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朱溫再一次敗了。
李曄在鄂州城中北望,大別山北的各種消息接踵而至,整個戰爭過程也被推演出來。
李神福清掃史河,截斷梁軍補給,但朱溫反應迅速,以張歸霸擋之。
臺濛攻淮北朱友裕,劉威攻舒州,擾亂朱溫視線。
朱溫不中計,在平淮按兵不動。
楊行密大軍出霍邱,水陸并進,以水軍猛攻平淮城,朱溫不堪其擾,大軍避于城西。
淮南軍全線出擊,朱瑾、李承嗣騎兵忽然大迂回至西南,切入梁軍后陣,挫動青壯陣腳,青壯自行踐踏。
張敬蕘領騎兵截殺青壯,穩住陣腳,淮南騎兵無力可趁,退走。
朱溫驅趕青壯出前陣,淮南軍左翼被驍將黃文靖擊破,楊行密親領黑云長劍都與牙內軍救援,順勢而下,梁軍全線危急。
寇彥卿領廳子都上陣,淮南軍攻勢再一次被阻擋。
最終楊行密親冒矢石,戰于陣前,激勵士氣,淮南水軍猛攻平淮城,劉威從南面殺來,廬州刺史陶雅領一萬軍從東面而來,滁州刺史李儼從東南而來,霍邱土豪朱景集合當地勇壯五千人協助淮南軍作戰。
由于朱溫在光州的屠殺行為,令江淮人人切齒,朱溫腹背受敵,平淮城守不住,只能退走,淮南騎兵趁勢掩殺,梁軍大敗。
幸的張歸霸領軍支援,擊退朱瑾李承嗣,才救了史河之東的梁軍,而此時李神福領水軍猛攻梁軍的史河防線。
梁軍風聲鶴唳,一路潰敗,連固始城都丟了,一直退到光州城,才堪堪穩住陣腳。
梁軍進兵時十幾萬大軍,二十萬青壯,回到光州城時,只剩下六萬大軍,青壯亡散大半,輜重糧草丟失無數。
朱溫在光州一病不起。
而此時掌握戰爭主動權的淮南軍,卻也止步于固始城,沒有乘勝追擊,導致梁軍潰兵逐漸回到光州。
“可惜,千載難逢的機會,倘若淮南軍追擊,朱溫又要掉下一塊肉。”高行周嘆息道。
“淮南軍能贏得此戰,其水軍出力不小,我軍以后若要經略江南、江淮,水軍必不可少。”周云翼道。
“經此一戰,關東大勢已定,朱溫不再是一家獨大!”楊師厚盯著地圖道。
的確,朱溫傾國而來,只得到一個光州,但至少損失十萬人馬,還有更多的青壯,糧草輜重更是不計其數。
上一次清口大戰,讓朱溫三年才喘過氣來,這一次霍邱之戰,相當于兩個清口大戰的損失,也難怪雄心勃勃的朱溫在光州一病不起。
此戰給朱溫帶來更嚴重的后果,其對河朔五鎮的束縛力將大為減弱,盧龍劉仁恭、魏博羅弘信、成德王镕、義成王處直、義昌盧彥威,除了盧彥威,其他四鎮沒一個是好惹的。
“陛下,細作傳來的消息,楊行密沖鋒陷陣時,似乎中了一箭,不過淮南軍嚴密封鎖消息,楊行密也沒有再露面,淮南軍止步固始,會不會是楊行密……”薛廣衡道。
李曄心頭一震,早前就一直流傳楊行密病入膏肓,莫不是真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依稀記得唐末梟雄中,若不是楊行密早早離世,楊吳也不會一直蝸居江淮。
“有確切消息嗎?”
薛廣衡道:“江淮大軍聚于固始,細作無法深入。”
李曄思索了一陣,“一定是楊行密出了問題,否則無法解釋淮南軍不趁勝收復光州。”
老天爺還真是偏心朱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溫,此戰若是楊行密生龍活虎,弄不好朱溫就交代在這里了。
“如果楊行密有個三長兩短,淮南世子楊渥,如何約束江淮驕兵悍將?末將只恐淮南又將生變!”劉知俊在這個場合本來沒有資格說話的,但李曄對他頗為看中,還以朱友恭換回他的家眷,加上其本人也爭氣,一萬唐軍橫掃鄂岳,出類拔萃,在軍中的地位也提升上來。
以自身實力和功績說話,自然無人說三道四。
“淮南生變是必然!”李曄憑借后世模糊的記憶,第一代牛人升天之后,其后代沒有一個成氣的,要不然淮南最后演化為南唐。
諸將都怔怔的看著李曄。
李曄微微一笑,“楊行密在的時候,田頵、安仁義都敢造反,他若不在了,區區一個世子,怎能安能服眾?”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普遍規則,甚至在二十幾年后,有個軍頭直接喊出,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當然,這也要看楊渥個人能力,總之,僅僅憑借一個世子名頭,是坐不穩淮南的。
“命令細作著重打探楊渥的消息。”
“如今梁軍大敗,風聲鶴唳,末將愿提本部人馬收復青苔關、羊角寨等天險!”劉知俊搶先道。
有了這兩處關隘,唐軍就可直接翻過大別山,進入淮南的壽州與舒州地界。
“準!”
不出劉知俊所料,這場慘敗,已經動搖了梁軍軍心,他的一萬唐軍佯攻幾次,青苔關、羊角寨的梁軍就直接投降了。
淮南大局已定,天下大勢也定了。
只要朱溫沒有占領淮南,就符合大唐的利益。
唐軍自然不肯永遠留在鄂州。
李曄選擇回返鄧州,一來減小后勤補給的壓力,二來靜候淮南接下來的動靜,還在在鄂、安、黃三州各留一支唐軍,以劉知俊為黃州防御使,郝摧為安州防御使,周云翼坐鎮鄂州,統籌全局。
朱溫大敗,李曄當然要給他找點樂子。
令李筠試探性的進攻蔡、申二州。
不過,王彥章防守的蔡、申,鐵桶一般,李筠沒有討到任何便宜,只在一些小城反復爭奪。
北面的汝、許二州,更是穩如泰山,胡真依山下寨,靠水設堡,唐軍連斥候都滲透不進去。
折騰幾次,李曄只能收縮兵力,靜觀其變。
固始城。
淮南節度使的牙旗迎風招展。
經歷血戰之后的淮南將士,身體雖然疲憊,但精神飽滿。
只不過很多有眼界的將校,不明白為何會止步于固始,光州也是淮南重鎮,他們有信心一鼓作氣拿下此城。
高級將領們一個個面色沉重,為這場勝利抹上了陰影。
乾寧七年八月,在固始城駐扎了一個月之后,城中傳來吳王的命令,以大將李神福為西面行營招討使、光州團練使,淮南之西全交于他手中,淮南軍隨即返回揚州。
吳王乘馬車而歸。
持續兩年的淮南大戰,自此終結。
不過,楊行密久久不在軍中現身,謠言立即卷土重來,畢竟他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中箭的。
這種謠言一直隨大軍回到揚州。
江淮各州的重將、重臣紛紛趕赴揚州城,無論是宣州的劉威,還是潤州的徐溫,除了壽州的朱延壽,和光州前線的李神福,基本都到了。
先向唐廷報喪。
其后,吳王楊行密薨的消息,以及淮南諸將擁立楊渥的消息傳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