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十八章 王濬投降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云

  王濬苦著臉,緩緩的走到上庸城頭最高處,遠眺城外的連綿漢營。

  抬眼看去,只見城外的漢營戒備森嚴,將卒氣宇軒昂,有的在操練陣形,有的在清理道路,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頗有一股百戰精兵的勁頭。

  這是他在新城晉軍的身上看不到的。

  什么樣的將領,帶什么樣的兵。

  在不知不覺中,趙廣骨子里的勇猛、堅韌和不服輸的勁頭,也感染到了麾下的漢軍將士身上。

  這些在漢營里顯得很普通的場景,讓王濬的心情更加的沉重。

  精兵與庸兵的區別就在于骨子里的那股勁頭。

  一方即便面臨重重困難,也百折不回,另一方稍遇挫折,就已經驚惶不安。

  接下來怎么辦?是繼續死守到底,還是歸順新漢,王濬還沒有下定決心。

  這倒不是他對司馬炎有多么忠誠,更多的是王濬感激羊祜的知遇之恩,要是沒有羊祜的舉薦,他王濬還是不入流的小官,鎮南大將軍府的征南從事官職,也沒有資格擔負起處理三郡事務的重任。

  正是羊祜的信任,才讓王濬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

  而他要是投降新漢,對舉薦他的羊祜無疑將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王濬下不了決心。

  趙廣并不意外,雖然魏晉士大夫的節操已經丟了一地,但其中也還有品行高潔之人,羊祜和王濬都是值得稱道的名士。

  要想拿下王濬,看來還必須另覓途徑。

  正在趙廣思謀如何說服王濬時,后軍王含給他送來了一份大禮,房陵的晉軍守將徐武主動投降了。

  七日前,徐武在房陵城頭,一臉絕望的看到王濬的船隊倉皇撤退,這讓徐武原本就不甚堅定的心更加的無助。

  房陵深陷漢軍重重包圍之中。

  徐武左思右想,不得脫身之計,當漢軍擊敗夜襲蠻兵的消息傳到房陵時,徐武終于決定不守了,直接投降拉倒。

  連兇悍的蠻兵都打不過趙廣。

  其他人更不用說。

  與其破城后被殺,還不如早早投降了事,反正他徐家和新漢這一邊,也沒有什么結怨的,說不定投降之后,還能得到重用。

  就像文鴦,當初在晉國也是被人排擠,郁郁不得志,現在卻是意氣風發,隱隱已經成為了趙廣麾下的頭號猛將。

  徐武覺得,憑徐家的人脈,還有自己的本事,若是投了新漢,縱算成不了文鴦,也還有機會成為鎮守一方的大將。

  有心投降之后,徐武即與漢水畔留守的王含接洽,王含聽到徐武愿獻房陵投降,心中也是欣喜不已,沒想到留守后方還有一份大功勞等著自己。

  王含不敢怠慢,立即將徐武愿降的消息報給趙廣,趙廣聞聽徐武這個王濬的小舅子投降,對如何說服王濬更有了信心。

  王濬怕老婆的名聲早就世人皆知。

  徐氏心憂弟弟徐武的安危,必然會勸說王濬歸順,這小舅子勸姐夫的好戲,要是不用起來,那豈不是浪費。

  而且,有這一層姻親關系在,王濬就算不降,司馬炎也不會再相信他,羊祜那里也是一樣。

  徐武很快就被帶到上庸,在城門外,徐武在接受了趙廣游說王濬的命令后,也是好好的準備了一番,要在王濬面前演一出好戲。

  一整天時間,徐武在上庸城下表演的很逼真,一會兒哭,一會兒喊,不是叫姐夫,就是叫姐姐,看他的樣子,悲慘的無以復加。

  王濬在城內,也是水深火熱。

  原因就是夫人徐氏心疼弟弟,給他下了最后的通諜,要么開城門投降,要么出城解救徐武。

  這兩個選擇,對于王濬來說,其實就是沒有選擇,他要是打得過趙廣,早就出城了,還用等到現在。

  至于投降?

  行不行。

  當然.........行。

  “夫君不在的時候,還有蠻兵闖進府內,要想沾污我的清白。”徐氏見王濬低頭不語,終于拿出殺手锏來。

  在徐姜拿清白威脅、又是雨打海棠的哭訴下,王濬從猶豫到心動,用了不過稍臾的功夫。

  王濬仰天長嘆一聲:“叔子,此時勢所迫,非我王士治負汝矣。”

  嘆畢,王濬臉上露出黯然神傷的表情,無力的擺了擺手,示意李毅、何攀等親信與城外聯絡,商討獻城事宜。

  李、何兩人見王濬屈從,不由得會心一笑。

  他們兩個跟王濬的時間不短了,王濬什么脾氣性格也摸了個七七八人八,在他們看來,這王使君怕是早就想降了,卻還要惺惺作態一番,裝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樣子。

  兩人草草一商議,最后決定何攀為使者,到城外洽談,何攀是蜀郡人,在漢軍中總有老鄉可尋,敘話起來比較方便。

  趙廣在漢營中得到城中使者何攀到來,本有些不快的心情也好了起來。

  這一次攻伐新城三郡,開始時相當的困難,武關道被堵,姜維一軍不得不深入到晉國境內,以攻打洛陽的冒險行動來吸引晉軍主力。

  姜維在撤退的過程中,更是付出了無當營張護雄所部全軍覆沒的代價,幸好,隨后的戰事都在趙廣的預料之中,進展的很順利。

  王濬雖然也是西晉的開國名將,但畢竟已經六十多歲,不復年輕時那種氣盛決絕之勢,在面臨真正的決擇的時候,顯得有些瞻前顧后,這給了趙廣圍殲新城三郡守軍的機會。

  趙廣與何攀的面談沒有什么可以多討論的,唯一有變動的,就是歸順之后王濬及何攀、李毅等人的安置。

  在這個方面,趙廣顯得很大度,王濬這樣的文武全才,棄之不用那是不可能的。

  但若是留在新城三郡,與荊州的羊祜對壘,王濬必定不愿,在一番思量之后,趙廣決定把王濬調到上郡一帶,與傅僉一道,負責起大漢對匈奴、鮮卑及諸胡的事務。

  與諸胡的戰事,是外戰,趙廣相信王濬會發揮出全部的本領來。徐武也跟著一起去,寒冷的北方對其他人來說,會很不適應,但對于出身于燕地的徐武來說,則是如魚得水。

  何攀、李毅這樣的年輕人,已經有了一定的治政經驗,需要的是下一步的積累,趙廣將他們安排到了長安,也讓他們先開一開眼界,找到自己的長處,再考慮哪個位置更合適自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