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二十四章 北望朔方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茍出一個盛唐

  這次汴州細作最大的教訓就是孟方同不經過詔令調軍。

  樞密院是該浮出水面了,李曄以韓偓為樞密使,韓全誨、張承業為樞密副使。

  李巨川坐鎮鳳翔,一個幕僚身份肯定不夠,這年代什么都講究一個名正言順,沒有名分,李巨川也鎮不下去。

  李曄干脆封了一個權鳳翔觀察使,觀察使的權職并不弱于節度使,只不過沒有旌節,所以在地位上略遜于節度使。

  兩道任命并未引起多大動靜,此時的樞密院并沒有像宋朝時那么顯赫,就連韓偓也沒意識到這個樞密使的成色。

  唐代宗置樞密使,以宦官為之,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達帝命。

  后來漸漸分攤了一部分兵部的職責。

  反對的聲音不是沒有,大多集中在韓全誨身上,當初韓全誨上臺時太狂妄,引起清流的瘋狂攻擊。

  “老奴惶恐。”韓全誨嘴上說惶恐,眉眼間只有得意。

  有了樞密副使的身份,韓全誨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立于天心閣內。

  這引起了韓偓的不滿,“陛下,臣還是以為以國家賦稅賞賜私人不妥。”

  韓全誨眉頭一挑,知道韓偓這是針對他的,自從下臺之后,樹倒猢猻散,韓全誨也算知道了人情冷暖,為人也低調了很多,至少在天心閣,皇帝眼皮子底下還是低調的,“韓樞密所言甚是,老奴也以為不妥,朝中清流都快戳到老奴的脊梁骨上了。”

  李曄心中暗笑,你韓全誨害怕清流們罵?

  清流們罵的越兇,越說明韓全誨的有用啊。

  向藩鎮收稅不是一個輕松活,提著腦袋去跟各路兵頭子要錢要糧,這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而且韓全誨背后站著一眾宦官業務員,沒有適當的獎勵,無法激發他們的熱情。

  李曄想了想道:“是有不妥,以后收繳上來賦稅九成五充左藏,剩下半成充內帤,你們的賞賜由內帤出。”左藏就是國庫。

  以國家賦稅明面賞賜私人的確不好,助長貪污風氣,改為暗地里皇家內帤賞賜,別人就無話可說。

  沒有人不喜歡錢財的,特別是宦官,對權力和金錢的欲望接近扭曲。

  “該給你的錢,朕一分不少,不該你的錢,你若是亂伸手,就不要怪朕不講情面!”給了甜棗,自然要給棒槌,唐末朝廷政府職能崩潰,但貪污的風氣沒有崩潰,一度在天下各地藩鎮蔚然成風,文官執政權力被武人剝奪,也跟宦官一樣瘋狂斂財。

  如今李曄的皇權跟軍權綁在一起,也沾染了不少軍威,威勢漸重。

  韓全誨全身一顫,連連道:“老奴不敢,老奴不敢,手下若是有那個兔崽子敢胡亂伸手,老奴剁了他的爪子。”

  韓偓臉上不悅之色更重,天心閣軍機重地,弄了一個韓全誨進來,不像樣子。

  不過皇帝堅持己見,韓偓也只能服從。

  等韓全誨喜滋滋的下去之后,韓偓才拱手道:“陛下若是有心經營隴右,則朔方不可放任不管。”

  李曄豈會不知朔方?

  無論在軍事還是政治上,朔方對中原帝國舉足輕重,以隴右關中為腹心,那么朔方就是一只向外打出的拳頭,另一只是涼州,大唐建國,朔方歷來就是抵抗突厥、回鶻的前沿陣地。

  安史之亂,郭子儀引朔方精兵擊叛軍,涇原兵變,李懷光引朔方精兵平叛,后李懷光叛亂,朔方精兵雄踞河中,若不是朔方將領心向唐廷,恐怕河中會成為德宗的夢魘。

  中唐之后,朔方又是抵抗吐蕃的中堅力量。

  從名臣張說到戰神王忠嗣,再從郭子儀到李光弼、渾瑊,朔方軍一向有守護大唐的光榮傳統。

  此時李曄若是能收復朔方,不僅黨項人不是問題,甚至河西之地,也可圖之!

  黨項人是如何崛起的?

  熱愛和平的宋真宗積極妥協避戰,大手一揮,讓出夏、銀、綏、宥、靜、靈、靜等州,李繼遷得到靈州,改為西平府,以此為都,控制河西走廊的商路,黨項人由此坐大。

  靈州就是朔方軍的首府。

  現今朔方節度使是韓遵,繼承其父節度使的之位,在朔方享有名望,與其父曾血戰黃巢,驍勇異常,從朔方軍中竄起。

  “朔方兵鋒強盛,未可輕圖,境內物產豐足,軍用充沛。”不是李曄不想要,拿朔方的難度肯定遠遠大于鳳翔,以關中目前的狀況支撐不起一場大戰。

  飯要一口一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韓家父子經營兩代,周遭蕃漢皆附,而且靈州物產豐饒,西依賀蘭山,東連河套,黃河環繞,水利不絕,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之稱,自給自足綽綽有余,不像涇原需要鳳翔的支撐。

  也正因為自給自足,朔方軍可以關起門自己過日子。

  韓偓道:“朔方歷來是國家重地,境內百姓皆以唐民為榮,頗知忠義,陛下何不派遣使者前去宣慰,就算不能讓韓遵歸心,也可宣示大唐的存在,關中興起,朔方遲早歸化。”

  韓偓的水準是有的,在戰略眼光上超過李巨川。

  “致光此略大妙!”

  “此策既然是由臣提出,就由臣去辦。”

  李曄卻猶豫了,現在樞密院剛剛組建,馬上就是擴軍事宜,韓偓這個樞密使至關重要。

  還是可用之人太少,張承業主管輔軍,事情也是千頭萬緒,李巨川坐鎮鳳翔,趙崇凝要統計人口,就連韓全誨都成了征稅官。

  朔方之事交給其他人也不放心,中晚唐不知有多少事壞在朝廷使者身上。

  李曄心中一嘆,擴軍只能自己多花些心思了。

  當然,擴軍的動作不能太大,否則引起周圍勢力的警覺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張承業在整合鳳翔俘虜完畢,就引軍回香積寺。

  此地囤積的荊襄糧草還未用盡,而且周邊田地被李茂貞毀壞之后,一直沒有修復。

  李曄暗中調回李筠、周云翼、高行周三人,帶著三人也趕往香積寺。

  輔軍一直勞動積極性挺高,雖然待遇比不了戰兵,但比以前是強多了。

  自己吃飽,還能讓家人吃上飽飯,又不用上戰場玩命,正合一些人的心意。

  有人厭戰,就有人喜戰。

  唐末無處不戰,無地不戰,無時不戰,才弄出秦宗權、孫儒這樣的吃人軍團。

  這么個大環境,能戰之兵肯定不止蔡州、汴州、太原等地。

  關中同樣精兵遍地,只不過關中將才都投奔關東去了,關中唯一能擺上臺面的藩鎮李茂貞,也就那樣,連手下的幾個干兒子都降不住,歷史上被李克用、朱溫、王建輪番吊打,導致唐末關中看起來差那么點意思。

  香積寺山門前的空地上,擺上十幾張小幾,由軍中識字者登記姓名。

  主動愿意當兵的肯定比拉壯丁強。

  李曄要的是有血氣有血性的漢子,油腔滑調眼神靈泛的不要,老兵油子不要,搞不好這幫人就會帶壞軍中氣氛。

  后世大神戚繼光寧愿要山中礦工,一個道理。

  關中民風比戚繼光時候淳樸多了。

  秦風尚武,很多關中子弟把上陣殺敵當作出身。

  而且輔軍中也有大量原鳳翔軍、邠寧軍的精銳,這些人提了刀子,再讓他們安心種地,肯定是不可能的。

  一時間,報名者擠滿了香積寺山門。

  就目前而言,天策、禁衛兩軍總共才一萬六千人,明顯是不夠的。

  至少要擴展到五萬人,才能勉強夠用。

  今年豐收,但關中長期疲敝,底子不厚,五萬大軍,加上一萬輔軍戰兵,關中的極限差不多就到了。

  李曄估計現在手上控制的區域,人口應該在一百萬左右,養六萬大軍,應該不會太吃力,也不會破壞關中的生機。

  像李茂貞、王行瑜那種搞法,只能讓關中越來越貧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