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十一章 埋下伏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美漫第一仙

  這邊上的小姑娘應該也是個修道者,身上有法力氣息,不過奈何自己修為淺薄,也無甚法門,卻是看不出具體修為來。

  思慮片刻后不敢怠慢,連忙將兩人引到了一處偏殿,這里是接待貴客的地方。

  上好了茶,葉問天和老道士聊了起來,互相報了名諱,這老道或許是很少遇見修道者一般,遇到了同道話題卻是止不住,說了很多,還談起了過往。

  葉問天也了解到,這老道原名霍青山,本是當地一富家子弟,后來因為生意經營不善,家道中落,經歷了許多事情,對紅塵有些厭倦了。

  當年不過二十出頭就拒絕了家人的挽留,一個人跑到這二郎廟做了道士,那時這廟中還是有幾位修道者的,懂得些粗淺法術。

  老道也是向往長生的,拜了廟中住持為師,摒棄了原名,改為道號玄青,奈何末法已至,修道難成,廟中又沒有具體的修煉功法。

  玄青老道只能依照師父之言,靜心誦經敬神,緩慢參悟,直到四十歲時才悟出了法力,在二郎廟已經呆了四十多年,住持和幾位修道者相繼離世,便從師父手里接過了住持之位,修持至今。

  有了法力就更是向往修道長生,不過修了二十多年也還停留在后天初期,知曉葉問天現在才十六周歲就已經是后天圓滿,當時就大為震驚,要不是礙于面子和兩人的年歲差距,玄青老道都想直接拜師了。

  在葉問天看來,這玄青老道面相周正,天庭飽滿,性格溫和,人品肯定是沒問題的,六十余歲因有修為在身所以長相不過五十出頭,道袍加身也有那么一絲仙風道骨的派頭,讓人心生好感。

  此次入蜀中是為了結前世因果而來,這邊日后還需要有人幫忙的事,這玄青老道的向道之心全寫在了臉上,自己許下一段機緣又如何?

  稍作考慮葉問天就做了決定,有些嚴肅的開口道:

  “你向道之心我已明曉,修煉功法也可賜與。”

  “真的?!”玄青老道眼露希望的光芒。

  “你也不用拜我為師,只需為我做一件事。”

  “何事?”玄青老道也不是什么為了力量和長生而毫無顧忌之人,若是葉問天所說之事會違背了自己做人的原則,這修煉功法不要也罷。

  葉問天是何等心境,一眼就看出了玄青老道的心思,微微一笑開口道:

  “不會讓你做什么違背內心之事,你如若能在壽元耗盡前突破到后天圓滿境界,可享三甲子命歲。

  我只需要你在五十年后,替我留意青城山坐忘峰一座新起的道觀,觀主叫莫問旋。

  你若打聽到了消息,到時傳訊,我自會前來,如果你不能在壽元耗盡前突破后天圓滿,此事就此作罷,我會再另擇人選。”

  莫問旋便是前世將自己養大的老道士,養育之恩是何等因果,絕對不是一篇修煉功法能比的。

  這方世界雖不是前世的世界,但也是極為相像,或許這里的莫問旋不再是自己認知中的那個莫問旋,因果也聯系不到一起。

  如果能找到,也確實有這么一個人,自己前來償還一番又何妨,雖然還不了前世的因果,但也能拷問內心,解了心中之結。

  再說有沒有這么個人,現在也未曾可知,用修煉之法換取玄青老道打聽莫問旋之事,只是順著心中的想法,提前埋下一段伏筆罷了。

  玄青老道聽完后也覺得此事并不違反內心,隨即鄭重的點頭答應了下來。

  葉問天從道經中掐出一段化為一篇修煉功法,有些類似九叔他們的修煉功法,主修魂,也沒有給取名,直接傳給了玄青老道,為他講解了其中的關竅。

  玄青老道像個剛讀書的孩童般,好奇又向往的認真傾聽,一臉虛心求教的努力記著,雖然葉問天說了不用拜師,玄青老道還是站在一邊執老師禮。

  道經是葉問天遍觀道教經義,又經過世界意志的加持融合蛻變而成,其中玄妙深不可測,雖然只是掐出其中一小段化為的修煉功法,但也不是那么簡單的。

  葉梓萱在一旁用心的聽著,雖然不是在講青蓮道訣,但觸類旁通,也是有些領悟。

  其實無論道經也好,這方世界的修煉之法也罷,不管你是修肉身還是修靈魂,或者是三身齊修,到最后都是殊途同歸,尋求自身的蛻變。

  有了這段遭遇,葉問天和葉梓萱在二郎廟歇息了一晚,到了第二天才離開,玄青老道執老師禮將兩人送到了岷江邊上的大路,才轉身返回。

  葉問天帶著葉梓萱朝青城山的方向行去,兩地不過五十公里的路程,走了半個晌午便到了山腳下。

  青城山歷史悠久,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云的“龍躋之術”,黃帝筑壇拜其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

  并建觀(丈人觀)紀念。在古時與武當山、龍虎山、齊云山、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蕩魔大帝、五岳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張道陵。

  東漢順帝初年,他入鶴鳴山修道,創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師道。鶴鳴山與青城山同屬古岷山山脈,張道陵最早從鶴鳴山來到青城山結茅傳道,并在此地羽化飛升。

  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故又稱張天師,即是現在龍虎山天師道的祖師,天師這個職稱就是從張道陵開始傳下的,每一代的天師道掌門都是張天師,天師道從古至今皆為張道陵后代掌控。

  青城山是全真龍門派的圣地(但這里并不是龍門派,只是修的全真道,這里也不是龍門派祖庭,龍門派祖庭在北平,這里是道教祖庭之一),里頭的道士皆修的是全真道法,師徒相傳,一般從小就會收入門下,在道觀長大,全真的教義是實行的出家制度。

  修持以丹功為主,兼修外丹符箓,主張性命雙修,先修性,后修命。

  認為修真養性是道士修煉唯一正道,除情去欲,明性見道,使心地清靜,才能返樸歸真,證道成仙。規定道士須出家住觀,嚴守戒律,苦己利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