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百五十七章 步步為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茍出一個盛唐

第(1/2)頁  劉存的三千部眾,回來的只剩九百余人。

  這些都是經歷中原血戰的精銳,就算與梁軍、晉軍對壘,也不至于損失如此之大。

  海船也損失了近二十艘。

  出發之際,唐軍普遍沒有把百濟人放在眼里,李神福忽然離世之后,淮南系就失去了主心骨,沒有人能撐住場面,將驕兵惰。

  雖然打了勝仗,但對士氣打擊極大。

  如果第一戰都這么難,可想而知后面的戰事。

  李祎指揮部眾收斂陣亡將士遺體,為傷兵療傷煮藥,與宣教使們安撫士卒。

  淮南系人心漸歸于李祎。

  就算顧全武不免去劉存的招討副使之職,他的威信已經大受打擊。

  顧全武下令犒賞全軍,宰殺大船中的牛羊。

  酒肉慰藉了將士們的腸胃,也掃去了他們心中的陰霾。

  在李祎與顧全武的努力下,唐軍總算恢復過來。

  最難的不是攻城略地,而是站穩陣腳,后方還有登萊二州源源不斷的支援。

  “百濟膽氣已喪,不敢與我軍野戰,定會堅壁清野嬰城自守。”李祎對顧全武道。

  顧全武深以為然,“百濟新羅摩震,山城眾多,我軍之利在水,可溯白江直抵其腹心,一戰而下光州,擒殺甄萱。”

  “陛下常言,武事當以文事濟之,大唐威加四海,四方無人不服,可傳檄周邊,以官職誘之,招募土人為協軍,令其為向導細作,擾亂于內,我大軍迫之于外,或可兵不血刃而下百濟!”

  顧全武眼神大亮,“殿下此策大善。”

  而營中正好有不少俘虜,足有四千人。

  士卒、百姓、將領一看便知。

  士卒通常有“甲”,身上裹著鐵片、毛皮,百姓衣衫襤褸,羸弱不堪,將領一般身材壯實,盔甲嚴整。

  顧全武以唐軍吃剩下的酒肉賞賜俘虜,又分了他們麥餅、稻飯。

  俘虜們一個個狼吞虎咽,仿佛一輩子都沒吃過這么好的東西。

  半島自進入戰亂之后,跟晚唐一樣,活不下去的百姓起事,藩鎮豪強趁亂而起,餓殍遍地。

  唐軍的伙食別說普通百姓,連將領們也沒這個待遇。

  食物的誘惑是巨大的。

  “兩百年前,你們也是大唐子民,現在大唐回來收復故土,終結三國亂世,使天下再無饑荒、殺戮,令你們的子女不用再被奴役……”宣教使們解開了俘虜們的鐐銬。

  在云南的時候,李祎就領教過宣教使的威力。

  連頑石一般的爨氏都被軟化了,更何況這些說著唐言的百濟人。

  亂世之下,普通百姓想的只是怎么吃飽肚子,怎么活下去。

  無論給他們食物的人是誰。

  李祐將四千多俘虜分成八十個小隊,每隊五十人,分配一個宣教使。

  大力宣揚當年百濟大將黑齒常之為大唐征戰的故事。

  兩三天天功夫,就有幾百俘虜搖身一變,成為大唐的忠實擁躉。

  他們主動配合唐軍修建營壘,管理其他俘虜,還檢舉頑固分子。

  李祎親自挑選五十頭腦靈活之人,升其為隊正,協助宣教使管理。

  四五天之后,俘虜中就有一半成了協軍。

  到了第八天,也就只剩下十幾名頑固的將領不肯真正歸心,他們該吃就吃,該喝就喝,還可隨意使喚其他俘虜。

  能在半島上當將領的,一般都有家世,不是豪強就是貴人。

  第十天的時候,李祎把所有俘虜召集起來。

  十幾名百濟將領被捆成粽子扔在中間。

  “就是這些人奴役你們,搶奪你們的糧食,他們活著,你們就不能好好活,現在殺了他們。”李祎下令道。

  俘虜們一個個畏畏縮縮,眼神躲閃,沒一個人敢上前。

  顧全武饒有興致的看著場中。

  “大唐不需要懦夫!”李祎目光如劍,掃過俘虜。

  平時溫文爾雅的五皇子,仿佛換了一個人。

  俘虜身后的唐軍甲士拔出橫刀。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有俘虜撿起了地上的刀,發瘋似的沖向一名百濟軍官,一刀刺入胸腔。

  那名百濟軍官破口大罵:“唐人、是要滅我國家,絕我族類,你們這些蠢貨!”

  看得出來,此人還是讀過些書。

  俘虜抽出刀,砍下軍官的頭顱。

  有人帶頭,很快就有效仿者,一百多人沖上來,亂刀將軍官們剁成了肉泥。

  而這一百余人成了李祎真正能相信之人。

  李祎當即升他們為司戶,掛在皇城司名下,令其分散各地,或招募協軍,或為內應,響應大唐。

  每人還賞賜了銀牌。

  這些人破除了心中的枷鎖,一躍而起,成為大唐狂熱信徒。

  登州、萊州的第二批物資運到,顧全武當即揮軍東南,直撲百濟都城光州。

  甄萱也曾構建諸多關隘、營壘,但唐軍滾滾而下,守軍四散奔逃。

  唐軍還沒到光州城下,新羅百濟遍地烽火。

  協軍起到了巨大示范作用,司戶們深入各地,聯絡鄉黨,揭竿而起。

  新羅的統治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百濟同樣也是。

  新羅神德王樸景輝也趁機反攻,弄出一支三千人的隊伍,剛出金城,就被豪強圍堵。

  豪強不管什么大唐不大唐,兩眼盯著新羅王。

  此時的新羅王跟當年的昭宗一模一樣,弓裔與甄萱就相當于李克用與朱溫,除了兩人,國內還有其他兵頭、藩鎮、豪強,亂成一鍋粥。

  半島三國,新羅才是正統,甄萱、弓裔都是豪強反叛勢力。

  新羅當年被高句麗、百濟聯手攻擊,行將滅亡,求援于大唐。

  大唐果斷出兵,滅百濟、高句麗。

  新羅奉大唐為宗主,自稱大唐新羅國、有唐新羅國,還祠祭祀蘇定方、薛仁貴等大唐名將。

  國與國之間,永恒的從來不是友誼,而是利益。

  大唐剛抽身應對咄咄逼人的吐蕃,新羅趁機支持高句麗、百濟的復國勢力,適時薛仁貴遭遇大非川之敗,十萬唐軍客死異鄉,大唐無力顧及半島,調主力唐軍回國,新羅傾國而出,一舉攻陷熊津都督府八十二城,大破百濟協從軍。

  高宗大怒,遣大將高侃與李謹行屯兵四萬于平壤,攻破韓始城、馬邑城,擊敗新羅、高句麗聯軍。

  不過新羅王非常狡猾,打不贏就向高宗請罪。

  彼時大唐的主要精力還是在吐蕃,便接受了新羅的請罪。

  此后唐軍雖屢有斬獲,攻入腹地,但都沒有滅亡新羅的決心,最終默認了其奪取百濟故地、抵高句麗南境為州郡的事實。

  顧全武步步為營,推進到光州城下時,甄萱基本只剩下一座孤城。

  新羅與摩震都是宿敵,契丹、倭人鞭長莫及,也無暇支援他。

  只有他的兒子金剛支棱起一支三萬大軍支援光州。

  不過他這一走,地方便徹底脫離掌控。

  豪強們紛紛自立,宣布歸唐。

  司戶們趁機興風作浪,攻城略地,擴大地盤,營造聲勢。

  金剛領三萬跋山涉水而來,還未站穩腳跟,劉存與鮑君福各引五千唐軍擊之。

  鮑君福為老將,在浙東僅在顧全武之下,劉存戴罪立功,正好發揮其長處。

  兩軍就在光州城下廝殺。

  金剛部眾其實也是沿途擄掠的青壯,別說盔甲,就連像樣的武器都沒有,扛著削尖的竹竿當武器。

  半島本來就窮,官府貪婪無度,王族醉生夢死,對民間竭澤而漁,民不聊生,又混戰了二十多年,早已油盡燈枯。

  這在中土根本就不是軍隊。

  見唐軍聲勢震天,亂民紛紛丟棄“武器”,一哄而散,只剩金剛的五千本部。

  不過這五千兵力在劉存、鮑君福面前依然不夠看。

  半個時辰,便被劉存殺入陣中,生擒金剛而歸。

  整場“大戰”,甄萱都在城墻上眼睜睜的看著,不發一兵一卒救援。

  光州失去最后的援軍,士氣低落。

  顧全武當即發動猛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