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46章 皇帝所想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秦五百年

  這是他的戰略計劃,要是西域最大的國家成為藩屬國,秦國在西域的影響力更大,能起到示范效應。

  以后再對西域進行文化輸入,讓駐軍娶當地女人為妻,持續進行民族同化,增強西域人對華夏的認同感,最終把這些國家納入秦國版圖。

  嬴子嬰所希望的,不是像原本歷史上的漢朝那樣,在西域設立都護府就行了。

  他還要將西域的人徹底同化,納入華夏文明體系,讓西域跟中土那樣,使用統一的文字、度量衡、貨幣,采用相同的禮儀,讓西域人認同大一統的民族、國家。

  這一步完成后,再通過西域,把華夏文化傳播到更西邊。

  天下沒有不亡之國,朝代更替是正常現象,只有文化才是永恒的,不會因為朝代更替而改變。

  歐洲也有許多大民族,比如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

  但是,以本民族為主體的地區,卻沒有統一成為同一個大國家,歐洲分裂成很多個小國,就是因為沒有統一的文字、度量衡、貨幣,當地人沒有大一統的觀念。

  阿拉伯地區同樣如此,當地許多國家同樣是以阿拉伯人為主,卻無法將這些地區集合成一個國家。

  聽著皇帝的話,陳平、鄒離都感受到皇帝那巨大的雄心,不愧是雄才大略,兩人很快明白了皇帝的意圖。

  鄒離作揖道:“陛下,臣定當不辱皇命!”

  陳平道:“陛下雄心壯志,臣定當竭力輔佐。”

  月氏國東邊與匈奴地盤交界處,這里有一片草原。

  四月十八這天,秦軍和月氏軍隊從這里出發,尋找匈奴人決戰。

  在出發前幾天,秦軍已先派出小股偵察兵,偵察對面情況,確定了匈奴兵營地所在位置。

  這次聯合出兵,兩萬騎兵直奔營地,秦軍在前,月氏兵在后。

  東邊七十里處,匈奴營地,匈奴右大都尉蒙博利就在這里。

  在冒頓給他的五萬軍隊中,他在這里部署有兩萬軍隊,另外一萬在月氏國東南邊,還有兩萬部署在羌地北邊。

  因為冒頓把主力部署在東邊,造成西邊這里兵力比較空虛。

  這天,匈奴人正常起來。

  不久后,有士兵來報,西邊發現有秦軍和月氏軍隊。

  蒙博利集合軍隊,要跟來敵血戰。

  一個時辰后,秦軍、月氏軍抵達匈奴營寨前方,只見匈奴兵已列好陣勢。

  太陽高高升起,照耀在數萬年輕的臉龐上。

  在這里,即將進行騎兵與騎兵的對決。

  余州跟烏勒質說好,等秦軍正面突破取得優勢后,月氏軍隊從兩翼出擊。

  面對著匈奴兵,月氏士兵即使裝備的鋼刀,仍然不免有恐懼之心。

  只有秦軍在率先出擊,這些士兵才能壯著膽子出擊。

  一萬秦軍集合起來,余州抽出鋼刀,大聲道:“弟兄們,可惡的匈奴人就在前方。現在,殺死是雙倍軍功,是我們立功封爵的大好機會,為了大秦朝廷、為了我們自己,勇猛殺敵。”

  隨后,如狼似虎的秦軍,向匈奴兵發起沖擊。

  在秦兵眼里,對面的匈奴兵就是軍功,現在是雙倍軍功,他們他要拼命殺敵,爭取封爵、升爵。

  不久后,雙方交戰。

  蒙博利同樣派出一萬人迎戰。

  跟匈奴兵相比,秦軍在士氣、武器方面占有優勢。

  雙方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激戰一段時間后,傷亡數量高于秦軍的匈奴兵擋不住了。

  蒙博利不得不增派五千人加入作戰。

  因為還有一萬月氏兵還沒有出戰,蒙博利不敢把全部人都派出去。

  結果,匈奴兵仍然抵擋不了秦軍。

  在遠處觀戰的月氏士兵們,他們心潮澎湃,秦軍真是勇猛,不愧為虎狼之師,要是沒有秦軍,哪怕給他們裝備鋼刀,都未必敢于跟匈奴死戰。

  “匈奴主將在那邊,給我沖!”

  余州率領部下們,向蒙博利方向發起沖擊。

  到了這個時候,蒙博利不得不讓全部人投入戰斗。

  但是,他的人剛全部出擊,那一萬月氏士兵出擊了。

  激烈的戰斗進行了小半天,在以秦軍為主、以月氏兵為輔的聯合作戰下,匈奴軍慘敗。

  最后的結果是,蒙博利率領千余殘兵逃跑。

  這是一場暢快淋漓的大勝利。

  經過統計,共斬殺匈奴兵18785人,其中八成為秦軍斬殺。

  秦軍戰死3817人,重傷五百余人,月氏兵戰死4754人。

  戰死的秦兵,主要是在前期作戰,后來取得優勢后,特別是月氏軍隊加入作戰后,傷亡率大幅減少。

  月氏兵親眼目睹了秦軍的勇猛作戰,回去月氏國后,向很多人說起,很快傳遍了月氏國、傳遍西域。

  大秦的國威,在西域進一步增強。

  兩天后,在羌地的楊喜,同樣率領出征。

  三萬秦軍騎兵,在羌地以北尋找匈奴兵決戰,花費了五天時間,找到了其中一萬匈奴兵,斬殺其中九千余人,剩余數百匈奴兵狼狽逃竄。

  因為后勤供給問題,楊喜不敢走太遠,獲得勝利后返回羌地。

  五月初八,咸陽,這里在舉行朝會。

  太子贏文廣也參加朝會,坐在皇帝旁邊。

  西邊勝利的消息,已經傳到了這里。

  中尉佟威道:“陛下,臣以為,可讓楊喜將軍率軍出擊,把羌地以北地域奪取,納入大秦國土。”

  羌地以北,就是后來的河西走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衛尉周允道:“臣附議,若羌地以北納入大秦掌控,前往西域會更便利。”

  有多名臣子附議。

  嬴子嬰沒有立即拍板,對旁邊的太子道:“太子,你覺得如何?”

  他要讓太子勤于思考,多多磨練。

  十一歲的贏文廣開動腦筋想了想,說道:“父皇,兒臣認為,要是被羌地以北地方奪取,縮短了秦地跟西域距離,是有很大好處。不過…”

  他稍微停頓一下,繼續道:“現在秦軍主力集中在東邊,父皇說過,先收復諸夏之地,再跟匈奴決戰。所以,兒臣認為,現在還不是奪取羌地以北地域的時機,等剿滅劉邦、項羽這兩個叛賊,再作定奪。”

  兒子年紀雖然不大,卻懂得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子嬰高興,露出微笑。

  他面向眾臣,朗聲道:“朕認為,太子言之有理,諸位卿家可有異議?”

  這下,臣子們沒有不同意見了。

  散朝后,子嬰跟兒子回到后宮。

  麗妃阿絲娜前段時間已經生了孩子,仍然是女兒,目前已經半歲了,取名為贏若櫻。

  小女兒贏若櫻,看起來就是混血種人,既不很像母親,也不很像父親。

  看著皇帝牽著兒子的手回來,馮幽蘭歡喜得緊。

  自從兒子被立為太子后,母憑子貴,馮幽蘭在后宮的地位,僅次于皇后。

  在嬴子嬰的心目中,有意要設立貴妃,貴妃在后宮中高于嬪妃,地位僅次于皇后。

  雖然兒子被封為太子,但子嬰并沒有把馮幽蘭封為貴妃的打算。

  因為他知道,馮家以前為了讓贏文廣做太子,從中做了一些事情。

  因為看到兒子行,子嬰才讓他做太子,沒有因為馮家做的那些事情而受到干擾。

  至于設立誰為貴妃,以后再做決定。

  楚國,黔中郡治所,黔城。

  城內最大的客棧里,這里生意不錯,大廳食桌大部分都有食客。

  客棧是消息傳播之地,食客們在各自聊天,談論著不同的話題。

  在某張食桌,食桌有四個人。

  似乎是其中一人請三人吃飯。

  “告訴你們一個天大的秘密!”

  “什么秘密?”

  那三人好奇起來。

  那人假裝壓低聲音,說道:“武陵山大軍的主將是項莊、副將項冠這兩位將軍,你們知曉他們怎么做上主將副將位置的?”

  三人好奇起來。

  那人繼續道:“是因為皇帝陛下的關系,因為都是項家的人,陛下又只信任項家的人,就算兩人是庸將,都被陛下委以重任。”

  “這兩人是庸將?不會吧?”

  “那是自然,當初起兵復國時,這兩人碰到秦軍就害怕,又不懂領兵,若不是因為同為項家子弟,他們兩個頂多只配做個百將。”

  “那看來果然是庸將!”

  “這樣的庸將領兵,我們大楚情況不妙啊!”

  “兩位庸將領兵,要想勝秦軍,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

  四人一連交談了許久,假裝怕被人聽見,說話的聲音卻不是很小,旁邊食桌的人能聽得清楚。

  四人的談話,引起了其他食客的好奇,又再加入討論。

  “你說,皇帝為什么不讓龍且將軍繼續做主將?”

  “嗨!事情還不簡單,彭越、英布兩人都背叛了楚國,龍且、季布之流,十有七八已暗中要投奔暴秦,豈能再讓他們帶兵。”

  “那照這么說來,就算項莊、項冠兩位將軍是庸將,也只能用他們了!”

  “對啊!這時無奈之下這樣做的。”

  這些謠言,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在楚國傳開了。

  尤其是武陵山區的楚兵們,運送糧草途經的許多地方,有客棧或縣城,被這些士兵聽到了謠言。

  這些士兵把糧草運送到軍中后,又暗中跟營地的楚軍談起。

  同樣,在楚國首都彭城,謠言也轉到了這邊。

  碭郡最東邊,秦軍大營前。

  大批楚軍在這里,大部分士兵擺好陣勢,一部分士兵在營寨前叫罵。

  “韓信膽小如鼠,只會龜縮不出戰!”

  “韓信鉆屠夫胯下,受辱不反抗,是窩囊廢!”

  “韓信胯下之辱,真窩囊!”

  “韓信無能之將,只配做執戟郎中!”

  這是項羽派來叫陣的士兵,專門對韓信進行辱罵。

  秦軍營寨內,士兵們聽到這樣辱罵主將,很不是滋味。

  那些武將們聽到后也很不爽。

  韓信卻不會這樣,無論楚兵怎么辱罵,一概置之不理,他時而在大帳悠閑地喝茶,時而在營地內行走,神情輕松,他對擊敗項羽很有信心。

  楚營,皇帳。

  項羽在看著地圖。

  無論怎么叫陣,無論怎么辱罵,韓信就是不出戰,他在尋找破秦軍的辦法。

  根據斥候查探的結果,從下邑到芒縣,那是秦軍連綿的營寨,要是秦軍不出戰,除非強攻或夜襲營寨,要不然沒有破敵的可能。

  項羽在尋找著,看看能否派出奇兵,從下邑以北,或者芒縣以南進入,攻秦軍的背后。

  要想這樣進軍,除非是韓信沒有考慮到這一層,導致沒有防范,或者其它地區秦軍防備松弛。

  項羽覺得,要是韓信長期不出戰,可以在這方面做出嘗試,甚至可以派人從沛縣東邊繞到秦軍主力背后。

  他還有大膽的設想,可另外分兵二十萬,繞到南郡,襲擊三川郡,奪取洛陽,讓韓信后院起火。

  正當他準備吃早膳時,一名士兵前來。

  “陛下,左丞相派人前來稟報重要事情。”

  那士兵進來后,給出一個竹筒。

  項羽接過竹筒,取出你們的布帛,章邯在布帛里寫著,彭城和許多地方有人散布謠言。

  在布帛里,將謠言內容詳細說出。

  項羽看了之后,又氣又怒。

  在謠言里,說項家的人個個都是庸碌之輩,項羽派出項莊、項冠這兩個庸碌之人領兵,那是昏君才做出來的事情。

  謠言又說,項莊是無能之將,遲早敗給秦軍。

  謠言還說,除了項家的人外,任何一個武將,隨時都有可能背叛項羽,楚國將軍們早已拋棄了項羽。

  這的確是有人傳播謠言,章邯向項羽報告這些消息,也是有意為之,這是配合皇帝的計策,讓項羽憤怒、心煩。

  項羽立即書寫,讓章邯一定要制止謠言。

  就算以后謠言能制止,但已經被很多人聽到了,一日沒有戰勝秦軍,很多楚人就會把謠言當成真。

  一向高傲自負的項羽對此很是焦急。

  到底要不要派出奇兵從南郡出擊?

  項羽在矛盾之中。

  要是把這么多士兵交給龍且、季布,倘若叛變,對于項羽來說,那將會是滅頂之災,只有讓項家的人為主將,才能絕對確保不叛變。

  可項家的人當中,現在沒有誰還能擔任十萬以上大軍的統帥。

  項羽對此很是矛盾和心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