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三十四章 我知道個錘子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魏春

  原以為棘手無比的難題,竟然就這樣解決了?

  不論其它,李承志麾下這四千余兵卒,八成以上是朝那青壯。這些人跟著李承志是要去打仗的,怎會沒有傷亡?

  都是族中青壯,死一個便少一個,誰不心疼?

  但一眾朝那鄉紳不但沒吵沒鬧,沒急沒怒,竟還主動替李承志考慮起來?

  這人和人,果然還是有區別的……

  眾人散去,張敬義還在生悶氣:“一群愚夫,真是不識好歹!”

  郭存信頓時失笑:“人性最是經不起揣摩……父子、夫妻、兄弟之間,因利生隙,乃至絕裂反目者也不鮮見,何況外人乎?你又何必生怒?”

  張敬之聞言一頓,詫異的問道:“這不像是你能講出來的?”

  郭氏經儒傳家,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才是其立世的根本,而他剛剛這一句,卻近似法家之言?

  說有違悖論也不為過。

  “是承志!”郭存信笑道,“也不知他是如何悟出來的!”

  是李承志?

  張敬之心念微動:“人性最是經不起揣摩?這話聽著還頗有道理!”

  郭存信哭笑不得。

  剛還說人和人是有區別的,這轉眼就來了?

  放自己身上就是悖逆之言,換李承志就成頗有道理?

  我要講出后半句,你就不會這樣想了:所謂的忠誠,只是因為背判的籌碼不夠。

  這是將荀子的《性惡論》歪曲到了極致,認為只要利益足夠,就沒有不敢背叛他的人。

  都沒人教過他,他是如何學來的?

  郭存信嘆了一口氣,岔開了話題:“今日這一戰委實離奇,若不是有延容公(張舒)佐證,打死我都不敢信。

  前兩次也就罷了,還能稱之為運氣使然,但這一次呢?

  近萬人的大戰,也能歸結于運氣?”

  “哪有回回大勝都靠運氣的?”

  張敬之失笑道:“他這次大勝,看似不可思議,實是理所當然……既使李文忠沒有棄戰而逃,而是選擇死戰,結果最終還是一樣。有差別的,無非便是折損不會這般懸殊,俘敵不會如此之巨……”

  頓了頓,他又悵然一嘆:“不說那李文忠,便是換成我,對上你這外甥,也只會是落敗的下場!”

  郭存信聞言大喜:“這么厲害?”

  “不是他厲害……嗯?他也確實厲害!”張敬之解釋道,“說白了就是拿錢拼,拼配裝,拼士氣,拼后勤,而且他還占著大義……敢問那劉慧汪拿什么和他比?

  遑論一伙反賊,便是朝廷,也不可能如他這般孤注一擲。難道打完這一仗,以后的日子就不過了?兵不是這樣養的,長久不了的……”

  郭存信暗暗松了一口氣。

  這應該才是張敬之、楊舒等人欣賞李承志,以及認為他絕不可能生出不臣之心的根本原因吧?

  因為李承志只負兵事,既不養民,也不占地,所有給養全靠募捐,而且這馬上又要背靠官府了。一旦失了這層大義,斷了給養,他這兵就如無根漂萍……

  但真長久不了嗎?

  還真不一定。

  天知道李承志這如流水一般花出去的錢是從哪里來的,而且也并非是有去無回。

  不看眨眼間,他又換來了上千匹的戰馬?

  那隕鐵刀,也絕不會是李承志所說的“頂把百多把”。

  這外甥嘴里就沒一句實話。

  不過好在他心志堅定,目光更是長遠,不會輕易被他人蠱惑,更不會甘心受他人擺布。

  也不一定非要造反,博個馬上封候豈不是更好?

  春寒料峭!

  天色微亮,東天已泛起魚肚皮,一陣白過一陣。

  樹枝、草葉上掛滿白霜,城頭石甕里的水還凍著一層薄冰。

  幾個兵卒哈著白霧,將槍夾在懷里,在城頭上來回走動,用來驅寒。

  還有幾個轉著絞盤,準備打開城門,放農夫出城耕種。

  也不是誰低呼了一聲:“來了……”

  所有兵卒全停了下來,探首往東張望著。

  迎著晨光,只見一道白龍影影綽綽,蜿蜒數里,正向縣城行來。

  隱約還能聽到車轍碾破薄冰,戰馬嘶鳴的聲音。

  “果真來了?”幾個士卒一陣歡呼。

  “不想挨鞭子就噤聲!”什長幾聲喝罵,連踢帶打的攆著兵卒,“還不趕快開門……你們兩個,快去縣衙報信……”

  城墻上一陣雞飛狗跳,轉眼又沒了聲息。

  幾個兵卒眼神狂熱的看著越來越近的隊伍。

  一伙剛出城門,拉著牛擔著犁的農夫,也下意識的停下了腳步。

  當第一絲晨曦破云而出,大地如同被潑灑了一層金光。太陽照在槍尖上、白甲上、戰馬上,直至顯出整支隊伍的輪闊。

  “白的……是白甲兵……白甲兵回來了……”

  “看,車后還有人,穿的可不是白甲,還被綁著手……”

  “不是我們的人,是俘虜……這是勝了?”

  “勝了?勝了……”

  一伙農夫歡天喜地,扔了手里的東西開始大喊大跳,連牛被驚跑了都不去追。

  “哈哈,這次可不是我們喊的……”一個士卒怪笑一聲,擠到什長身側,又高興又激動的問道,“果真是大勝,俘虜怎的這么多?”

  “爺爺如何知道?”什么笑罵一句,手撐涼棚,使勁的探望著。

  看這陣勢,竟似比出征前的人數多了兩三倍?

  難不成這一戰光是俘虜就有五六千?

  什長頓時失笑,怎可能……

  有農夫進城報喜,守門的兵卒也不阻攔,隨即,城內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大軍得勝歸來的消息,整座縣城,就跟炸了鍋一般,街頭上站滿了人,全都叫嚷著要出城迎軍。

  郭存信有些頭痛。

  怪不得李承志在急報中反復強調,盡量不要聲張,以免引起混亂。

  好在早有防備,天也已大亮,若是夜里,指不定就得被踩死幾個。

  “封閉四門,但可許百姓登城觀望……”

  張敬之早就經多了,一點都不奇怪,給守城的軍頭交待了一聲,又轉頭看著一眾鄉黨,笑吟吟的道:“諸公,可愿隨我出城迎軍?”

  眾人齊應:“自是愿意!”

  也有人在奇怪:這張敬之怎的突然就大度了起來,竟然沒有因昨夜的事記仇?

  可能是因為大勝之故吧……

  三四十個鄉黨士紳簇擁著張敬之和郭存信,浩浩蕩蕩的出了城。

  獻三牲、祭天地、拜社稷、告宗廟、謝兵主……

  這一套折騰下來,便已到了正午,李承志渾身都是汗,感覺比打仗還要累。

  但入鄉就要隨俗,出征時還能以猝然迎敵的借口躲過去,得勝歸師后,這一套是無論如何都免不了的。

  好在只是一縣之地,李承志底氣也夠足,不用獻俘。不然這套禮儀至少得做三天。

  中午又是酒宴,好在李承志以俘虜太多,要盡快安排扎營為借口躲了過去,只是與每人淺淺喝了一杯。

  即便如此,也是至少兩斤下肚,感覺腦子里昏昏沉沉,頭一歪就能睡著。

  這連夜行軍,真不是一般的累……

  好不容易應酬完,趁著張敬之禮送鄉紳的空子,李承志將郭存信拉到一邊,低聲問道:“那楊舒,為何對朝那的情況這般清楚?”

  他整整想了一路。

  若說楊舒對涇陽、對胡氏了若指掌還能說的過去,畢竟他也一郡之丞,以有心算無心,在胡鐸、胡家安排幾個眼線也能說的過去。

  但對朝那、甚至是對自己這般了解,就像放了一對眼睛在自己身上一樣,就實是不好解釋了。

  其余不論,一把刀能換十匹馬的事情,他是怎么知道的?

  那時的胡保宗還在高平鎮呢,不可能只為這一件小事,還要專程給家里寫一封信。

  想來想去,李承志只能猜測,除了胡保宗,自己身邊還有人在給楊舒通風報信,而且是極親近的人。

  “你不知道?”郭存信詫異的看著他。

  我知道個錘子?

  李承志差點罵出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