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十二章 摩天嶺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云

  張星彩與張紹等人商議如何增援趙廣,糧秣兵械又要準備多少,這一塊有荀詡、荀正父子幫忙,計算起來倒也清楚。

  一番商議之后,眾人議定由張飛的孫子,尚書張遵率領的一萬部曲、私兵沿著涪水而上,前往摩天嶺救援。

  待張紹、張遵、荀詡父子離去,張星彩輕輕嘆了一口氣,精致的妝容下疲憊盡顯。

  蜀漢內部,分崩離析的態勢越發的明顯。

  張遵這一次增援陰平道,將打破蜀漢朝堂上的平衡,也意味著后黨正式的站到前臺,這不僅會讓黃皓、陳裕等宦黨感到威脅,也會讓諸葛瞻、宗預這些大臣感到壓力。

  魏容斬殺田章。

  讓蜀軍上下士氣一振,面對魏軍的后續進攻,趙廣率領蜀軍步卒毫不退讓,與死相拼。

  “兄弟們,魏軍殘暴不仁,我們背后是江油關、是綿竹、是成都。我們這一戰,是保衛生我們養我們的民眾,是保衛我們的父母親人。殺敵!”

  趙廣臨陣動員的口號在后世來看,是普普通通,保家衛國,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知道,但在這個三國這個時候,這口號提出卻是第一次。

  保護大漢。

  保護皇帝。

  這是蜀漢的大臣、將領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這一句對于普通士卒的作用實在有限。

  “聽趙將軍的,殺敵!”

  “殺魏賊!”

  魏容、劉林亦是振臂高呼,自從無當飛軍的主將張嶷被魏將徐質斬殺之后,蜀漢將領在面對面與魏軍交戰時總有些底氣不足。

  前番被趙廣在沓中殺死的禿發樹機能,雖然后來在涼州一帶掀起浩大的聲勢,但那也只是以后,在蜀軍將校看來,不過是蠻夷罷了。

  而田章則不同。

  田章之勇,在魏軍中除了胡淵、文鴦等少數幾個猛將外,幾乎沒有對手。

  魏容初次出場,就有了其父魏延為漢中太守時“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的風采。

  魏軍先鋒受挫。

  鄧艾惱羞成怒,魏軍諸將心中戚戚,尤其是田章的兄長田續,本就對鄧艾父子有意見,這一時除了對蜀漢趙廣、魏容等將領痛恨之外,對支援不力的鄧忠也是口有微詞。

  楊欣、王頎等諸太守被打壓多時,現在總算是有了出口氣的機會,立時也是抱怨連連,轉眼間,西路魏軍大好形勢被摩天嶺這一場遭遇戰逆轉。

  “趙廣豎子,老夫豈能讓你小兒如意!”

  鄧艾氣撞于胸,連連調兵遣將,對摩天嶺上的蜀軍輪番進攻,傷亡不計、困難克服,不拿下摩天嶺,打通陰平道,他鄧艾還有什么臉面去見司馬昭。

  在巨大的兵力差距面前,趙廣在陰平道苦苦支撐,收編江油關守卒雖然讓他的部隊擴充到了五千人,但人數上的補充并不代表戰斗力的提升。

  堅守再堅守。

  用兵省了又省。

  僅僅十余日的交戰,趙廣已親自上陣搏殺過五、六回,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他擒槍提劍的身影。

  斬殺魏軍都尉一名。

  斬殺魏軍軍侯四名、都伯、隊率不計。

  鄧忠氣盛帶著親卒沖上山棱,剛剛將守兵沖開,即被趙廣堵了個正著,僅僅走了五、六個回合,鄧忠就被趙廣一槍刺中盔纓,差一點步了田章的后塵。

  雒縣。

  隸屬蜀郡轄地,素為成都之門戶,這個地方也就是后世的德陽一帶。

  沱水的正源綿水從這里經過,與東、西兩條湔水、石亭水三水交匯,由水集市、由水而興,聚而成縣。

  炎興年間,蜀漢諸臣老的老、小的小,姜維、羅憲、霍弋等為數不多的良將又被排擠,朝堂大權漸為黃皓、諸葛瞻把持。

  而這兩個人又代表了兩派,分別是宦黨和荊州(東州)黨。

  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在上一次朝議后,領令征調蜀漢各地守卒,經過二個月左右的準備,有近二萬的援軍陸續到達了雒縣一帶。要是張遵按約帶來萬余部曲、私兵的話,諸葛瞻的麾下人馬將達到三萬眾。

  歷史上,諸葛瞻就是自信滿滿的帶著這些兵卒在綿竹關與魏軍決戰,結果被鄧艾打的全軍覆沒,諸葛瞻、諸葛尚父子戰死,黃崇、李球、張遵也先后陣亡。

  按理說,劍閣也好、陰平道也好,兩處的戰事對蜀漢來說很是不利,諸葛瞻要是無私心的話,應當立即將援兵派往這兩個地方。

  但很不幸的是,這位諸葛亮的后人,是典型的志大才疏之輩。

  諸葛瞻出生時,諸葛亮已經四十六歲,忙于為蜀漢平定夷亂、征討曹魏的他,估計也沒有多少時間教育子女,而黃月英中年得子,更是視作珍寶。

  當時,蜀漢的大權均為諸葛亮所控制,那些到諸葛亮家中的人,見到年幼的諸葛瞻自然好話連篇,一個勁的往好里說,什么聰明伶俐,年少早慧,長大必是棟梁等等,到了成年時,諸葛瞻更是迎娶了公主,朝中上下無不視其為蜀漢丞相的接班人。

  就在這種無微不至的關照和奉承中,諸葛瞻漸漸蒙蔽了雙眼,變的不知天高地厚起來,在他眼里,黃皓是奸臣,要除之而后快,姜維是軍閥,必須要打倒,朝中凡是與自己意見不一的官員,都是不堪重用的無能之輩。

  陳壽當年被迫離開成都,明面上是黃皓的迫害,實際上也有諸葛瞻的排擠原因。

  “先練兵,按父親兵書將苑上說的,練到如臂所指,練到號令如一,則強軍成矣!”諸葛瞻頂盔貫甲,面對蜀軍將校豪情滿懷。

  “復興蜀漢的責任,就由我諸葛瞻來一力承擔。父親,你在天上看著,你的兒子并不是早成不能重用的人。”帶著這樣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領兵的諸葛瞻毫不客氣的拒絕了廖化的求援。

  救姜維?

  怎么可能,這些援兵要是到了劍閣,還不被姜維給吞了,到時候還有他諸葛瞻什么事。

  諸葛亮的遺愿。

  當由他的兒子,也就是我,諸葛瞻來完成。

  姜維,你不過是掛名的弟子。

  數番北伐,勞師無功,又有何臉面說是父親的弟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