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二十三章.文道修行法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開局吞了六魂幡

  此刻。

  混沌。

  太清道場。

  道圣太上老子,完美的詮釋了,什么叫做太上無為。

面對孔丘證道造成的動靜,他完全是無動于衷  彷佛一切的一切都在他的心中無法激起片刻的波瀾。

是否真的如此  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與此同時。

  文祖孔丘收斂起一身氣息,向沈堅微微點頭,算作見禮。

  旋即走下凡俗,向眾弟子說:

  “吾今日成道,當離俗世!”

  “離開之前,為汝等講道三月!”

  “汝等細聽!”

  說罷,席地而坐。

  大地有感,一朵紫蓮平地而起,將他托住。

  下一刻,文祖開講道理。

  一聲聲宛若道音,一句句恰似雷鳴。

無邊人道氣運長河顯化,無數蘊藏道則和龐大法力的金花飄飄而下  沈堅聽講文道。

  也觸類旁通,心生感悟。

再加上文祖孔丘的特殊關照  他的境界突飛猛進。

  短短三個月,已經從大羅金仙中期一躍而成了巔峰大羅!

  如果不是他擔心境界不穩,而刻意壓制境界的話,這會子他已經突破大羅的極限,只待積攢法力斬尸證準圣道果了。

  同時,沈堅也對孔丘所立的文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文道之境,分為: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翰林——大學士——大儒——半圣——圣人——合道。

  其中童生、秀才、舉人、進士分別對應仙道成仙之前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四個境界。

  再往后:

  翰林對應人仙境。

  大學士又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四境,分別對應人仙、地仙、天仙、玄仙四境。

  大儒分立德、立身、立言三境分別對應金仙、太乙金仙、大羅金仙三境。

至于再往上  ——那就很清晰了。

  不過文道相對于仙道,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文道修行者,哪怕你成了立言大儒,可以硬剛大羅金仙,壽元也不過一二百載。

  除非是能修成半圣,達到圣魂不滅的境界,否則長生也只是一場夢.

  到頭來,黃土一搓,終是虛妄!

  而且,就算是修成半圣,也僅僅是圣魂不滅而已。

肉身還是會受到壽元的限制沈堅覺得,這文道法與遮天法很是相似相對于仙道神道而言速成,可卻摒棄了壽命  ——當然,如果行文道能修成文道圣人,那就沒關系了。

  ——相當于混元圣人的文道圣人,不僅圣魂不滅,肉身也不朽!

  文道也有文道獨有的好處。

  其修煉速度相對較快,其半圣成圣也比準圣證混元要容易太多。

  最主要的是,因為文道的特殊性。

  孔子之后的文道圣人類似于混元大羅金仙,是境界,是位格,而非果位。

  是由自身才氣凝聚成道果!

  理論上,文道之下的文道圣人是沒有數量限制的!

  如果仙道難成,或者突破困難的仙道大能,對自己有信心的話,完全可以轉世來修一修文道!

  想到此處。

  沈堅頓時對孔丘肅然起敬。

  因為就算是老子,也不過是重整玄門,立下道教,本質上還是修仙問道。

  可孔子不一樣。

  孔子這是獨創文道修行法,為人族乃至眾生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如果不是文道前中期有壽元的限制沈堅覺得,文道或許會取代仙道而成為世界的主流修行法!

  此時。

  孔子已結束講道。

  其座下弟子三千,俱已有了大學士修為。

  之中七十二位賢人更是清一色的入了大儒之境!

  其中不乏已經走到了立言這一步,媲美太乙金仙的大儒!

  孔子起身,向眾弟子說:

  “三月之期已到!”

  “吾當離去,望汝等謹記吾言,勤修學問,廣修善德!”

  說罷,向沈堅看了一眼,旋即踏空而去。

  沈堅心領神會,當時架起仙光隨上。

  至那云端。

  沈堅果看見孔子立在空中等待。

  乃打了一個稽首,問說:“子在此等我,可是有事叮囑?”

  孔子向沈堅作了個揖,答說:“掌教,凡塵俗世,非久居之地”

  “吾今生乃是人族賢士”

  ”如今證道,欲效仿三皇陛下,要到火云洞中去居住”

  “特與掌教說明,吾雖不復孔宣身,不住金鱉島,一樣是碧游宮人截教眾!”

  “日后如有需要時,掌教可遣派人至火云洞,吾自相助。”

  孔子深知。

不管是那紫霄宮中的鴻鈞,還是六道輪回中與截教關系甚好的平心娘娘,或者是眾圣,都不會看著如今的他在俗世間久久停留而不管不顧在這樣的風口浪尖上,自己回到截教居住,除了引起一些人的忌憚,并無實際意義  所以,他選擇進入火云洞!

  一方面,規避風險,同時為后世的人族賢者們做個榜樣。

  另一方面,也是為振興人族,中興人道,作出一份貢獻!

  沈堅聽說孔子之言,無有異議,微微一笑,言說:

  “子有大德,自去便是。”

  “我若逢有難處時,亦無有客氣之說。”

  孔宣雖轉世,可骨子里的那一份義氣且無失。

  沈堅,豈有不放心?

  火云洞。

  伏羲圣皇有感,向其旁神農、軒轅說:

  “有人族大德來至,吾等當去親迎。”

  此話一出。

  神農、軒轅二位齊稱:“善!”

  乃起身隨往。

  ——在這個時間點,伏羲這等說,他們又哪能不知道來者是什么人呢?

  三皇齊至洞外。

  見那天邊紫氣升騰,祥云滾滾,便知是文祖孔子已經來至。

  果然!

下一刻,那紫氣與祥云之間,有一個老者足踏虛空,緩緩行來  “人族伏羲,恭迎文祖!”

  三皇俱是躬身微微一拜!

雖說他們是人族先輩,坐人皇尊位,還共享一個天道圣位,享圣人殊榮,可  開創文道的文圣人,文祖孔子,難道當不得他們一拜么?

  ——三皇并不這么認為。

  虛空之上。

  孔子見三皇如此,忙降下來,向三皇回禮,道:

  “丘區區之身,怎當三位圣皇陛下如此!”

  “丘誠惶恐!”

  此言一出。

  三皇俱是一笑。

  隨后伏羲圣皇出言說:

  “先生乃我人族之大德,創文道而合之,貴為文祖,猶在圣人之上”

  “如何就當不得我等一拜?”

  “倒是我等,讓先生煩擾,實乃罪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