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79章 特殊之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秦五百年

  當天晚上,廷尉于真在縣衙大牢對張九進行審問,張九寧死不屈,無論于真用刑還是威逼利誘,都拿張九毫無辦法。

  這天一早,于真來到行宮,向皇帝報告此事。

  子嬰把陳平、韓談召集過來商議。

  子嬰道:“如若朕現在就回咸陽,自然安全無虞,可要是沒有線索,就無法把潛藏的奸細挖出來,只要奸細一天未除,就始終是隱患。”

  他看向陳平,問道:“陳卿家可有法子,把潛藏的奸細挖出來?”

  陳平道:“陛下,臣有一法子應當可行,就是‘引蛇出洞’。縣衙中原本是韓國官吏者,暫時先別去動,讓他們知曉陛下行程,只要讓他們覺得機會來了,必定會有所行動。”

  子嬰覺得可行,再跟陳平、韓談兩人具體商議。

  商議完畢后,陳平、韓談具體安排下去,把每個細節都安排妥當。

  下午,縣尉葛運把縣衙衙役召集一堂。

  葛運道:“昨天,有人下毒要謀害陛下,實屬可惡。陛下安全,責任重大。明天上午,陛下要前去會盟臺,本官陪同陛下,你們都跟著我前去,陛下有朗衛護駕,你們要確保其它地方沒可疑之人。”

  解散后,有兩個衙役再次來到某隱秘之處,竊竊私語起來。

  衙役甲道:“昨天張九失手,真可惜。”

  衙役乙道:“張九失手,該輪到我們動手了。只是,宰了嬴子嬰后,我們也會死無葬身之地,哎!”

  他對自己生命還有些不舍。

  衙役甲卻意志堅定,說道:“我們留下來,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只要能成功殺嬴子嬰,我們將揚名天下,留名青史。”

  衙役乙道:“沒錯,昔日荊軻刺秦,雖未成功,許多人敬佩荊軻之壯舉!我們要是成功,比荊軻更讓后人稱頌。”

  澠池縣城西南兩三里處,秦趙澠池會盟臺就在這里。

  八十余年前,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在這里會盟,期間發生的事情,直至現代都被許多人所熟知。

  這里有一大殿,是秦王和趙王見面會談之處。

  大業八年,公元前197年,十一月二十日。

  大批朗衛提前來到這里,在會盟臺周邊仔細檢查著,確保沒有任何可疑之處。

  不僅僅是朗衛,澠池縣的衙役也一同協助。

  原本陳平就在韓地派有探子,讓這些探子混入朗衛中,暗中觀察情況。

  在皇帝到來之前,暫時沒有發覺異樣。

  會盟臺里里外外,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由朗衛和衙役共同負責這里的警戒。

  當然,朗衛人數遠多于衙役,并且是核心護衛。

  所有帶刀衙役的舉動,都有人暗中盯著。

  巳時三刻,子嬰和薄貞出現在這里。

  來這里是游玩,不是工作,帶上女眷亦無妨。

  葛運、陳平、韓談、于真、王元、趙佗、王威等臣子,跟在皇帝后面。

  由郎中騎馮毋擇帶領著一批朗衛,一直跟隨著皇帝,成為皇帝最核心護衛。

  在葛運帶領下,子嬰和薄貞進入大殿。

  葛運指著一邊,那里有案幾和席子。

  “陛下、賢妃,八十余年前,昭襄王就坐在此處。”

  他再指著對面的案幾和席子,繼續道:“秦惠文王便坐在此處。”

  大殿內,有朗衛、群臣、衙役。

  由探子裝扮成的朗衛,細心觀察著眾衙役們。

  其中有兩個衙役,似乎有些緊張。

  這時,嬴子嬰在仔細打量著殿內情況,隨后淡淡道:“實力是硬道理。在昭襄王時期,我大秦實力已是天下最強,趙王是迫于壓力才來這會盟。”

  趙佗道:“陛下英明,我大秦重新一統天下之日不會太遠。”

  這時,有一衙役大聲道:“陛下,秦趙會盟還有個不為人知的典故,卑職愿為陛下細細道來。”

  子嬰道:“說出來,讓朕和眾臣聽聽。”

  衙役道:“卑職離陛下太遠,可否允許臣靠近少許。”

  子嬰點頭做手勢應允。

  衙役邁步向子嬰走來,在走路時,左手“習慣性”地握著佩刀刀鞘。

  此時,有許多雙眼睛盯著這衙役。

  此時的薄貞,似乎又有種不好的預感,有意識地靠近皇帝。

  子嬰似乎也感到異樣,他相信警衛班子能處理好這方面事情。

  當那衙役走到合適距離時,并未停下來,而是猛然間沖上前,右手同時拔刀。

  橫刀已經拔出,用最快速度向皇帝刺去。

  剎那間,隨身的臣子們驚呆了。

  薄貞下意識地擋在皇帝前面,要用嬌軀替皇帝擋刀。

  說時遲,那時快,皇帝旁邊一朗衛,一腳踢在衙役身上,將其踢倒。

  這是探子裝扮成的朗衛,作為皇帝隨身朗衛之一。

  馮毋擇迅速出手,將刺客擒下。

  又一個要刺殺皇帝的人,臣子們都驚駭了,這么多人要皇帝的命。

  也從側面反映了,敵人在戰場上拿秦軍沒辦法,就用這種投毒、刺殺這類非常規手段。

  剛才真是太驚險了,薄貞被嚇得花容失色。

  子嬰輕拍薄貞香肩,淡淡笑道:“愛妃,沒事了!一切都在朕的掌控之中。”

  對于這個能舍身保護自己的人,子嬰絕不虧待她。

  薄貞重新退回皇帝側邊。

  此時的陳平,在觀察中殿內衙役們。

  衙役跟群臣一樣,是驚駭之色,但有一人例外,他帶有可惜之神色。

  陳平指著他大聲道:“抓住他!”

  立即有朗衛沖上前,將其擒住,把他押到皇帝面前迫其跪下。

  看著這兩個刺客,子嬰冷冷說道:“是張良讓你們留在澠池,伺機刺殺朕吧?”

  衙役甲惡狠狠地道:“沒錯,張丞相絕不會放過暴秦,全天下也不會放過暴秦。”

  子嬰并沒有發怒,正色道:“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大秦一統天下,不可阻擋,順之者昌,逆之則亡。”

  在眾臣眼里,大業皇帝有著無比的自信,雖未發怒,卻不怒自威。

  子嬰對于真道:“兩個奸細交給廷尉了!”

  于真作揖領命,命人把兩人押入大牢。

  子嬰對眾臣道:“張良屢屢謀害朕,實屬可惡,待巡視完三川郡后,朕就親臨前線,兵出虎牢關,跟三國聯軍堂堂正正較量,看他們有能力滅朕否。”

  他一向比較冷靜,但張良屢屢這樣做,對他來說是極大挑釁,既然張良敢挑釁,子嬰打算提前行動,親臨虎牢關,直至攻下新鄭為止。

  陳平道:“大軍東征,出兵三十五萬,戰死四萬有余,打敗東邊四十萬敵軍,勢必會有損失,又還需牢牢掌控潁川郡,還得再增加兵力。”

  子嬰決定,再增派十萬士兵入三川郡。

  第二天,一匹快馬從澠池城疾馳而出,這是傳達皇帝命令,地安排十萬士兵入三川郡。

  秦地守軍不足,再征召八萬男丁入伍。

  本身秦地的男丁,秋收后要參加冬訓,征召起來方便。

  楚國,彭越,御書房。

  項羽把龍且、彭越召來。

  項羽看著彭越,雖然對他有些不滿,但他需要彭越,態度還算好。

  “彭將軍,你需要的賞賜,朕可以給你,朕也可重用你。朕打算從黔中郡攻入暴秦巴郡,需要善于打襲擾戰、善于在山林活動之兵。朕決定,由龍且將軍為主將,由彭越將軍為副將,操練兵馬。”

  項羽問彭越道:“彭將軍,可否操練出這樣的兵?從黔中郡攻入巴郡,是否可行?”

  彭越道:“回稟陛下,臣能操練出這樣的兵,再由臣統兵,從黔中郡往西,穿越武陵山攻入巴郡,臣認為可行。”

  彭越率軍回來后,項羽立即給予賞賜,現在又給予重任,彭越覺得出頭之日到了。

  項羽道:“好,朕準備十五萬兵馬,交給兩位操練。”

  彭越道:“陛下,所選之兵,最好是來自于獵戶。兵馬需駐扎在黔中郡,隨時可進入山林中操練。”

  項羽爽快道:“滅暴秦是重中之重,彭將軍之要求,朕答應。”

  彭越再道:“陛下,黔中郡西部有許多苗人,他們世代在武陵山中居住,若能讓苗人歸心,招納苗人男丁從軍。有既善于山林活動、又熟悉武陵山的人帶路,事半功倍。”

  他又還說,除了黔中郡,楚國南邊的越人,同樣善于山地活動,是重點征兵對象。

  這些項羽都答應了。

  苗人一直不服教化,要讓苗人歸心,難度很大。

  在近兩百年前,吳起被楚王任命為“令尹”,用武力南并蠻、越,占有洞庭、蒼梧等蠻、越之地,苗人被迫逃進武陵山區。

  該派誰去安撫苗人呢?

  項羽想到了項他。

  龍且、彭越還沒走,項他便被召入書房。

  項羽對項他道:“亞父建議,從黔中郡穿越武陵山攻秦,朕當竭盡全力。”

  接著,由彭越講述安撫苗人的重要性。

  項羽又再說,希望項他能接下重任,前往黔中郡跟苗人接觸,說服苗人歸順。

  講述完畢后,項羽道:“項他,這重任敢不敢接?”

  項他不暇思索,朗朗道:“為了大楚、為了滅暴秦,臣自當竭盡全力。”

  龍且問道:“項大人,不知成功把握有多少?”

  項他道:“苗人長期不尊夏人禮儀、不服教化,難度很大。我竭盡全力,成功之數有七八成。”

  項羽大喜,在書房跟三人一同用膳。

  澠池,行宮,廷尉于真來見皇帝,報告奸細一事。

  “陛下,有一奸細已招供,本縣還有兩個潛在奸細,新安縣有三個,皆聽命于張良屬下。新安以東之事,他并不知曉。”

  子嬰下令,立即實施抓捕。

  兩天后,子嬰啟程繼續向東,下一站是新安縣。

  新安南郊某地。

  原本這只是再普通不過之地,卻因為一件事而變得不普通。

  十年前,項羽在這里對二十萬秦軍降兵進行大屠殺。

  下旬某天,子嬰帶著文武官員來到這里。

  對于秦軍被屠殺的地方,他不能不來。

  某個老兵被帶了上來,在六國復國后,他參加過韓軍,親眼見證了十年前楚軍坑殺降兵。

  子嬰道:“你給大家說說,當初項羽是如何坑殺秦軍。”

  老兵把所知道的、把親眼所見詳細講述出來。

  子嬰站在正中前方,臣子們分列左右兩邊,傾聽著老兵的講述。

  老兵說,二十萬降兵是分批在不同地方被殺。

  是由楚軍事先埋伏,把手無寸鐵的降兵騙到事先設伏之地,然后突然間進行屠殺,在這種情況下,降兵根本無法反抗。

  降兵被屠殺后,分別在多處地方被埋。

  嬴子嬰所在之地,是被掩埋尸體最多的一處,有五六萬降兵尸體被埋此處。

  二十萬將士慘死在新安,上至皇帝,下至各級官員,無不懷著沉重的心情。

  講述完畢后,子嬰朗聲道:“大秦會銘記新安,歷史會銘記新安。朕要在這建造紀念館,讓后人永遠銘記。”

  眾臣雖不知紀念館為何物,但大家都能看出了皇帝用意。

  潘延年道:“項羽殺我二十萬將士,大秦絕不會忘記項羽之罪行。”

  趙佗道:“此仇不可不報,項羽遲早會被大秦所滅。”

  韓生道:“項羽罪大惡極,待滅楚國后,定要公開處決項羽和項家之人。”

  眾臣紛紛訴說著,有些人還情緒激動。

  陳平道:“陛下可發布詔令,取項羽項上人頭者,重賞十萬金。”

  要是發布這樣的詔令,雖不可能真的有人因此殺項羽,卻能向全天下表明秦國皇帝的決心,有明顯的政治意義。

  王元道:“陛下,臣贊同丞相建議。”

  隨后,又先后有多人發言贊同。

  子嬰朗聲道:“朕帶眾卿來此,并非要挑起仇恨。為何夏人之間會互相殘殺?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天下未統一。始皇帝統一天下前,諸夏相互殘殺。始皇帝滅六國,但未做到人心統一,六國余孽再造反,再相互殘殺。朕要重新滅六國,一統天下,不僅要疆土統一,更要人心統一。”

  皇帝的思維和眼光,真是與眾不同,眾臣無人能及,無不佩服。

  子嬰繼續道:“朕要建造紀念館,是要讓世人銘記,正因為天下四分五裂,夏人之間相互殺戮,才會有這樣的悲劇。誰阻擋諸夏一統、誰破壞統一,誰就是夏人的罪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