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百三十八章 送上門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茍出一個盛唐

第(1/2)頁  以如今大唐海軍的形勢,只能是招撫了。

  玄武軍鎮北洋,沒有余力去南洋。

  青龍軍以淮南水軍為基,剛剛有個框架,正忙于東海護航。

  朱雀軍連個影都沒。

  就算要建設,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海軍不同于陸軍,自古以來就屬于技術兵種,不是給兩把刀子踩兩艘小船就能去海上砍人的。

  需要大量的航海經驗。

  海上更危險的不是海寇,而是海洋本身,隨便一個狂風巨浪,就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

  對將士素質的要求巨大。

  而徐萬峰這伙人,在南洋飄了三十多年,風里來雨里去,早就成了南洋上蛟龍。

  從政治利益上考慮,招撫他們的成本也是最小的。

  甚至朱雀軍的框架也有了。

  若是收他們為已用,至少可以為大唐節省三十年的時間!

  只要徐萬峰的部眾是唐人,還認自己是唐人,事情就好辦。

  總有人愿意重回大唐的懷抱。

  落葉歸根,這是刻在華夏骨子里的東西。

  李曄甚至覺得是蒼天把這伙人放在自己眼前。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國運。

  糾正樞密院的觀念之后,李曄當即令薛廣衡率三十七名皇城司虞侯南下,秘密處理此事,只要徐萬峰愿意歸唐,郡公、上將軍不在話下,甚至給他一塊朝廷名義上封地也可以。

  老李家雖然黑料不斷,但金字招牌還是管用的。

  三百年來,也沒有擅殺過功臣。

  隨著徐萬峰,占城、大食也走入視線之內。

  大食人循著商業利益殖民四方,也將大食法推行各地。

  南洋諸地也受到了影響。

  大唐崛起,不僅在陸地上受到他們若有若無的影響,就連海洋上也有他們的蹤跡。

  按照現在的趨勢,兩個文明在日后不可避免的會碰撞在一起。

  在西域,喀喇汗、薩曼都是其延伸勢力。

  在南洋,他們已經有了些許影響力。

  大食人不足為懼,他們正在衰退當中,但大食法接替了他們文明的擴張。

  現在的李曄視南洋為自家后花園,除了占城、吳哥、三佛齊之外,其他的土地上都還處于未開化狀態。

  大唐未必要全盤占領他們,也沒那個實力,人口始終制約著大唐的發展。

  但建造港口城市,播下華夏文明的火種,花上百余年繁衍生息,這些種子終究會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

  這大概是李曄穿越而來的意義。

  在這個遍地都是野人的時代,華夏無疑是最優秀的文明,沒有之一。

  除了大食人,李曄的目光聚集在占城國上。

  即后世越南南部。

  別看地盤不大,野心卻向來不小。

  其故地原為日南郡象林縣,東漢永和二年,象林縣功曹之子區逵殺縣令,自號為王,始建占城國。

  東晉末屢屢侵擾中土,宋武帝遣交州刺史杜慧度征之。

  隋大業年間,大將劉方征之,破其都城舊州,林邑王遠遁海上。

  至唐末,占城隨南詔人而起,屢屢窺伺中土。

  自古得隴而望蜀,得交州必望林邑。

  更何況自古以來,這塊土地就是我中土的。

  谷</span歷史上的但凡交州政權崛起,必定會攻略南地。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塊土地形如彎刀,控鎖南海,與崖州隔海相望。

  有數之不盡的天然良巷。

  大唐若是要經營南洋,此地不可不取。

  而要取此地,最好是從海上下嘴。

  由此可見徐萬峰對大唐戰略的重要意義。

  只有配合海軍,才能牢牢掌控此地。

  這兩年,李曄以身作則,響應大唐鼓勵生養的政策,又誕下三個兒子,為了后代骨血考慮,也要多拿些地盤。

  李曄都沒找占城的麻煩,占城自己送上門來了。

  當然教訓還是要吸取的。

  漢武帝征伐閩越,瘴癘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

  東漢馬援率八千漢軍,南征交趾,軍吏經瘴疫死者十四五。

  前隋大將劉方攻林邑,戰場上戰無不勝,卻死于瘧疾十之六七。

  日后經略南洋,也要面臨同樣的問題。

  在其他文明眼中被當做死神的瘧疾,東晉時代就找到了醫治的方法。

  李曄記得后世屠呦呦根據一本東晉時的古籍弄出青蒿素,徹底解決這個困擾人類的惡疾。

  至于這本醫書叫什么,倒是忘了。

  只記得是東晉。

  不過沒關系,弘文館藏著大量典籍,也養著大量文士,要找一本醫書還不簡單?

  如果不是被瘧疾保護著,這塊土地早就融入華夏了。

  凡是有作為的皇帝都盯著這塊土地,李曄再怎么著,也不能落于隋煬帝之后吧?

  以現在的航海技術,走向太平洋對面的美洲有難度,但依托港口走向南洋應該是沒問題的。

  大食人早在三百年前就已經摸過來了。

  現在也該輪到大唐摸過去了。

  除了薛廣衡這條暗線,李曄還冊封王師范為南洋觀察使,為攻伐占城,經營南洋作準備。

  當然,所有的前提是能招安徐萬峰。

  皇城司經過查探,在兗州找到徐萬峰的族人,這么多年,能活下來的當然只是少數,徐氏族人大多歿于唐末戰火當中。

  不過以皇城司的能力,還是找到徐氏故人,其中就有徐萬峰的族兄,居于襲丘縣,今年五十有七,為當地耆老。

  徐萬峰麾下部眾,也大多出于襲丘附近幾個縣。

  令李曄驚訝的是,這幾年徐萬峰與他們的聯系就一直沒斷過,動不動就扮成海商,隱姓埋名的回鄉探親,暗中招收族中子弟。

  一些落第的士子干脆棄筆下海。

  此事在當地算不上秘密,沒啥忌諱,都當成笑談,當地只知道徐萬峰是海商,至于是什么性質的海商,就沒人知道了。

  大唐不禁海,民間也就無所謂。

  在海上老老實實,肯定活不下去。

  生意做大了,你不惦記別人,別人也會惦記你。

  怪不得徐萬峰能在海上弄出這么大的聲勢,原來跟中土打斷骨頭連著筋。

  找到徐萬峰的根就好辦了。

  李曄信心增加了幾分。

  沒過幾日,弘文館文士們找到了李曄要的東西,東晉葛洪著《肘后備急方》,除了這本書,還有高宗年間的醫家王燾,根據張仲景、葛洪等前人留下的醫書,收入治瘧藥方多達八十五種。

  尚學中也開設了醫科,因門檻定的較低,而且是朝廷出資,包吃包住報分配,也吸引了大量平民子弟入學。

  李曄只要將王燾的成果拿到醫科去驗證即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