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八十三章 毀譽參半,仁義之名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秦開局混了個太子

  秋雨是一場接一場的下,咸陽城的氣氛反而在這瀟灑肅殺的天地間被襯托的愈發熱鬧。

  咸陽城四方大門洞開著,城門前重甲林立,嚴格把控監察入城之人的身份。

  這向東大開著的城門,最是熱鬧不凡。

  來往的隊伍,行人紛紛,輜重車輛絡繹不絕,大道上留著深深的車轍印。

  新的車輪印痕覆蓋在舊的車輪印痕上,秋雨過后,道路本就泥濘,無數車輪碾壓過后,道路自然更為泥濘。

  扶蘇的馬車出城時,望著這落后的交通路線——土路,不由皺眉。

  他雖然沒有辦法,讓他在自己活著的時候,看到所有的土路上被覆蓋水泥或者瀝青,也沒有辦法直接看到四個輪子的車取代四條腿的馬。

  但是,他可以通過他的努力,讓他的后代們提前數百年,甚至是千年就體驗到那些東西。

  咸陽邊上被一場場秋雨裹挾來的寒氣所侵襲,草木漸黃,山體更為赤裸。

  扶蘇的馬車一路向南飛馳,來到一處小鄉邑。

  這個小鄉邑隸屬于咸陽城邊上的一個縣。

  馬車緩緩駛入鄉邑里的小道,三百騎,動靜怎么可能小的了。

  庶民百姓早就被驚動了出來,一雙雙眼睛里都滿放著好奇和羨艷。

  扶蘇下了馬車,在一處房舍附近走了幾圈。

  附近的百姓懾于騎兵,一個個都不敢靠前。

  沒想到,咸陽城邊上的居民房屋,其實大多都是土坯房。

  這和咸陽城中高樓閣宇相連的景象,全然迥異。

  在秦朝,貧富差異就已經如此懸殊了。

  這土坯房,是用泥和草混合攪拌在一起,打成塊,壘起來,圍起石壁,兩面分別留出個大洞和小洞作為窗戶。

  雖是土坯房,但是里面少不得要用些木筑建構。

  但是木頭嵌在泥里,時間久了,也是土色。

  土坯房和土坯房圍聚成一叢,用籬笆圍起來,便是各小院,也有用泥土直接圍成矮墻以做院墻的。

  院墻邊上,多是柳樹、榆樹。

  普遍的窮。

  隨處掃幾眼院落里的工具,簸箕、石磨、竹條編成的木筐,木耒木耜。

  落后——

  就這還是咸陽城腳下庶民居所,那么其他郡縣之地的庶民生活條件也好不到哪里去。

  生活在咸陽宮里太久了,扶蘇險些忘記他所處時代的真正物質生活水平。

  穿越成為掌權者,還讓當時的物質生活水平停留在這個水平可不行。

  扶蘇乘著馬車,身后跟著一共三百名騎兵,這樣隊伍,自然不低調,虎賁軍的身影在村落里的任意一處角落了可見。

  而騎兵齊齊擁圍的華蓋馬車,自然而出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

  雖然不知車里的人是誰,但還是引來了一群人的圍觀。

  戰爭過后,老秦人的國字臉上一改先前的疲態,終于流露出輕松之色。

  鄉間百姓都從自家房舍里涌了出來,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

  少有壯年男子在其間。

  一雙雙眼睛都巴望這華蓋馬車。

  既是咸陽城邊上的小鄉邑,自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比起邊遠地區,更容易獲取咸陽城中新近發生的事情。

  馬車外前后以及兩側都被利劍和弩機同時裝配在身的騎兵緊緊圍著,百姓只能在依靠著墻遙遙觀望,并不敢貿然上前。

  路邊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了。

  車中,扶蘇和蕭何同在車中。

  外面議論之聲很高。

  “不知這來者究竟是何人?吾小小鄉邑之地,可鮮少來高官之人。”

  池武覺得,太子殿下經常為民請命,在民間聲譽極高。

  而且今日殿下本就是來鄉野之間看看百姓的處境的。

  于是池武控馬靠近扶蘇,在車簾跟前低聲問。

  “殿下,鄉邑百姓聚眾,求問車中何人?”

  蕭何自然也在車中。

  太子殿下,年紀雖然輕,但是個大智之人。

  肯懷天下民生于心,日后繼位,必定是天下明君。

  蕭何建議道。

  “殿下心懷仁義,此次既然來了城郊,巡視此鄉邑,便有視察百姓民生之意。此鄉邑距離皇都不過十里之遙,百姓皆為老秦人,安全無虞。殿下何不下車與百姓一見?”

  扶蘇擺擺手。

  “非不便,實乃不必為之。吾欲見者,今已目睹。而吾素知百姓所求,無非豐衣足食,所以又何必再問什么呢。”

  蕭何則曰:

  “其不然也。殿下既然路過此鄉邑,若不留民,百姓弗知君侯之意,自然不知殿下愛民之心。”

  這話暗示的已經很明顯了。

  太子得在自己的名聲上多做文章。

  扶蘇想了想。

  愛民?

  這情懷倒是高大了些。

  團結最底層最廣大的人民,那才是穩固自己統治的最有效方式。

  蕭何復請:

  “鄉邑百姓,為生計所困,有志訴說。殿下此番出行,略告知百姓為君者之心一二,可慰百姓。”

  扶蘇本不想做的太過了,這樣太刻意,反而讓人家覺得自己虛偽,但是既然蕭何這么說了,扶蘇還是同意了。

  蕭何見殿下欣然同意,立刻撩開簾幕探出頭,對著一臉肅穆恭敬,聆聽垂訓的池武使了個眼色。

  池武和蕭何,兩個人都是為了扶蘇的聲望著想。

  池武還納悶,太子來了,干嘛不留個名呢。

  這鄉邑的百姓,脖子伸的老長,就是為了瞻仰一些殿下英姿。

  再說了,皇帝陛下每每駕車出入咸陽城中,街道兩側百姓必定百姓歡欣鼓舞,齊齊山呼陛下萬歲。

  太子殿下,也是君侯啊。

  這鄉邑里百姓都閉著口,靜悄悄的,池武覺得怪異的很。

  池武控著馬,走到頹敗的墻垣邊上。

  “車中之人,乃太子殿下,不得靠近。”

  這一聽見這種之人是太子,老弱婦孺齊齊眼前一亮。

  老丈無心,竟然直接道:

  “原來是太子殿下,如此便也不奇怪了。除了太子殿下,何人會惦記我們這些老弱病殘呢。”

  扶蘇聽了這話,只覺得他忙了少說也有兩年了,但是這嬴政仁義的名聲竟然還是沒立起來。

  “走吧。”

  車中傳出一道聲音。

  池武聞之,立刻揮劍,軍隊立刻從鄉邑四處集結起來,向車隊聚攏。

  隨后馬蹄一動,污泥被濺起。

  車隊動起來,發出隆隆的聲音,旋即像一陣風似的開出鄉邑之外。

  可馬車后面,在片刻震驚之后卻響起一陣呼聲。

  一個肯悉心在華陽宮為天下百姓設計推廣耬車的太子,自然會讓百姓把他的名字牢牢記在心里。

  更何況,是靠近咸陽城的鄉邑啊。

  扶蘇命人駕著馬車在村舍里溜達了半個時辰,引了一群路人圍觀。早就有人猜想,里面的人會不會是扶蘇太子。

  “太子仁德。”

  “太子萬歲!”

  一時間,小小一條土道上,忽的兩側草叢里冒出了更多的人,齊齊山呼太子萬歲。

  請:m.biqiuge8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