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兩百五十九章 清掃河隴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茍出一個盛唐

  說是銀光閃閃并不準確,甲片帶著淡淡的青黑色,表面光可鑒人,很多地方都很粗糲,比如兜鍪、肩甲、腹吞等,算不上精美,跟旁邊的唐軍盔甲比起來像是丑小鴨,混在天鵝群中。

  不過正是因為粗糲,增添了剽悍和殺伐之氣。

  李曄記得歷史上西夏的鐵鷂子,金國的鐵浮屠,都裝備了冷鍛甲。

  “這是何人所鑄?”李曄依稀記得冷鍛甲最早出現在青唐城,也就是現在的天唐府。

  親衛連忙去鐵匠鋪中問詢,帶回一個滿頭白發的精瘦老者,光著膀子,雖然年邁,但身上肌肉線條依舊凌厲。

  見了皇帝和這么多唐軍,整個人怯懦起來,“啪”的一聲,跪在地上。

  “此甲為你所鑄?”李曄指夏魯奇身上的盔甲道。

  老者先是迷茫,看到夏魯奇身上的冷鍛甲,旋即點頭。

  原來是聽不懂唐言,李曄令人找來精通吐蕃和唐言的人,一番交談,李曄才知道冷鍛甲的來歷。

  老者名叫咄骨,羌人出身,因擅長打鐵,成為吐蕃鐵奴,專為吐蕃人打制盔甲。

  后來吐蕃勢力瓦解,青唐城攻伐不斷,煤炭供應不足,打鐵的羌人們摸索出一套冷鍛之法,沒想到打造出來的盔甲比熱鍛堅固輕便。

  “你們有多少人會打造這種甲?”李曄問道。

  “五十人。”咄骨道。

  中間還隔著翻譯。

  李曄點點頭,“朕升你為天唐府大匠,每月八石糧,你自行招募人手,打造此甲,招募之人,只要成為熟手,每人每月四石糧!”

  咄骨聞言大喜,八石糧差不多就是六百斤,足夠在天唐府過上老爺般的生活。

  唐軍軍俸也才六斗,以前唐廷窮,這額外的六斗糧食能養活兩三口婦孺,現在唐廷打下鳳翔、鄜坊、夏綏、興元、朔方,河隴也在打分之下,六斗軍俸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軍中將領好幾次都跟李曄旁敲側擊,提高軍俸。

  唐廷底子薄,李曄不敢答應,一切就看今年的收成,只要今年過去了,以朔方、隴西、河湟、河西等地的產出,就是吃上肉也沒問題。

  為了消除周圍將士們的疑惑,李曄讓夏魯奇脫下盔甲,又取來一副將領才能穿戴的山文甲,先以弓箭間隔五十步射之。

  兩家都彈開長箭。

  李曄又令以重弩射之。

  山文甲箭入兩寸,冷鍛甲也是兩寸。

  周圍士卒眼神火熱起來。

  李曄又令士卒當眾稱量二甲的重量,山文甲華麗威武,重四十九斤,冷鍛甲卻只有二十八斤!

  同樣的防護力,冷鍛甲更輕,而且山文甲不是一般士卒能裝備的。

  至于普通的制式札甲在冷鍛甲面前更沒有競爭力。

  長安將作坊的產量一直上不去,原因在于熱鍛的札甲,要耗費的物資更多。

  而冷鍛需要最多的是人力。

  一直困擾李曄馬鎧的問題也解決了。

  重騎兵就是國力的象征,也最燒錢的兵種。

  有了冷鍛甲的補充,長安將作監可以分出一部分產能鑄錢。

  接下來幾天,李曄一直往鐵匠鋪跑,忙著擴大鐵匠鋪的規模,加強其防守,還幫著招募人手,有把子力氣的人不少,冷鍛甲對鐵的質量要求高,對技術要求較低,掄起大錘砸就完事了,特別適合弄出一條流水線。

  忙前忙后十幾天,總算搭建起來一個流水線的雛形。

  一天可產兩件冷鍛甲,主要是因為鐵匠的技術還在提升中,各個環節需要磨合,還沒到熟能生巧的階段。

  這比咄骨一個月弄一件的效率高太多。

  乾寧三年九月三日,長安的奏表從東而來。

  鳳翔、興元皆豐收,朔方因為是今年才開始屯墾,糧食只能維持自用,渭北至興唐府一線收成也還過得去。

  現在長安屯糧七十萬石,還不算鳳翔和興元的糧食。

  在張承業的運作下,關中的糧食將源源不斷送入河隴,預計兩個月內,會有二十萬石糧食進入天唐府!

  李曄大喜,有了糧食,整個河隴才算是徹底的穩了。

  從長安征調的士子們也在隨后到來,共有四百六十七人。

  還有一小半的士子視河隴為蠻荒,不愿受翻山越嶺的跋涉之苦,稱病留在長安。

  李曄也沒勉強,什么事都是強扭的瓜不甜。

  能來這么多人,他已經非常滿意了。

  這年代的書生并非手無縛雞之力,能從天天砍來砍去的各地,安然無恙的進京趕考,需要的不僅是膽量,還有身體素質。

  當然,的確有些人不會騎馬,沿路自有馬車接送。

  李曄心中一動,大秦為控制天下,修建秦直道,漢唐為了掌控河隴和西域,修建大量的烽燧堡和守捉城,這些地方并沒有完全荒廢,現在到了重新撿起來的時候。

  不過在這一切開始之前,整個河隴不能再無休止的亂下去。

  李曄對楊崇本的心思很復雜,這人心機、眼光、本事都不弱,歷史上也是敢跟全盛時期朱溫叫板的狠人。

  如果能收為麾下,必是開疆拓土的方面大將。

  只可惜野性難馴,如同鷙鳥,反復無常。

  唐軍席卷河隴之勢已成,這人還在蹦跶。

  “傳令張璉部回擊廓州,與楊行密配合,清掃隴右諸州,高行周匯合驍騎軍清掃龍羊峽、大非川!”

  李曄下達了總攻的命令。

  青海之北的大盆地,祁連山脈擋住了北面甘州而來的風沙,此地即是天然的大牧場,遍地牛羊駿馬。

  大唐曾在此地設置神威軍,俯控青海之北,祁連山之南。

  李曄大軍從北而來,天唐府北面諸城紛紛歸降,剩下的就是青海之南的大非川。

  只要大非川上沒有威脅,河湟青海這片肥沃的土地才能安穩落入李曄囊中。

  大軍還未發動,張行瑾的使者就從廓州而來。

  一代梟雄李茂貞兵敗身死,殘酷殺戮之后的廓州,人口十不存一,已經成了廢城。

  唐軍能這么順利推平河隴,還是沾了他的光。

  沒有他在河州死磕,唐軍也能打下河隴,但不會這么容易,也不會這么快。

  也算是為唐廷的崛起做了助攻,不過壞處顯而易見,河隴流血太多,想要恢復成盛唐之時的繁榮,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了。

  制約唐廷崛起的除了糧食,還有人口。

  歸化策在推行之前,李曄還特意抄了三份,張承業、韓偓、趙崇凝人手一份。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

  張承業三人都是有實才之人,也能完善歸化策。

  請:m.biqiuge8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