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十一章 廢私學,皇權不下鄉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秦開局混了個太子

  咸陽,章臺宮。

  天下人所能做的事情,全部都在這里被決定,也全部被一個人決定。

  嬴政。

  扶蘇被嬴政單獨叫來聽訓。

  扶蘇進來時,嬴政剛打發殿中近侍出去。

  “拜見始皇帝陛下。”

  嬴政開門見山的問。

  “寡人沒想到,你竟然會贊成李斯焚書之議。”

  其實沒來之前,扶蘇心里也在犯嘀咕。即便是他反其道而行之,摻和這件事,但是這次嬴政罕見的竟然沒有當即同意李斯的主張。

  嬴政和李斯,那可總是穿同一條褲子。

  以法治國的大秦,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暴力這種處理問題最為簡單有效直接的手段推崇到極致。

  扶蘇直接道。

  “天下地域大一統,如今更應該統一文教,使天下百姓心向大秦。”

  “文教,是轉門用于培養諸貴族子弟修身養性,如何能施于庶民?”

  扶蘇低頭沉默了片刻。

  傳播學中有涵化理論。

  傳播對于社會大眾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而且是深遠而持久的。

  交通和信息本就傳播不發達的情況下,百姓接收到的信息是舊有的,狹隘的。

  而在當下皇權高度集中的秦國,國家強制力達到頂峰。

  完全可以對天下庶民用普遍設立學校的方式,直接將大眾控制在國家教育思想體系下。

  用教育的方式,控制庶民子弟所能接觸到的信息來源,并且對庶民加以思想教化。

  假以時日,他們自然而然就會開始認同帝國。

  “臣自幼住在咸陽宮,學六藝,如此才不至于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更因為臣居于咸陽宮,是故天下大事若有變更,臣均能在第一時間得悉。”

  “而庶民居于鄉里,不足以出縣。天下之事,皆從榜示上見,而識文斷字者,多為鄉中三老。”

  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鄉官。

  “雖有三老,可鄉里之間,地勢偏僻,遠離咸陽。鄉野愚民,多聽三老之言。秦之三老,自然可信。可魏齊之三老,想必如今還是捧舊日文牘,傳舊國之禮儀。”

  “而鄉里郡縣,又多有富商豪紳,愿意出資設立私學,以備鄉里教化。”

  “是故,離咸陽千里之外的郡縣鄉里,尤其是鄉里之地,不僅六國私學泛濫,而且三老在當地德高望重。甚至于,很多時候,這三老說的話,比之遙在萬里之外的咸陽宮的陛下還要受用。”

  嬴政聽了,自然眉頭一皺。

  “朕明白了。你之所議,也是實情。天下雖為三十六郡,可卻有百萬之鄉。朕深居咸陽宮,確實難以把控。”

  扶蘇穿著白衣,恭恭敬敬作揖。

  “還請陛下圣裁。”

  話說著,嬴政忽的來了句。

  “倒是,朕從未料想過,你竟然會附和李斯之意。”

  扶蘇搖頭苦笑。

  “臣素來關注這教化之事,可是陛下先前弗肯用臣于天下普設學校之議,故臣今日只好附和李斯之下策。”

  “下策?”

  嬴政挑眉。

  “難道爾認為李斯之議為下策?”

  扶蘇正色。

  “非但是下策,反而禍國殃民。”

  嬴政聽了,整個人臉都黑了。

  如果不是為了要把這件事情問個清楚再做決定,其實嬴政當時就下詔令了。

  他只是擔心,扶蘇站錯了隊伍。

  他如果和李斯站在一起,那朕先前為他指的婚,便失去了意義。

  王綰是相國,是可以支持扶蘇的。

  但是見到扶蘇對于李斯的建議,其實心里是非常鄙薄的,嬴政舒了一口氣的同時,也對扶蘇的自負和自傲有些不滿。

  “將要及冠之人,說話還是如此不成體統。”

  嬴政悠悠的聲音傳來。

  扶蘇一聽,心里頓時很不是滋味。

  怎么能說我不成體統呢。

  你也不看看史書上,因為你的焚書之決,招惹了多少后世文人。

  “李斯一心為寡人效力,又學貫古今,如何到了汝眼中,李斯的焚書之議,竟然成了禍國殃民之策?”

  我是你的兒子,李斯是你的臣子。

  他為你建言獻策,那是為了讓你給他高官厚祿;而我給你建言獻策,可是為了你的帝國。

  為什么這個道理,嬴政你就不明白呢。

  扶蘇微微傾斜耷拉著腦袋,聽得有氣無力的。

  嬴政見到扶蘇這副倔強的模樣,劍眉一橫。

  “你是越是越不肖。”

  “貴族和庶民,天生有別。貴族天生當統治庶民,而庶民也天生就該臣服在貴族腳下。”

  “至于詩書,那本就不是庶民該享用的。至于那些士人,當他們愿意向朕效力,那么他們就是我秦之國士,可是當他們并不愿意向秦效力,便是與朕為敵。”

  這些話,不知道對以前的扶蘇有沒有用。

  但是對于以接觸過平等文明民主等思想的扶蘇來說,這些理論比他秋天的落葉還要無力。

  但是事實就是,如今還處在政府權力演變的封建初期,扶蘇自然也不會反駁。

  要想讓一個龐大的國家或者說是一個社會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在這個國家或是社會里的所有公民就要讓渡出來一部分權力,將這些權力交給政府,讓這個政府來做決定分配這些資源。

  這才是政治。

  而封建社會時期,皇帝一個人,就代表這一個政府。

  所以,要想讓這個國家或者這個社會不崩潰,這個國家的皇帝就必須是個好皇帝。

  孟子的非圣人莫之能王,道理如斯。

  扶蘇很快又挺起胸膛,對著嬴政肅容。

  “陛下之教誨,扶蘇自當謹記于心。但臣堅持認為私學必須要在民間加以廢除,但焚書之事,萬萬不可行。”

  嬴政的臉色微微一變,眼底一片暗沉。

  “汝在朝堂上公然言曰贊同李斯,但是下朝之后,卻對朕言說,焚書之議,禍國殃民。朝令夕改,對于大事沒有自己的主張。如斯行事,教朕如何放心日后汝為二世?”

  扶蘇心里微微濕了一下。

  但是扶蘇卻道。

  “臣為二世,遙不可及。君父精力正盛,臣心中如何想的都是輔佐君父。”

  嬴政聽了,自然笑了。

  輔佐朕?

  分明是朕好好培養你。

  但是嬴政隨即又想到,他這個兒子,也確實做了些事情。

  嬴政的目光柔和了不少,右手手指微微敲打著他的劍柄。

  上次扶蘇就是那么說的,所以嬴政給了他治粟內史。

  澄黃的日光透過窗牗灑落到嬴政的漆案上,不知是哪里來的桃花,竟然飄到了章臺宮。

  扶蘇望著那瓣落花飄到自己的腳面上。

  嬴政這才道。

  “平身吧。”

  扶蘇這才放下一直端著的手。

  “君父,恕臣直言,非扶蘇心志不堅,扶蘇方才也道明過此事原委。非臣朝三暮四,一時想一出,實在是,君父是大秦帝國的皇帝,凡事皆由君父決定。既然君父先前已經否定臣的主張,那么臣只有附和李斯之議了。”

  請:m.biqiuge8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