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九十四章 敗亡之象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茍出一個盛唐

第(1/2)頁  在這個戰爭決定一切的年代里,蜀軍的大敗造成的惡劣影響可想而知。

  直接陣亡的士卒超過一萬人,還有負傷的,逃散的。

  這些都是兩年前攻陷南詔的精銳。

  王建在成都再也待不下去,親自領軍趕到渝州,渝州的殘軍只剩兩萬不到,王建一口惡氣憋在胸中,險些昏厥過去。

  此戰幾乎把如日中天的王建拉進低谷之中。

  戰敗的罪魁禍首固然是世子王宗懿,但王建在攻下半個南詔之后,自己也膨脹起來,對楚軍的戰力評估不足,還以為馬殷是五年之前的武安軍節度使。

  鍋總要有人背,東川人心震動。

  王建前半生的殺伐果斷只針對外人,對家眷卻一再放縱。

  王宗懿是親生的,王宗滌、王宗綰、王宗佶、王宗弁是認養的。

  王建目光在四人之間瞟來瞟去,此時王建的殺伐果斷就出來了,二話不說,將敗軍之罪歸咎為王宗滌、王宗綰二將,直斥其指揮不力,上不能規勸世子,下不能御敵于外,桀驁不馴,不尊王令,致有此敗。

  沒有給王宗滌、王宗綰任何辯白的機會,斬二人于城下。

  王宗滌原名華洪,從忠武軍時代起,便在王建手下效力,輔助王建割據西川,攻占東川,討伐南詔。

  王建王冠上一半的功勛都是王宗滌打下來的。

  早年王建為了籠絡王宗滌,向朝廷為其求封東川節度留后。

  后來功勞越積越多,王建只能在乾寧五年封其為東川節度使,成為麾下最有實力的一個軍頭。

  樹大招風,王建一百二十個義子,內斗不休,王宗滌多次被王宗佶、唐道襲等人構陷,一次兩次也就罷了,接連不斷的構陷,王建也漸漸動搖起來,去年在成都大起宮闕,宮門涂成紅色,時人稱之為“畫紅樓”。

  畫紅者,華洪也。

  王建猜忌之心大起,早就有除王宗滌之心。

  而王宗滌性情剛直,直接回懟王建:“三川平定,大王聽信讒言,可以殺功臣了。”

  王建乃借今次敗軍之罪斬之。

  王宗滌、王宗綰無罪被殺,王宗懿逍遙法外,蜀中百姓紛紛落淚,市井流傳蜀國將亡。

  軍心亦垂喪,暗中有軍士為宗滌、宗綰服喪。

  王建更加憤怒,皆捕殺之。

  馬殷在涪州聞得蜀軍大將被斬,長笑不已,對部將言:“不出三年,蜀中必為本王所得。”

  跟蜀中截然相反,楚軍諸將皆出于蔡州,極為團結和睦,當初劉建鋒身死,眾將推行軍司馬張佶為主,張佶假借墜馬,稱病在床,把大權讓與馬殷,對眾將道:“吾非汝主也,馬公英勇,可共立之。”

  當初他們七千殘軍南下,短短幾年席卷湖南,絕非僥幸。

  王建在渝州停留兩月,整頓軍防,當下便要揮軍東進,找馬殷報仇。

  然而蜀中驚變,早已傳到四面八方,大長和鄭昶,糾集國內殘軍,反攻劍南。

  就連高原上的小城主,也糾合部眾,到蜀中擄掠。

  王建只得引大軍回成都。

斬殺王宗滌、王宗綰只是一個開始,回到成都之后,王建猜忌之心愈演愈烈,軍中大將人人自危,早年的英明神武一去不返,又寵信近臣唐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襲、內宦唐文扆,對百姓課以重稅,民怨沸騰。

  諸子間爭斗越發劇烈,王宗懿兵敗之后,歸罪于唐道襲,二人漸生仇隙。

  與此同時,徐賢妃也在積極為自己兒子王宗衍鋪路。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身在長安的李曄密切關注著蜀中形勢,大戰之前,唐廷上下都看好王建的,畢竟剛剛大勝南詔,蜀中名將極多,王建本人也是精通兵事之人。

  但轉眼之間,蜀軍一瀉千里,似乎并不像李曄預料的那般強大。

  當然,他的對手馬殷也非泛泛之輩。

  王建的大敗,不可避免的助長了馬殷野心,楚軍放棄了對黔南和嶺南西道的攻略,轉而大軍集結在黔、涪一線,糧草物資開始向西面輸送。

  “蜀楚交兵,乃天亡也。”完成任務的李巨川,從江陵回返長安,雙鬢間一片灰白,整個人也蒼老了許多。

  算起來,今年是李曄來到這個世界的第十三年。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一個男人勇往直前的年紀,很可能只有三十年不到,朱溫、李克用、王建無不如此。

  前半生英明神武所向披靡,后半生耽于享樂國事日非。

  “那么楚蜀,我軍當攻何處?”李曄收斂自己紛飛的思緒。

  殿中還有張承業、楊師厚、薛廣衡等人。

  李巨川、張承業都贊同攻打湖南,李巨川在江陵呆了兩年,對馬殷的強盛親眼所見。

  外部勢力干預,當然要鋤強扶弱。

  “楊將軍以為如何?”專業的事,還要問專業的人。

  楊師厚這兩年在關中悉心訓練控鶴左軍。

  “陛下眼光超卓,必有明策,天威所致,末將刀兵伐之。”楊師厚不聲不響的拍了個馬屁。

  李曄大笑了一陣,便離殿而去。

  留下摸不著頭腦的眾人。

  李曄回到內宮,直奔普慈的寢宮。

  這幾年王建勢力膨脹,普慈的地位也隨之上升,在后宮中成了無人敢惹的存在,還為李曄生了一個皇子,取名李福。

  “陛下今日如何得空?”普慈對李曄的到來驚喜不已。

  李曄望著地上亂爬的李福,笑道:“難道愛妃不歡迎朕?”

  普慈白玉一樣的手掌連連拍嘴:“臣妾說錯話了。”

  “無妨,無妨,蜀王有一段時日沒有派遣使者來長安了吧?”

  普慈眼神黯淡下來,“蜀王年事已高,興許是最近繁忙。”

  李曄忽然盯著她清澈的雙眼,“朕迎請蜀王入長安如何?”

  普慈呆了呆,出身王侯之家,不可能不懂這些,身子一顫,旋即跪在李曄面前,惶恐道:“若是蜀王得罪陛下,還請陛下恕罪,臣、臣妾……”

  李曄今天來見她,就是把她當成家人,否則一個帝王收復故土,何須尋求一個女人的諒解?

  李曄擁普慈入懷,周圍宮人自動退出。

  連李福也被抱出去了。

  普慈淚如泉涌。

  然而李曄早已過了輕易被女人眼淚打動的年紀,正色道:“你現在是李家的人,大唐的人。”

  “臣、臣妾知道。”聰慧如她,其實早就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李曄輕聲道:“放心吧,長安會有王氏容身之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