訝,這個蒯通,他一介布衣,從未入過皇宮,更沒有見過太后,他是怎么知道太后會插手此事的。此人還真是料事如神啊!
而帝國的太后,步子倒是一如既往的穩健,氣度不凡,儀態雍容。
太后羋蘭是步行走到這大政殿的,她遠遠就看到了蒙毅。太后問左右道:“這個時候,百官都已經入殿了吧,為何獨獨司寇一人還在殿外呢?”
“太后恕罪,小人不知。”
“哀家聽說,陛下下詔讓司寇奉命協助皇后審理此案,看來是要將這件事交給司寇處置了。”
“前朝大事,小人不知。”
羋蘭沒再說什么。只是這個時候,她忽然想起來,她的母族。
羋蘭加快了步伐走到蒙毅面前。
“微臣拜見太后。”
“平身吧。司寇莫不是上朝來遲了?”
蒙毅心中微微一驚。
“回稟太后,鍾聲未響,臣并不算遲。”
羋蘭聽了,不再說什么,她看著面前這個胡須冉長,儀態端正的男人,自然想到了先帝。
“先帝在世時,時常在諸臣面前夸獎你,說你做事一絲不茍。”
“太后謬贊了。臣也聽聞,先帝駕崩已有一年,但是還時常為太后掛念。太后對先帝情深義重,倒是教微臣拜服。”
情深義重?
太后的臉色忽的變的很是蒼白。她從未得到過他,即便他已經駕崩了,她還是惦記著他。羋蘭啊羋蘭,你比起秦國的宣太后,終究是差了太多。
正在這個時候,鍾聲忽的響起。
宣太后看了看蒙毅,“隨哀家一同入殿吧。”
蒙毅的聲音有些僵硬。
“唯!”
蒙毅非常氣惱,還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陛下改革留的爛攤子還未解決,就開始給人落下話柄,可是隨后,太后又開始對秦國的事情橫加干涉。
太后的出現,讓蒙毅訝異。但是卻讓朝中功勛老臣十分驚喜。
須知方才,鍾聲響起,諸臣卻并不對朝堂上的皇后做拜。這讓皇后很是難堪。
隨后,太后駕到,卻引得這些老臣齊齊作揖。
“臣等拜見太后。”
太后欣然一笑。
“諸卿平身。”
太后駕臨,皇后豈敢還坐在上座,自然是急忙站起,親自過來攙扶太后。
讓蒙毅感到意外的是,這一幫老臣見到太后出現在朝堂上,一個個非但不意外,而且還齊齊表示歡迎。
蒙毅見到這一幕,自然要做一番猜想,難道說太后和諸舊將……
沒想到,舊將居然將目光移到了帝國一向深居簡出的太后身上。
皇后攙扶著太后,驚訝之余臉上還露著禮貌的微笑,皇后柔聲道:
“臣拜見太后。敢問太后怎么會忽然來到大政殿呢?”
太后并不作答,她自顧自的坐到了上座,引得尚書臺的諸臣一個個皺起了眉頭。皇帝將大權委任于皇后,那便是讓皇后暫行陛下的權力,所以皇后是有權坐在皇位上的人,而太后則不可以。
張蒼首先不喜。
太學諸臣也擔心,今日怕是要出現變故。
太后坐定,這次才對著一臉尷尬的皇后說道:
“御史的事,哀家早已經聽說了。”
只這一句話,就將矛頭指向王戊,更是讓皇后背后發涼。
“哀家伴隨先帝三十余年,孕育陛下,及至陛下建極登基,在位一年,哀家從未參與過國中朝事,此為恪守婦道。”
“但是今日,哀家卻不得不離開高泉宮,來到這大政殿,為的正是這件事。”
張蒼首先起身,來到太后面前。
“臣張蒼拜見太后。”
太后雙眼微微瞇起,這就是他兒子的得力助手。
“你就是張蒼。據說你也是荀卿的土地,是韓非、李斯的徒弟。”
這接連提到兩個因為政治紛爭而死在秦國朝堂上的人,自然讓滿座嘩然。這兩個名字,可是很久沒有在秦帝國的朝堂上出現了。
太后一開口,便以驚人的氣勢壓住了諸臣。
張蒼老老實實答道:
“正是。”
“哀家聽說過你,自你擔任太學令,昔日齊國稷下學宮之士,紛紛被招引前來。而太學之中,如今被分列為兩派,一派治的是儒學,為皇帝陛下收集天下之書,編纂《史記》,又為天下人編纂各種書籍,以為統一文字;而另一派,治的是法學,學成后,將通法之士交予大理寺,以為秦吏。”
“太后所言一字不差。沒想到太后并不似傳聞中那樣深居宮中,而是非常關心前朝大事。”
太后很是平靜的笑笑。
“張蒼,汝為太學令可是幾年了?”
這問題問的奇怪,張蒼自然心虛。
“回稟太后,微臣為太學令,不過半年之久。”
“那你從前可有在這朝堂上議事?”
張蒼搖搖頭。
“未曾。”
“也就是說,先帝在世時,你不得重用。”
“是。”
太后隨即又看向朝中的一眾大夫。
他看向朝中的一眾公卿,直接問道:
“諸位上卿之中,可有人不曾侍奉先帝?”
沒有人應答。
張蒼自然開始心慌。
他是唯一一個在皇帝即位之后被提拔到上卿之位的人。
”張蒼——你可知道你犯了什么大罪嗎?“
這個時候,張蒼明確了今日太后所來是為了什么。這是太后要廢了王氏啊。
“微臣不知。”
太后厲色:
“方才哀家尚未發話,你為何主動上前?難道你不知,這君臣之間相處應有的法則嗎?今日在朝堂上的,多半是先帝留下來的重臣,論輔政的資歷,他們都比你高,連這些兩朝重臣在哀家面前都不敢放肆,你何故如此猖狂?豈不是眼中無我這個太后?”
太后的聲音不輕不重,但是每一下都打在張蒼神經的痛楚。
原本冷寂的朝堂上,忽的喧鬧了起來。朝堂上,有時候出現菜市上出現的局面,一群人圍聚在一起,議論某人的是非。這幫所謂的九卿、大夫、士,在這種時候,表現的也并不是多么清高。
這張蒼,正是他們妒忌眼紅的對象,一如當年公子韓非入秦之后,滿朝文武都眼紅妒忌此人。
臣子侍奉君王,猶如妻妾侍奉丈夫,誰能爭的皇帝陛下的歡心,誰就得到重用,地位會一躍千丈。
這些公卿大夫在面對皇帝的寵信問題上,其氣量和心胸狹窄的程度,絕對不會亞于其府宅中的妻妾。
妾若是得不到寵,頂多是最后使出些小心眼,但是這些手中都有權有勢的臣子可就不一樣了,若是誰搶了他們的榮寵,等待這人的就是死。
張蒼就是這樣的人。
區區一個尚書臺的小吏,竟然被皇帝陛下抬為一國之相,他有何能?竟然地位居于我等之上。
于是乎,群臣紛紛在背后嬉笑,等著看這場好戲。
太后可和旁人不同,她最大的特點,正是自己的年齡。無論你再怎么不認同她的女性身份和從政經歷,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太后年紀大,經歷的是非多。光是坐在這,和年輕華美的皇后相比,那額頭上多了幾條紋路,就已經將皇后壓得死死地。更不要說什么地位尊卑。
皇后一臉恭謹的站在一旁,聽到太后這般問責張蒼,也是心里一驚。
但是十八歲便為荀卿之徒的張蒼,其聰穎程度,自然是要遠遠高于韓非、李斯等人的。
張蒼面對太后這般逼問,自然知道太后的心思,于是他毫不掩飾他對于太后出現在朝堂上的反對之意,直言道:
“以太后亂陛下之法。”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了其他朝臣的攻訐。
帝國的宗正,出自贏秦王室,他當即對曰:
“太學令,休要在朝堂之上放肆!你竟然出言羞辱太后!”
這說話的人未必是錚錚鐵骨,但是這番話在朝堂上卻像是旱地驚雷,讓每位朝臣都一個激靈。
這下群臣都精神起來了,連幾位七十歲的老臣也都振奮起來了。
蒙毅見狀,心嘆大事不妙。
太后見勢態如此,正合她的心意,卻非常大度的道:
“好了,休要互相指摘。哀家知道,哀家乃一介女流,登不得秦帝國的朝堂,但是哀家也知道,如今咸陽城中發生了一樁血案。太學令無非是不樂意哀家等朝罷了。哀家無詔,確實無權代理國事。”
女人,天生的政治家。
這樣一番話說出來,諸臣誰又好意思繼續責怪太后呢。
在政治場合中,話術非常重要。張蒼在政事上的短處在太后面前完全暴露了。
“但哀家今日到此,不是給朝堂上的諸位添麻煩的。咸陽城中的這樁血案,牽扯的是先帝的諸位重臣,這上卿姚賈、荀攸,曾經是天下赫赫有名的人;而這十二位公爵,更是為先帝兼并天下立下赫赫戰功的有功之將。”
“先帝雖去,但哀家尚在。哀家聽聞,這舉朝上下,竟然無人能為先帝之舊臣做主。哀家豈能坐視不理?”
帝國的功勛武將們聽了這話,紛紛上前道:
“臣等謝太后為趙大夫等將做主。”
蒙毅是真的沒有想到,今日會有一個太后冒出來。
在此之前,蒙毅內心非常煎熬。若是按照蒯通的意思,蒙氏一旦明言支持皇帝,那就意味著他蒙氏就是要脫離軍功世家的群體,從此不再和龐大的軍功集團為一派。
蒙毅好不容易才下定決心脫離軍功世家以徹底解決朝中的內亂,可是誰又能想到,這皇帝竟然做這種事呢。
在改革的路上,保守勢力始終是最大的阻礙。舊臣拉攏太后,勢必是提前做了功夫的。哪能是太后忽然就冒出來為十二公爵、兩位上卿做主呢。
無利不起早。
于是乎,帝國的朝政形勢發生了逆轉。
“哀家今日臨朝,正是想聽聽皇后打算如何處置令兄?”
皇后是個一向不被太后喜歡的兒媳,今日又被她的婆婆奪了風頭,連大氣都不敢出,而帝國的那些氣勢雄渾的將軍們,又是齊齊發聲支持太后,九卿更是不必說了。
于是皇后自然在太后面前怯懦了,這一怯懦,其兄的性命,就被太后握住了。
事實上,皇后也于心不安,雖然皇帝給了他權力,但是皇帝畢竟人在千里之外,皇后又心中愧疚,為他兄長引發血案,致使朝臣議論不休。
皇后驚愕之余,只好將求助的目光投向司寇。
今日的朝堂上,缺了太多人。帝國的丞相、御史、太尉,三公統統不在,而涉事的兩位上卿、幾位公爵也都不在朝。
皇后的目光直達蒙毅。
司寇上前對曰:
“啟稟太后,臣蒙毅以為,此案仍需細察,此中牽涉之廣……”
太后并不知道內情,她也自認為不需要知道內情。因為如今帝國的勢態太嚴重了,先帝留下的丞相——馮去疾竟然被罷免了,如今朝中都是些小人作祟。
而且一向深居簡出的太后,哪有那么容易被請來出山。
太后今日何以親自出面,這都是因為帝國的丞相向他求助。在羋蘭看來,這個國家要被他帝國的支柱都給砍斷,然后由他一個人頂起來。
簡直是異想天開!
太后知道他的兒子在干嘛,在動祖宗留下的基業。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太后出面也只是為了幫助兒子善后。
太后根本就不想聽這番話,她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于是太后勃然大怒,重重的將銅制的拐杖敲在地上,霸氣的道:
“夠了!到此為止吧!”
蒙毅自然止聲。
太后看向皇后:
“皇后,哀家知道你年輕,不足以當此大事。那哀家今日幫你出個主意,不知你可愿不愿意聽?”
皇后還能怎么說:
“兒悉聽太后教誨。”
“哀家的意思是,就由你親自發配王戊到軍中為伍。另外,再有皇后你親自出面,向二位上卿和十二位公爵賠罪。哀家亦會親自備好賠罪之禮,送到諸位公卿的府上。皇后以為此舉如何?”
皇后見滿朝文武無人再敢為他兄長出言,于是便道:
“妾謝太后。此事皆妾依太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