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聞其詳。”
  “這行宮更名后,會稽百姓多有議論,如今邊上更是有重重護衛,一時間會稽百姓遇大秦宮,全數繞道而行。楚人對我的態度,已經是不言而喻。”
  “我此番入會稽,并不是來挑起是非的,而是安定人心。”
  殷通聽著,很是納悶。
  這皇帝陛下的詔令不是那么寫的啊。
  太子不是戴罪來戍邊的嗎。
  而范增和蕭何,兩人聽了這話,一個個心里都起了敬畏之心。
  扶蘇曾說過一句很受士人喜歡的話。
  我關西秦人尚且不以六國人為秦人,六國人又如何會以為他們是秦人。
  “會稽百姓,還以楚人自居。將我秦視作虎狼,對我多有抵觸。年長之人,對故國羈戀,扶蘇可以理解,但是改變這成人對我秦人的態度,機會難覓不說,且未必奏效。”
  “倒不如,退而求其次。”
  王賁和扶蘇,相處的時間和機會本就挺多的。
  聽扶蘇說到這里,他也明白了太子的用意。
  “成人頑固,是故太子要在小子身上做文章。”
  “正是此意。扶蘇只想借那些能偷偷潛入林苑的小子們,告訴這會稽百姓,我們秦人不是真的虎狼,不會吃人。”
  因勢利導是一回事,但是名聲,必須得刷起來。其實扶蘇也隱隱期待著,那兩個少年,今日哪怕是只誤闖入一個也好。
  忽的,扶蘇轉念一想。
  就算項羽真的被他吸引了,闖了進來,怕是他對自己不僅僅是好奇吧。
  殺父滅國之仇,怎么消的了。
  真的要被他遇到這頭猛獸,要想加以馴服,還要捏住他的七寸。
  “倒是武成侯,你認為,這些小子會是貿然闖入的嗎?”
  王賁正色,將利劍收起握在手中。
  “君侯之意,莫非是十幾歲的小孩都有反秦之心。”
  扶蘇只道。
  “是與不是,一試便知。只是往往你我不愿意相信的,恰恰是事實。”
  蕭何主動道:
  “太子殿下,臣以為,審問一幫小子,若是傳出去怕是……”
  扶蘇聞言,頓了頓,而后他沖著蕭何笑了笑。
  “你提醒了我。來人,先賜他們肉食。先讓其飽腹,而后再帶過來。”
  小孩子罷了。
  項羽、宋襄、項莊五個小孩,對著這香噴噴、紅油油的烤豬一個個眼睛都直了起來。
  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主動去吃。
  項羽雖然年紀小,但是卻是他們的老大。
  不僅如此,項羽還有身材高大的龍且給他做靠山。
  龍且很是謹慎。
  秦人不懷好意,逮到他們,居然主動給他們吃東西。
  素聞秦太子狡猾,他可不能就此上當。
  這其中一定有詐。
  胖墩墩的項莊,他對著烤豬不住的流哈喇子,口水已經滴到了下巴上。
  須知敗將之后,過的是流亡生活。
  眼下的安定里,也伴隨著許多不安分的因素。
  烤豬,對于他們來說,可謂是極其奢侈的食物。
  項莊幾欲動箸,但是礙于項羽的臉色,他還是把手縮了回去。
  宋襄年歲要比項羽稍長一年,而且他隨了他的父親。
  利和義面前,他們宋家人,主動選擇利益。
  由是乎,宋襄直接道。
  “秦太子不殺我等,已無性命之虞,我等自當感激。如今還賜予我等美食,若是不用,反倒是辜負他的心意。”
  竟然直呼太子,好生無禮,不愧為楚之蠻夷。
  忍著不舒服,秦內侍笑道:
  “這位少年說的極是,我家君侯素來待人極善。得知是幾個小子闖入林苑,刻意賞賜幾位。”
  龍且也是看的這豬不住的吞咽口水。
  “秦太子與我等素不相識,而我等闖入行宮,已為大罪,為何還要賜食?想要讓我們楚人以秦人自居,做夢!”
  秦國侍衛聞聲,個個色變。
  扶蘇這邊,等了半天,結果就等了這樣一個消息。
  王賁本就陪太子和一群小孩子‘玩’感到有些無趣,有些沉不住氣了。
  陪小孩子耍,不如讓他去走犬獵兔。
  沒仗打的日子,真是無聊。
  他心里感嘆著。
  可是當龍且的話傳到他的耳朵里,王賁也心里一驚。
  “竟然被君侯言中了。”
  扶蘇也面色一青。
  剛才雖然是遙遙一見,沒有看清人的臉,但是殷通早就懷疑是項羽那伙小子了。
  如今傳出來這幫寧死不屈的話,殷通也是眼皮不住的跳。
  這下,他確信,那年長的就是龍且,其他的幾個人,就是項羽、項莊、宋襄幾個。
  扶蘇不由得道:
  “看來,骨頭雖小,已經很硬了。”
  王賁也忍了很久了,對于帝國不利的因素,完全有簡潔明了的做法。
  王賁有意暗示:
  “若是陛下在,這些小子早已被坑殺之。”
  范增聽了,心里一個激靈。
  鎮壓坑殺,這就是秦人……
  天下一統,確實是有利于天下民生的大計。
  若是有明主稱天下,他范增愿意摒棄先前的成見,侍奉輔佐。
  范增將目光集中在扶蘇身上。
  他對秦國的那點興趣,全在扶蘇身上了。
  蕭何倒是不意外。
  他早就看出來了,武成候對太子的所為,有所不滿,但是不敢明言。
  諸將士習慣了用軍事力量強勢鎮壓,雖有太子力主分封贏了不少朝臣的歡心,但是一旦兩者相遇,處理一些問題,這分歧和矛盾便非常明顯了。
  懷柔,正是天下所需要的。
  扶蘇擰眉。
  王賁看著太子,臉色倒也未怯。
  誰讓太子不是皇帝呢。
  王賁終于道出了他的想法,一個和太子政見不合的想法。
  “君侯,王賁以為,會稽之地,流民極多,于天下一統實為隱患。不若將其遷出,遷往嶺南之地,任其自生自滅。”扶蘇面色沉靜:
  “即便有秦國最驍勇的戰將駐軍鎮壓,但是荊楚之地仍舊頻頻不安,難道這不是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嗎?強勢遷出那些百姓,只會適得其反。君父要的是讓天下人都認為自己是秦人,而非讓荊楚百姓都遷出。”
  二人目光相對。
  論靠山,還是太子大。
  王賁抽了抽嘴角。
  “太子之意,臣明了。”
  “非我之意,扶蘇是奉詔行事。”
  殷通不解,難不成,還有一份詔令,為什么他沒有收到呢。
  王賁面色一緊。
  亭中一時間劍拔弩張起來。
  (這里面的人物個性不是突然安排的,都是我看了史記扣出來的人物個性。
  戰國之后,士人尚存,名士的風骨,也還在。
  范增項羽就是這一類人。
  范增后來選擇項羽,而不是劉邦,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陳平選擇劉邦,還直接對劉邦說,你的手下的人都是無恥之徒。戰國時代的人非常有意思。但總的來說,來說逐利,但是高士之所以留命青史,正是因為,他們的這份獨有的傲氣。)
  請:m.biqiugeg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