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38章 鴻門軍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秦五百年

  他起身走出,面向大王稽首道:“謝大王!”

  子嬰道:“昨日,寡人已接到消息,令堂已無大礙。”

  秦國有專門的郵驛系統,軍中士兵可以給家里寫信,家屬同樣可以給在軍中的家人寫信。

  孟通是在上個月接到家中書信得知母親生病,心中著急,只是重任在身,不能回家看望母親。

  子嬰起身走到孟通面前,將之扶起,語重心長道:“寡人不日要動身返回咸陽,函谷關就有勞將軍了!”

  孟通誓言旦旦道:“請大王放心,函谷關絕不會有失!”

  本身他就忠于秦國,此刻更是心中發誓,一生為大王盡忠。

  關心其家人,是君王籠絡收買臣子的一種手段。在現代的時候,子嬰從影視、網絡、文獻資料中,看到過從古代到民國時期,一些上位者對下屬使用這種手段。

  魂穿到這個時空,身處秦王之位,子嬰學著做一個懂得駕馭臣子、籠絡人才的君主,把這種手段挪用過來。

  十二月上旬時,北方大地雪花飄飄,一片冰天雪地。

  到了中旬,轉為晴冷天氣。

  這天,刮了十多天的北風終于停下,萬里無云,溫暖的陽光照射著大地,給人們帶來陣陣暖意。

  函谷關西門,孟通、桓斌、杜真等武將們,出城送別秦王。

  子嬰帶上來時的三千騎兵,由王元、王威陪同,出發返回咸陽。

  臨行前,子嬰對孟通、桓斌、杜真勉勵一番。

  三人都誓言旦旦表示,函谷關絕對不會有失。

  子嬰坐在馬背上出發了,通過狹窄的函谷道,行走在崤函通道上。

  這次返回咸陽并不趕時間,速度不算太快,行走三天后才進入關中平原。

  魂穿到這個時空后,子嬰兩次外出。

  一次是十萬火急趕往武關,終于趕在劉邦前面,成功阻止劉邦使用奸計奪取武關。

  第二次是趕往函谷關,雖說不像前往武關時那么焦急,但面對函谷關外幾十萬敵軍,子嬰仍然有巨大壓力感。

  坐鎮函谷關兩個多月,打退了敵軍許多次攻城,函谷關始終穩如磐石,子嬰一顆懸著的心,逐漸放松下來。

  這一路上,子嬰時常回想著魂穿以來身為秦王的經歷,自己處處被人仰視、敬畏,隨時有人服侍,只要不是亡國之君,想想做君王還是挺幸福的。

  如今,他很有信心,自己不會是亡國之君。

  在路途中,子嬰多次碰見設在道路附近的軍營,見到軍營外正在訓練的士卒,這都是剛征召入伍的新兵。

  秦國全民皆兵,秋收完畢后,所有十五歲以上男人,都加入到保衛國家的行列。

  這天下午,在道路上正常前進的子嬰,看見道路南邊的大軍營,這是他進入平原以來,見到過的最大軍營,參與訓練的士卒亦是最多,看上去足足有五六千人。

  子嬰道:“此乃何處?”

  王元道:“大王,此乃霸陵縣東。”

  霸陵,也就是現代陜西的臨潼市。

  子嬰道:“我當然知道是在霸陵,此乃霸陵的何處?”

  王元和王威都還年輕,經歷不多,不知道此地更具體的地名,無法回答秦王的問題。

  這時,一個軍候策馬走了過來,說道:“大王,此乃末將的家鄉,名為‘鴻門’,末將叔父乃鴻門亭亭長。”

  鴻門?原來是鴻門宴所在地,還真巧。

  劉邦造反前原本官職,是沛縣下轄的泗水亭長。

  子嬰向東南方向望去,遠處是連綿的山脈,只是山勢不算太高。

  軍候指向那邊道:“大王,此乃驪山。”

  按照地理來劃分,驪山屬于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

  子嬰再仔細望向驪山北邊,有一個地方形狀如門道。

  軍候介紹道:“大王,每當下雨時,驪山上的水流流向北邊,被雨水沖刷得多了,那邊就像一道門。正是如此,此地稱為‘鴻門’。”

  這個地方有名得很,歷史上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發生了宴會中的那些事情,以后才有了“鴻門宴”這個詞。

  秦軍在此處的軍營,就設在鴻門,士卒們正在鴻門外訓練。

  子嬰策馬向前,要前去視察一番。

  “大王來了!”

  鴻門外正在訓練中的士卒,望見了向這里而來的騎兵,望見了那大纛下身穿不一樣鎧甲的男子。

  所有正在訓練中的士卒皆停下來。

  軍官命令,列隊迎接王駕。

  “我王萬年!大秦萬年!”

  當子嬰抵達這里時,數千士卒高喊著口號。

  王駕到來,得以一睹大王真容,官兵們皆神情振奮。

  有數名武將走到子嬰前面。

  “末將拜見我王!”

  子嬰下得馬來,仔細了解情況。

  在鴻門軍營,有剛征召入伍不久的五千新兵,由數百老兵負責訓練,這里軍職最高的為都尉,名叫唐其。

  子嬰再向唐其詳細了解情況。

  這五千新兵,年齡皆是十七歲,在一個半月前集中到這里,進行為期四個月的操練。

  對于軍事訓練,有專門的練兵大綱,不是由軍官胡來的。

  秦國的制度十分嚴謹,從約束平民百姓的律法,到工匠兵器制造,再到軍隊具體操練、軍紀,都有十分細致的規定。

  這五千名新兵分為多個軍種,有長矛兵、長戟兵、長鈹兵、弓弩兵,每個兵種有相應的老兵訓練。

  在通常情況下,一個秦軍作戰方陣為五千人,統領秦軍陣的主將為都尉。

  跟唐其略作交談后,子嬰檢閱著這支部隊。

  這五千余人中,以兵種為基準分別排列,隊伍整齊劃一。

  在統一標準化生產下,每種兵器幾乎一模一樣,在陽光照耀下,鋒利的兵刃閃閃發光。

  “將士們,關東六國余孽造反,欲亡我大秦,前方的將士在浴血奮戰,保衛大秦,保衛家園,人人有責……”

  子嬰發表著熱情洋溢的講話,振奮著軍心。

  已是申時時分,吃晚飯的時間到了,伙夫們把飯菜挑來。

  子嬰跟三千騎兵們,一同在這里進食。

  對于軍中飲食標準,秦國同樣有細致的規定。

  秦國是等級分明的社會,在二十級軍功爵中,每級爵位享受不同的待遇,不僅在家鄉時、出行時明顯體現出差異性,連在軍中同樣如此,秦軍中的伙食,因爵位的不同而有差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