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九十八章 高屋建瓴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茍出一個盛唐

第(1/2)頁  李曄在長安城中望著西南方向。

  依稀記得歷史上忽必烈滅大理,是從狄道城出發,在松州一分為二,西路軍從高原大迂回,自旦當嶺入云南境,遂至金沙江,東路軍由忽必烈領軍下茂州,過維州,深入黎州西昌,然后聚集在龍首關,一同攻打大理。

  西路軍的將領好像叫什么兀哈,蒙古人名字跟吐蕃人一樣怪,李曄沒記住,行軍路線大致記得,但只要知道這個思路就可以了。

  蒙古人從臨州出發,而唐軍從維州出發,至少節省了三分之一的路程。

  現在王建把目光投在東川,鄭昶把精力丟失的國土上。

  絕不會想到高原上會有一支鐵流滾滾而下。

  戰略上,大唐已經占了優勢。

  而此時的南詔,經受了高駢與王建的暴擊之后,又遭鄭昶篡國,早就不是昔日劍南盛國。

  被王建啃掉了一半國土,鄭昶為了復仇,征發國內僅有的青壯,悉數上陣,勉強也才湊出三萬大軍,加上周圍蠻族,總兵力都沒超過五萬,居然號稱二十萬大軍。

  喊得震天響,卻被蜀將王宗范一萬兵力擋在大渡河,不得寸進。

  這種實力,楊師厚若是不能破其國,那就真對不起后世史書上的赫赫威名。

  攻南詔只是一個開始,最終的目的是以南詔為跳板,從南面攻入蜀中。

  原本李曄是想親征的,卻被張承業、李巨川極力勸阻,“陛下萬金之軀,豈能深入荒蠻之地?國家大事全都系于一身,陛下中樞,淮南之事,何人能決?”

  這一去,縱橫四千里,又是高原,又是崇山峻嶺,只能作罷。

  會昌二年,朗達瑪遇刺,貴族大臣分別挾持其二子,常年爭權混戰,吐蕃民不聊生,咸通十年,不堪忍受的奴隸們,爆發大起義,一鳥入林,白鳥飛從,嘉良州最為激烈,在韋闊希列登的帶領下,攻入高原腹地。

  唐西川節度使高駢,合嗢末魯耨月部及吐蕃降將尚延心部,趁機進駐嘉良地。

  嘉良州,即為后世之康定。

  此地為蜀中、南詔、吐蕃三方之咽喉要道,高駢之所以被稱為名將,由此可以看出。

  大唐對南詔、吐蕃占據絕對優勢,甚至不需要中樞輸血,僅憑高駢和西川,就能經略高原與南詔。

  然而龐勛黃巢之亂,打斷了這一切。

  嘉良地迅速嗢末化,逐漸轉變為土豪,為了對付四面八方的敵人,土豪們結寨自守,訓練青壯。

  擺在楊師厚面前最大的問題不是如何進攻南詔,而是如何進入南詔。

  這些寨子并不友好,白天是兵民,晚上是土匪,別說外人來了,他們自己時常為了爭水爭地,還要打的尸橫遍野。

  銀槍效節都頻頻遭受襲擾。

  時不時的一陣冷箭,一陣落石,水源草地下毒,還未開戰,就損失七十九人,戰馬中毒而死千余匹。

  死后尸體還被土人翻出,剖肉取骨。

  楊師厚面無表情,魏五郎等一干將佐怒不可遏,可惜這些土人深諳地形,根本不正面打。

  終于這一切在巖川寨前停止了。

  楊師厚亮明旗號,迎來的是萬箭齊發。

巖川寨卡在山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道之間,地勢極為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寨中男女老少齊上陣,揮舞著生銹的長矛。

  “將軍,末將領兵一千,必破此寨!”魏五郎終于找到一個發泄憤怒的地方。

  楊師厚道:“一千太多了,士卒需要休息,你挑選三百人,兩個時辰,若不能破寨,斬你首級!記住,這里全部都是敵人。”

  “末將領命!”魏五郎目露兇光的會意。

  寨子上形如野人一般的“守軍”,大部分人連身像樣的皮甲都沒有。

  魏五郎領三百人身披重甲攻寨,寨上最有威脅的只有落石,至于弓箭長矛,簡直是個笑話。

  冷鍛甲重量只有傳統重甲三分之二,防護力卻高了不少。

  石頭只要沒砸到腦門上,士卒就不會失去戰斗力。

  這場戰爭本來就沒什么懸念,巖川寨在土人的眼中可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但在經歷中土大戰的唐軍面前,什么都不是,簡陋的像個土匪寨子。

  一個時辰不到,三百人便攻入寨中。

  寨子里立刻傳來慘嚎聲。

  半個時辰后,兩百多人血淋淋的下來,就連眼中也帶著血色。

  巖川寨只是一個開始,銀槍效節軍長驅直入,但有不從者,一概屠滅,在大渡河之北趟出一條血路。

  土人們很快就發現,無論他們集結多少兵馬,在這支唐軍面前都如羔羊一般被宰殺。

  有時候刀子是最好的交流語言。

  明晃晃的刀子前,有土人部族忽然發現自己原來也是唐人,只不過幾百年前才流落到此。

  這些人自發組成一支仆從軍,楊師厚分給了他們一些武器,令他們為先鋒。

  帶路黨的效率遠遠高于遠征軍,他們熟悉地形,通曉當地風俗,更知道土豪們的弱點,殺人比銀槍效節都還兇殘,在大渡河上游風卷殘云,迅速壯大到三萬人。

  楊師厚擇起青壯一萬三千人,號為協軍,聲言此戰之后,盡數入唐為化民,派宣教使為軍官,提拔作戰勇猛之人,協軍士氣迅速高漲起來,狂風巨浪一樣從大渡河上游滾滾而下,進入金沙江流域。

  而南詔和成都都沒有發現高原上的劇變。

  馬殷占據渝州之后,王建瘋狂反撲,調集七萬蜀軍合攻渝州。

  兩軍日夜廝殺,渝州本就是一座山城,當初若不是謝從本投降,楚軍也不會這么容易拿下此地,城下尸山血海。

  王建玩命了,馬殷也吃不消,畢竟此時下滑的是王建,蜀軍的戰力戰力還在,只是軍心搖曳。

  現在蜀王親自領軍前來,大敵在前,勉強挽回一些軍心。

  蜀軍多次攻入城中。

  馬殷也知道渝州門戶的重要性,絕不妥協,浴血激戰。

  南面,鄭昶與王宗范在黎州大打出手,五萬聯軍被王宗范數次擊敗。

  蠻族蕃人損失慘重,鄭昶的大長和軍卻保存著實力。

  協軍狂飆猛進,攻陷高原西南最后一個重鎮稻壩。

  此地原為白狼羌故地,稻壩意為山谷溝口開闊之地。

  山谷之下,橫斷山脈縱入洱海。

  洱海之側便是南詔國都羊苴咩城。

  楊師厚已成高屋建瓴之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