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三六章 眾人皆醉我獨醒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魏春

  天色漸明,晨曦照亮大地。

  一道長碩的身形在前院中趨移騰挪,矯若驚龍,勢如猛虎,不時發出吐氣之聲。

  打了幾趟,后院中升起了炊煙,肉粥的香味彌漫開來,李承志頓覺食指大頓。

  見他收起了架勢,李承學才湊了過來:“二哥打的是什么拳?”

  軍體拳。

  這是大學軍訓的時候學的,他百無聊賴,心血來潮,才想著拿出來練練。

  于這個甩刀弄槍的年代沒用,李承志也就懶得說。

  “要用早膳了?”

  “非也,是涇州來了急信,父親命我來喚二哥!”

  涇州?

  該是北鎮才對。

  “好!”

  李承志應了一聲,急匆匆的趕往中院。

  來的是李豐手下的一個頭目,胡子拉茬,風塵仆仆,可見有多急。

  見到李承志,他連忙遞上皮封。

  李承志端詳一陣,見火漆完好,暗號也對,才拆開了信封。

  別人看就跟天書無疑,但這套暗語是李承志創出來的,自然一看就懂。

  信中主要說了三件事:

  一、高肇率大軍至沃野不久,原本風起云涌,暗流涌動的北鎮突然就風平浪靜。

  二、柔然日漸勢弱,不出意外,立冬之前應會退兵。

  三、自李承志予陳倉大勝,不再從金明郡采運火油,高猛便偷偷摸摸的接過了這件差事。

  連日繼夜,爭分奪秒,生怕漏掉了一點油腥,更恨不得將那幾座出油的大湖挖穿,連一粒泥沙都不愿錯過。

  但月余前,高猛突就令人填埋了數座大湖,只留其中一座,而后又引河水將其灌滿。

  正當李豐絞緊腦汁的欲一探虛實之時,湖邊突就多出了一伙來歷不明、形跡可疑的陌生人。自稱是商賈,拿的卻又是沃野鎮衙頒發的令信。

  整日無所事事,只泛舟于湖上。若有人好奇之下問起,又稱是在捕魚。

  捕個毛?

  那座湖里放頭鯨魚進去都得被毒死,連草都沒有一顆。

  再算算時間,真相呼之欲出:那伙人十之八九是高英派去采集火油的密探……

  李承志越看越是輕松,不知不覺之間,嘴角便噙出了一絲奸笑。

  李始賢好奇的抓耳撓腮,湊上去瞅了一眼,卻是一臉懵逼。

  每一個字他都認識,但合在一起就狗屁不通了。

  好在他敢問:“何事?”

  不算什么絕密,李承志也未隱瞞,娓娓道來。

  “如今之六鎮是積重難返,絕非一朝一夕可解。不過是懾于大軍之威,不論是鎮將之類的軍頭,還是地方豪強,不得不暫時蜇伏罷了。

  以兒子預料,高肇定會憑此機會,或是拉攏收買,或是挑拔離間,使朝廷與豪強、鎮民之間的仇怨更加激化。只待時機一到,只需一把火,六鎮就會如火藥一般,炸個底朝天。”

  “至于柔然退兵,則是必然。畢竟遠征數千里,且后背還有高車與高昌這兩個心腹大敵,是以丑奴也不敢盡遣大軍,與朝廷來個魚死網破,也就只能見好就收……”

  “不過要提醒大伯與李松早做準備,以免柔然欺軟怕硬,回軍途中再襲西海!”

  “那夏州呢,高猛為何突就填埋了油湖?之后于湖上泛舟的又是何人?”

  一提這個,李承志就想笑。

  “那泛舟之人,應是元暉的暗衛,十之八九是受太后之令,去采火油的。但不知怎么走漏了消息,被高猛提前一步得知,來了一手拋磚藏玉!”

  若論諂媚諛巧,元暉自然是一把好手,但若論陰謀算計,運籌帷幄,高肇能給他當祖師爺。

  怕是高英這里剛有決議,元暉都還未接到秘詔,給高肇和高猛通風報信的人就已經上路了。

  高肇也是膽大,為何就能算定自己即便識破,也絕不會告密?

  雖一時猜不出高肇的用意,但李承志至少知道,高英和元英怕是鼻子都要氣歪了。

  辛辛苦苦一場算計,到頭來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不,該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得不償失才對。

  看他隱隱得意,李始賢暗暗腹誹:若論陰險狡詐,比起高肇你也是不逞多讓。混水摸魚,無中生有,借刀殺人的詭計用的爐火純青。

  只是一紙假秘方,就讓高英、元英并朝廷皆以為你已如猛虎去了爪牙,蒼蠅折了利翅,再無威脅。

  只是幾座油湖,就激的高肇鋌而走險,心甘情愿為你開路?

  心中佩服不已,李始賢又疑聲問道:“予岐州時,你就稱夏州的火油被你采之一盡,至少也需六七年光景,才能復往日盛況。那之后高猛挖的又是什么?”

  李承志悵然一嘆:“兒子當初說的是憑尋常之法,哪知高猛如此心狠,竟拿人命不當人命,恨不得將地底挖穿?”

  其余皆不論:石油這東西可是會揮發的,不管揮發出來的是哪種氣體,沒有一種是沒毒的。

  挖的越深,離地表越低,有毒氣體的密度就越高,以這個年代的手段,根本無法有效防護,也就只剩拿人命填了。

  李始賢悚然一驚:“豈不是說,但凡你交予朝廷的秘方被高肇得知,他就能制出雷器?”

  哪有那么簡單?

  李承志斬釘截鐵的搖著頭:“欲制雷器,需此物藏至地底經年累月沉積,待最輕之油浮于水面,再集之多番熬煉,才能煉出清油。

  但高猛急攻近利,耐不得久等,挖出來的盡是泥沙。任他百般熬煉,煉出的也是重油,只多用來放放火,或是制些火箭。”

  那也很厲害了。

  一想起那火箭如附骨之蛆,連鐵甲都能引燃的情景,李承始賢就不寒而栗。

  “父親放心,油湖每挖深一尺,每日枉死之人命便會多上幾千,高肇和高猛耗不起的,故而采不了多少!”

  每日……幾千?

  任李始賢自問心堅似鐵,依舊被駭的額頭冒汗。

  “如此罔顧人命,高肇就不怕報應?”

  但凡有些見識之輩,誰會信這個?

  包括父親,也不過是有感而發。

  心中感慨,又見李始賢哆嗦著嘴唇,似是欲言又止,卻又不敢說的模樣,李承志稍一狐疑,頓時了然。

  “并非兒子視人命如草芥,也更非自大狂妄,冷看高肇坐大。而是就算我賭咒發誓磨破嘴皮,也無人會信我的話!”

  李承志冷笑著,神情說不出的譏諷,“如今無論太后,還是眾輔,皆認定我懷恨在心,但凡我說句高肇會反,就會當做是我構陷報復之語……

  若是以往,我孑然一身,自是無所顧忌,定會秉筆直書。便是太后與朝廷不信,至能也能讓高猛收斂一些,少死些人命。

  但如今父母兄弟皆在京中,偏偏兒子勢單力薄,若高肇暗施冷箭,我如何防備?是以只能裝聾做啞……”

  乍一聽,好有道理。好像是一家拖累了李承志一個人。但知子莫說父,李始賢豈能不知李承志是何居心?

  這分明就是擺出來讓朝廷看的:如今我父母、兄弟、姨嫂、侄女等等所有親眷皆在京城,再拿什么理由說我有居心不良,或是有不臣之心?

  偏偏又不能點破,李始賢只是恨恨罵了一句逆子。

  “那以你之見,高肇何時會起事?”

  李承志搖了搖頭:“世事無常,千變萬化,是以兒子也不好說。但若不出意外,或是臨冬之時,或是來年開春,或是北地諸州,或是六鎮必亂……”

  是以,若高肇真欲大逆不道,定是不愿朝廷休生養息,而是越亂越好。

  正暗中猜忖,又聽李睿的門外秉道:“家主,郎君,崔尚書來訪!”

  崔光?

  這老倌兒來做什么?

  無事不登三寶殿,定非沒什么好事。

  李始賢也是這般想法,沉吟道:“為父去會他便是,就稱你久病未愈,見不得生人!”

  “今日初六,此時該是朝會正酣之時。他身為尚書,焉能棄參朝而不顧,跑到城外?故而定是授詔而來,若見不到兒子,定不罷休!”

  李承志悠悠的吐了一口氣,“若真讓他無功而返,下次來的,怕就不是尚書了!”

  李始賢不由的冷笑了一聲:難不成,還能是太后?

  “那你去吧,就稱為父病了!”

  “也好!”

  崔光拿著帕子抹著額頭上的汗,一肚子的火氣。

  李承志簡直是魔障了,好好的放著內城的國公府不住,非要跑到這亂葬崗來?

  怕來的稍晚,李承志就可能會跑進邙山里尋僧問道,覓徑探幽,故而五更不到,崔光就起了身。

  又顛簸了十幾里,骨頭架子都要散了。

  所以一見李承志,他先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抱怨:

  “便是守喪,又何需搬至城外?你若真有孝心,為何不予李始良墳前結廬?

  也莫予我狡辯你已心灰意冷,此生再不愿為官,故而三請三辭,不但搬離了國公府,連一應勛爵都要辭去。你這分明是故作委屈,生怕太后和朝廷不夠丟人現眼?惺惺作態,裝腔做勢,真是不為人子……”

  就如狗血淋頭,罵的李承志張口結舌,愣住了一樣。

  這老頭吃槍藥了吧?

  你以為我是裝腔做勢,不過只是怕京中生亂,來不及跑而已……

  李承志暗暗腹誹,依舊滿臉堆笑,請著崔光落座。

  崔光又發現了不對。

  中堂上貼著一副字,他一眼就能認出是李承志的筆跡。但與以往相比,少了許多銳利,多了幾分敦潤。

  崔光本就是此道大家,深信以字觀人,以字養性,再看內容,更是皺起了眉頭: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字是好字,詩更是好詩,堪稱佳作。但爺爺為何越看越是氣悶?

  滿篇透著“眾人皆醉我獨醉,眾人皆濁我獨清”之意。

  這也就罷了,隱約之間,好似還藏著幾絲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意味。

  說直白些,就是認命……

  再想想這數月以來李承志的遭遇,及他回京之后的姿態,崔光眉頭止不住的跳動:這小賊,怕不是真就心涼意冷了?

  忍了又忍,終是沒忍住,崔光張嘴就罵:“反復無常,出爾反爾,真是無恥小兒?”

  你是點你家房子,還是拙你家祖墳了,大清早的你至不至于?

  李承志斜著眼睛:“便是問罪斬頭,還要明正典刑。平恩候進門便這般大罵,好沒道理?”

  “道理?好,老夫就予你好好講講道理……”

  崔光抖著胡子,捊著袖子,舌頭上就像裝了彈簧,

  “‘天行徤,君子以自強不息’去了哪里?

  ‘運淺不可喪志,時事不可盡倚’去了哪里?

  堅韌不拔之志去了哪里,玉不琢不成器卻了哪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又去了哪里?你立個鳥毛的志……”

  一頓唾沫星子亂噴,指頭都快要戳到李承志鼻子上了。

  他哭笑不得:就因為這篇《陋室銘》與去歲七夕與殿中所作的那篇《立志賦》背道而馳,你就要罵我反復無常?

  那時是什么情形,如今又是什么情形?

  本是他有感而發,隨手寫出來的。但不論父母,還是兄弟,都說寫的好,一眾姨娘與嫂嫂更是贊不絕口,一時高興,他索性掛到了中堂。

  誰想,還能召來一頓噴?

  知道崔光是好心,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李承志也不惱,只是笑吟吟的任他罵。

  他越是淡定,崔光就越是氣惱,要不是還殘存著一絲理智,知道連李承志的一只手都敵不過,他早就上手了。

  越罵越是火大,偏偏李承志臉厚的塞城墻,根本無動于衷。

  反倒將崔光氣的不輕,罵到最后,索性大袖一揮,轉身就走:“堅子不足為謀,氣煞老夫也……”

  嘿,怎么就走了?

  “尚書留步!”

  李承志忙不迭的往前一攔,笑吟吟的問道:“太后遣尚書走這一遭,難不成就為了罵李某一頓?”

  這個小賊,竟猜的這般準?

  崔光停下腳步,氣哼哼的斜著眼睛:“問了你會如實相告?”

  “你不問,怎知我不會說實話?”

  李承志扯著他的袖子,連拉帶拽的將來按在堂椅之上:“尚書與我有些時日未見,便是喝杯酒水,敘敘舊也是好的!”

  崔光看似怒氣不減,不情不愿的坐了下來。

  “太后讓我問你,除了夏州金明郡,何處還產火油。你若說有,我就洗耳恭聽。你若說沒有,我也不會深究。這就回宮,如實向太后很秉明……”

  原來是為此而來?

  一想到李豐急報中所言,李承志就有些惱火。

  便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高肇和高猛也太不擇手段了些。

  他稍一沉吟:“不瞞尚書,某翻遍古籍,就只兩處略有提及。其一為《易》:象曰,澤中有火,上火下澤。其二為《漢書》:高奴(屬夏州金明郡),有洧水,可燃!

  前者已不可考,但后者直指高奴縣,而除此外,再無跡可循。”

  崔光眼睛一瞪:“如此說來,豈不是它處并無此物?”

  “尚書莫急!”

  李承志左右一瞅,看到案上的筆墨,順手拿了過來,給崔光演示。

  “尚書請看,洧水雖藏于地底,但就如暗河,分流四處,是以高奴只是其一。但以我估計,其多埋于千尺之下,故而非人力可采。”

  “聽你之言,便是金明郡,那火油也非只這一湖之限?”

  “一湖?”

  李承志裝模做樣的皺起了眉頭,“該有七八湖才對,且散至三四鄉之廣,何來一湖所限之說?”

  “那為何元暉遣人尋探,就只查到了這一處?”

  “那我就不知道了!”

  你不知道個鳥毛?

  一看李承志笑的如狐貍一般,崔光就知他沒有說實話。

  若非李承志,天人就無人想到這洧水……哦,這火油可用于戰事,更可制出天雷那般的利器。且當初便是他親至金明郡尋查探訪,才物盡其用,故而這天下再無比李承志更知之甚詳之人。

  他說足有七八處,那就定是有七八處的。

  如今的元暉自身難保,自是不敢欺瞞太后,說直查到一處,那肯定只查這一處。

  那時何處有差?

  腦中閃過了一道靈光,崔光猛的就想到了高猛。

  他頓時恍然大悟,知道李承志為何笑的那般奸詐了。

  這小賊分明就是在暗示自己,是高猛做了手腳。

  但高猛要這東西有何用?

  想到這里,任是崔光修煉的快要成精了,臉色也禁不住的一變:如今舉朝皆知李承志曾予太后秘奏,高肇必反……

  心里轉過七八個念頭,就連崔光一時都拿不準,到底是李承志為了誣陷高肇,故而有意誘導予他。還是真就如墻上這賦中之隱意:眾人皆醉他獨醒?

  碰上崔光審視而又懷疑的目光,李承志暗暗一嘆。

  就連如今與他關系最近,最信任他的崔光都如此,可見太后、諸輔,及這滿朝文武?

  怪他自己:仿佛影帝附體,戲演的太過逼真,如今連他自己想找絲破綻出來,竟都無能為力。

  也怪高肇:能權傾朝野,今眾元氏宗室恨其入骨,卻依舊屹立不倒,又豈是易予之輩?

  論起手腕、心計,自己終是要比高肇差上一籌。

  不然何至于次次都是棋差一步?

  罷了,就當積些陰德,也更為以為少些障礙,至于有沒有人愿意信,那就由不得自己了。

  李承志悵然一嘆:“言盡于此,只求尚書向太后代一句話:只要關中不亂,這天就塌不下來!”

  說到這里,崔光自是無意久留。告辭了一聲,匆匆離去。

  一路上,他都在疑神疑鬼:李承志莫不是又在嫁禍高肇?

  連他都如此,何況高英、元澄、元嘉?

  就連劉芳與游肇都是將信將疑,其余幾位更是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就差直言李承志賊性不改,亡高肇之心不死。

  “不論真假,還是應再遣暗衛,予金明探訪。嗯,這次讓元暉親自去,務必仔細!”

  元澄連聲應諾:“太后圣明,臣稍生便予元暉傳詔!”

  高英微一點頭,又看著崔光:“尚書又是如何看出,李承志確有隱退之心?”

  何需看?

  崔光暗暗氣惱,將李府中堂上的那篇賦詞念了一遍。

  游肇脫口便贊:“好詩!”

  劉芳也是深以為然,不住的點頭。

  元澄與元嘉對視一眼,前者臉上只是稍顯可惜之色,后者則是隱隱心憂。

  詩自然是好詩,但隱意不言而喻。但凡對詩詞稍有涉獵之輩,一聽便知。

  而且這比什么三請三辭都要有用的多。

  再往殿上看去,只見高英一聲長嘆,似是深為惋惜。但已不見如昨日那般似是隱隱惱怒,反倒是頗有幾分安之惹素的意味。

  “既然他忠誠體國,節勁凌霜,便如他所愿,任城王!”

  “臣在!”

  “稍后便下詔,將劉騰舊宅收回太常,擇臣再賜!”

  崔光心中一凌:再下一步,太后怕不是要收回婚契?

  李承志啊李承志,老夫看你還能醒到何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