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剛剛露白,一只灰雁邁著蹣跚的步伐走出了蘆葦蕩。隨著兩聲啼鳴,灰雁揮動翅膀,斜斜飛上天空。
河邊頓時聒噪了起來,一只接一只的灰雁鉆出蘆葦蕩,振翅追向頭雁。不多時,十數只大鳥就在天上排成了一例長隊,穿過晨曦,迎著漫天彩云往南飛去。
已是深秋季節,氣候頗為寒涼。城墻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白霜,像是下過小雪一樣。
呼一口氣,像是從口鼻中噴出了一道白煉,轉眼又會被寒氣倒逼回來,撲灑在臉上,化成點點星露。
夜色漸明,東邊像是被描了一道金邊。朝霞愈發紅艷,更透著勃勃生機。
聽著“嘎嘎”的鳥聲漸漸遠去,李承志收回目光,語氣輕柔:“連禽鳥都知趨利避害,秋遷春徙,何況人乎?且圣人都言良禽擇木,世遵兄又何必耿耿于懷?”
聽到“世遵兄”這個稱呼,元遵的身形愈發句僂,臉上的笑容也愈發渾厚。但若仔細看,就會發現笑容深處不但有些許尷尬,更藏著幾絲為難。
“國公明鑒,世遵德薄能鮮,人微言輕,怕是會辜負國公厚望”
“無妨!”
李承志輕輕的揮了揮袖子,“左右不過是幾封書信,只是費些紙張筆墨而已,不成就不成,不用在意!”
說著一頓,他又似笑非笑的看著元遵,“莫非世遵兄不愿意,還是說,怕毀了一世清名?”
李承志的語氣依舊溫和,但元遵卻被嚇的一頭白毛汗:“世遵不敢,這就去寫!”
“那就勞煩世遵兄了!”
元遵又做了個揖,亦步亦趨的退下城墻。
聽他與人寒喧,似是碰到了熟人。不多時,達奚便上了城樓。
“降附之人,氣節皆失,又何來的清名?這狗賊分明是瞻前顧后,更想兩頭下注。怕今日寫了勸降的書信,萬一哪日朝廷勝了,他定是死罪無疑。”
“無妨,人之常情罷了!”
李承志輕輕的笑了笑,“我用意便在于此,也好絕了這些元氏宗室反復的念頭。”
隨著戰事節節推進,占領的州郡越來越多,或是俘虜,或是請降的軍將、官吏自是不少。其中不乏如元遵這樣位高權重的宗室。
如城陽王、如今任司州牧的元徽之弟元旭。任崔延伯賬下左將軍,守蕭關時兵敗被李亮所俘。
如元英從子元凝,任涇州別駕。也不知為何,連涇州楊鈞都逃了,他卻守城不退。
還有原雍州刺史、濟陽王的兒子元顯和,咸陽王元禧的兒子元樹、元通,高陽王元雍的兒子元端等,大大小小足有十多位。
更甚至有威震宇內的元澄,并聲望不輸元澄、元懌歸京后都督靈、原(薄骨律和高平)二州的廣平王元匡。
如元澄、元匡、元凝等自是寧死不降,李承志為示寬宏,皆軟禁于西海。
而其余大部卻無氣節可言,至少表面上已對李承志俯首稱臣。
掌兵是莫想了,李承志還沒那么強大的自信,只是任些位高權輕的閑職,比如備顧問、高階參軍、奏朝請之類。
但時日一久,對內部多少還是有些影響的,甚至一些陣法、戰法、訓兵之法、軍事物資等各廠的生產流程等不可能保密到滴水不漏的程度,只要留心,就能學到不少。
所以李承志才決定,盡可能減少,更或是斷絕這些人的退路。如今令元遵等人往洛陽、河南、河東、山東各州寫勸降信就是第一步。
當然,也有離間的用意在內。畢竟如今暗中聯系,甚至主動投附李承志的門閥世家、鮮卑貴族可不是一個兩個。就不信皇帝和元懌察知宗室叛臣在勸降其宗室時,能真的無動于衷。
看達奚目露古怪,李承志又坦然笑道:“當然,請你勸慰奚公,卻是出自肺腑,絕無任何陰私勾當。你也放心,我一日不攻下洛陽,就的身份就絕不會暴露……”
“我自是知曉……你能拜我為水軍都督,統兵六衛,可見對我之信重,我豈會無故生疑?”
一提奚康生,達奚的臉色便沉了下來,眼中隱現淚花,“但從父心意已定,稱如今各為其主,日后再見,只為仇敵,而非叔侄,更無……更無父子……”
李承志暗暗一嘆:這才是世家門閥多方下注的最高境節。
不見三國諸葛三兄弟,哪個不是殫精竭慮,鞠躬盡瘁?
而如奚康生這樣的當世名將,將聲名看的不知比性命重了多少倍,定是早已存了以死報國之心。
不過只是存了些僥幸的心思,才讓達奚寫了勸降信。不過依舊是天不遂人愿。
罷了……
李承志笑了笑,主動岔開了話題:“往日見你忙的腳不沾地,若非要錢要糧、要兵要甲、要船要人,絕不見你主動來尋我,今日又是何故,還來的這般早?說吧,但凡我能答應的,應絕不會推辭!”
達奚露出一絲憨厚的笑容,頗有些不好意思。
連戰連捷,招降和俘虜的兵卒一日多過一日,至如今已逾二十萬之眾。若是源自朝廷中軍,或河東之卒,則大都安置于關中各州,大部屯田或是遣于李始賢、李始良開礦,只有少部精壯和擅戰之卒充為州、郡之兵。
若是關中、隴西之卒,則是能用則用,能征則征。除了又擴軍五萬戰兵之萬,更是挑了三萬老卒交由達奚編練水軍。
這是個大功程,絕非一蹴而就可成,也絕非短日內就能見功,不然之前達奚就不會耗費整整一年多,才操練出了一衛(五千)敢下水的水軍。
雖說達奚水戰精驗頗足,但之前在奚康生麾下只多也就統領的一千多水軍。之前那五千都已讓他感到極為吃力,何況又突然增加了三萬?
如今又值戰時,李承志手下可堪大用又能信任的無一不是身兼數職,身邊連個得力的幫手都無,可想而知達奚的壓力有多大。
如此才有達奚但有為難或不解,無論大事小事都會尋李承志問計。所以遠無李承志說的這般不堪,不過是與達奚表示親近的玩笑話。
“有崔景茂這個任過水軍司馬的老吏相助,著實讓人輕松不少,故而今日并非是來勞煩國公,而是有樁喜訊……”
說著,達奚又從懷中掏出一封密信。
李承志接過掃了一眼,先是驚奇,而后又露出一絲喜色。
信是鎮守薄骨律的李會以八百里加急送來,一看這古怪的措詞,就知是密諜司翻譯過來的密文。
但信卻不是密謀司寫的,而是西部敕勒中最大的部落首領鮮于慶。
他也是無意中聽達奚提到,四年前奚康生率軍征討高肇時,達奚曾授奚康生之令,往羈縻于薄骨律以北,沃野以南,邊墻以西的西部敕勒中安撫,以免被高肇所用。
奚康生威震北地,聲名在外,鮮于慶極為仰慕,連帶著對達奚這位奚康生的私生子也甚是禮遇。再加達奚忠厚,性情敦直,也不知二人怎么看對了眼,竟成了八拜之交。
得知這個消息后,李承志腦洞大開,讓達奚試著寫封信,看能不能說動鮮于慶歸附。
其實只是試一試,李承志的目的是試著能不能買通西部敕勒,若哪一日北攻六鎮之時,敕勒部能袖手旁觀,兩不相幫即可。
條件也很豐厚:若鮮于慶答應,他就會在薄骨律置市,甚至鹽鐵都是互市的范圍之內。
畢竟自柔然反叛,高肇半征至今,西部敕勒與朝廷的互市已整整斷了六年之久。絲麻之類還可以用皮毛代替,鹽、陶等只能高價從薄骨律、沃野等軍鎮高價購買。
最高的時候,一只大羊才能換兩三斤鹽。
而便是如此,也只斷斷續續的持續了兩年不到。先是六鎮大亂,而后是李承志數破薄骨律,屢次兵臨狼山。自那時,西部敕勒只能在戈壁的鹽堿灘中找鹽。
那玩意不但苦,還有毒……
如今一聽所向披靡,連敗名將奚康生的李國公要在薄骨律互市,鮮于慶自然大喜。
何止是兩不相幫,鮮于慶甚至主動提出:只要李承志給的價碼夠高,他只需數月就能征集上萬騎兵,助李承志征戰。
答應的如此隨意,更好像無緣無故的從天下砸來的餡餅,但李承志卻信了七八成。
一是元遙接替奚康生都督六鎮之后,一改懷柔的政策,對兩部敕勒盤剝日甚。
主要還是因為敕勒族是天生的騎兵,元遙自然不會放過這么好的兵源。
但敕勒部被高肇坑過一次,近萬族人被騙去高奴縣挖火油,最后全被薰死在了金明郡。所以一聽要征兵,便一百二十分的反感。
而不等元遙反應過來,便舉族往西遷徙了數百里,更接近武威的地方。
當時李承志無瑕顧及,只能聽之任之。元遙更是不敢派軍深入西海腹地,倒是讓敕部休生養息了好幾年。
二則此消彼長,朝廷勢微,兩方又打的如此激靈,身為數萬帳的部族首領,自然蠢不到哪里去。知道遲早都要做出選擇,更知道下注要趁早的道理。
所以跟李承志提條件只是借口,鮮于慶在隱晦的表示敕勒部的臣服之心。
東邊不亮西邊亮,真是意外之喜。
倒不是貪圖敕靳族的騎兵。
如今只關中的降卒就近有二十萬,李承志自己的兵源都多到用不完 他高興的是:休生養息了數年的敕勒部中牛羊定然不少,可以用鹽鐵麻陶換成充作軍糧。
只鮮于慶一部就近有六七萬帳族眾,牛羊千萬都有余。怎么也能買來個兩三百萬頭。
當然,差的還很遠。但蒼蠅蚊子都是肉,這半年來李承志為了糧食幾乎愁光了頭發,哪怕是看到一截草根他都會瞅一瞅,是不是能吃。
又想到既將有源源不斷的糧食從河東送來,李承志心情更好:若無意外,今冬過后,便是西海與朝廷的轉折點。
自己的勝算更大了……
“孝先!”
“仆在!”
“傳令李會,令他接令即日出使敕勒西部,與鮮于慶磋議互市之事!再傳令涼州,知會大伯盡快籌集鹽、鐵、絲、陶等物,運至薄骨律……再予信中知會他二位,務必與落雪之前達成首市,無論馬匹、牛羊,或是皮毛,敕勒部有多少便換多少……”
“諾!”
待李孝先轉身下城,李承志又溫聲笑道,“此事之所以交予大伯與李會,皆因薄骨律與武威占地利之便,你莫要多想。”
達奚再是短視,也知孰輕孰重。
再者李承志向來賞罰分明,更有考功詞記錄在冊,達奚招撫西部敕勒的首功是無論如何也跑不掉的。
而如今正值戰事關鍵之時,放著好好的兵不帶,數萬大軍之統帥不當,跑去與胡族互商?
況且水軍正是初建之關鍵,離了誰也不能離了他。達奚頭吃腫了才會和李會、李始良爭功。
“是你想多了才對!”
達奚頭搖的波浪鼓一般,“我生怕你換個人來督建水軍,再令我去領軍,怎會多想?”
“放心,不會換的!”
李承志笑著解釋道,“我恨不得明年開春就遣水師下河,順渭水南下,進擊洛京,怎會舍得將你換掉?”
“開春肯定是不行的,至多也就教會水卒操船、行軍、擺陣,無論如何也要操訓、演戰半年才可堪一戰。故而最早也要到夏收之后,立秋之時……”
看達奚認真的模樣,李承志不由自主的笑了起來:“好,就等明年立秋……”
笑聲未落,又聽身側的李聰提醒道:“郎君,來了!”
李承志聞言一頓,瞇起雙眼往城下望去。
他與達奚說話的時候,太陽就已躍出地平線,此時天光大亮,看的極為真切。
約數里外,一隊車馬足有百多駕,正順著渭水南岸緩緩向長安城駛來。
還真是經不起念叨?
剛剛才想到河東的糧草,不過兩刻,就到了眼下。
李承志喜笑顏開,又掌一擊,朗聲笑道:“你便是再忙,也不過耽擱兩三刻的時間,不如隨我下城相迎?”
達奚雙眼一亮,伸著脖子往城下瞅去。看到那一隊車馬,又疑聲問道:“方才我尋到衙中,才知天都未亮你便出衙登城。我還以為你心血來潮,在視察城防,原來是在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