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一四章 臨時約法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春回大明朝

  “我們既然是在御前會議,那么必須得開誠布公。

  首先,陛下認為經歷了之前一系列事件之后,京城,通州,張家灣三地的人民已經很難確保不會遭到報復。

  相信諸公也很明白這一點。”

  楊豐站在文武兩排桌子中間說道。

  閣老們淡然一笑。

  “所以,這三地不會再交給朝廷治理,而是由陛下直轄,不過陛下日理萬機,也不可能親自管理,故此這三地人民根據戶籍,每百戶分別推選一個委員,也就是陛下委派他們,比如農民委員,商民委員之類,他們共同組成公社來對本地進行管理。

  不過京城因為太大,故此各坊分別自治。

  而陛下任命一個總理,這個總理已經由鄙人兼任了,總理對各個公社事務有最終決定權。”

  “誰出銀子養他們?”

  趙閣老直指最核心問題。

  朝廷肯定沒法再管這些地方了,實際上以后也沒有文官敢管他們了。

  “這個諸位請放心,不會要朝廷出錢,既然是自治,當然是自己出銀子,同樣這些地方的賦稅也不會再給朝廷。”

  閣老們略微頷首,表示可以接受。

  不用朝廷出錢就行,再說這種模式也沒什么大不了,實際上這時候南方已經有這么干的,皇權不下縣,但一些因為工商業繁榮起來的大的市鎮,因為在行政上并沒有朝廷的官衙,所以地方士紳湊起來商議本地事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廣州的佛山,因為冶鐵業發達,本地之繁榮遠超一般縣城,但行政上卻僅僅是個隸屬五斗口巡檢司的小鄉。

  最終一切事務全是地方士紳開會解決。

  官府不會管的。

  畢竟他們只要交稅不犯法就行了。

  明朝后期南方工商業繁榮,不少地方都出現這樣的市鎮,越是天高皇帝遠的地方越普遍。

  但天子腳下還是很夸張的。

  不過既然管不了,也就只能接受這個了。

  “第二,鑒于之前發現勛貴之家隱田頗多,另外陛下已經下旨,裁撤京畿所有皇莊,故此將由鄙人負責,對順天府境內的所有田產,人口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查,并重新編制魚鱗冊,包括各處衛所的田產和人口。

  第三,針對目前普遍的,士紳之家以義男義女為名收取實際上的奴婢問題,同樣由本人負責進行徹查,不會改變他們的身份,但既然是義男義女就必須析分家產,只要成年,必須分家,也必須分得田產,而且必須一律交稅,否則就按照逾制處置。”

  閣老們全都皺眉了。

  這就屬于捅馬蜂窩了,但重要的不是捅馬蜂窩,而是一旦順天府完成這樣的清查,那接下來肯定要向外的。

  這就壞事了。

  順天府這種問題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江南那些童仆數千的大地主。

  按照這種方式,他們所有人都必須把這些以義男名義收的農奴,作為他們的真正兒子拆分家產,也就是把田產分給這些人。

  那會瘋的。

  真會瘋的。

  地主老爺們和農奴們都會瘋的。

  “那老朽就只能祝大帥一帆風順了。”

  葉夢熊笑著說道。

  先讓順天府的這些士紳們瘋給楊豐看看……

  他還不知道楊豐就是故意要等著順天府的士紳瘋起來,這就是一份對順天府士紳們的宣戰書,要不然還不這么公開呢!

  “第四,恢復太祖舊制,取消原本功名及品級的免稅,太祖舊制,只是免除士子和官員們的徭役,這一點是合理的,畢竟那時候徭役是實役,這些人也的確沒法服役。但是,正德年間的免田賦,嘉靖年間的免丁銀,這些是有違祖制,雖然當時可能是權宜之計,但既然是祖制就還是得按照祖制來,故此這些統統恢復征收,士紳一體納糧。”

  “這個,老朽不敢茍同。”

  張位說道。

  “閣老是擔心自己家田產要交稅?”

  張閣老微微一笑,不再說話了。

  他們的反抗如此敷衍,倒是讓楊豐有些意外,不過想想也沒什么奇怪的,大家本來就是臨時虛與委蛇一下,這就是個臨時的約法而已,說不定明年就繼續打了,至于他的這些改革根本不需要在乎,事后必然會推翻的在乎個毛啊,張閣老無非就是表明一下態度,證明袞袞諸公沒有與他同流合污而已。

  “第五,恢復太祖開中舊制,戶部不再發引,所有鹽引需以糧食到九邊各總兵府換取,不過設置一個過渡期,五年內依然是鹽商輸邊,在邊鎮總兵手中以銀子換取鹽引,但允許同時以糧食換取,換鹽引的糧食及銀子折算軍餉”

  總兵們瞬間精神起來。

  這意味著什么?

  送銀子的上門了,而且沒有中間商。

  朝廷給他們固定數量的鹽引,這些可以折算成軍餉,鹽商拿著銀子去他們那里換鹽引,他們不用伺候京城的老爺們,軍餉不用出京少一半了,而且他們還可以刁難鹽商收額外的好處費了。

  不給我額外的好處費,我就給你壓一年再給鹽引。

  老祖宗們就是這么干的。

  現在終于可以像老祖宗一樣折磨鹽商了。

  “陛下真是圣明!”

  尤繼先起身對著御座上的萬歷行禮說道。

  他最開心。

  他是薊鎮總兵,他那里是長蘆鹽,而長蘆鹽區在楊豐手中,也就是說這個會貫徹的最徹底。

  然后楊元,張世爵,杜桐紛紛起身對著萬歷行禮,他們一樣是長蘆鹽。

  而閣老們依舊笑而不語。

  大明朝百分之七十的是私鹽好不好,全天下有能力的全在販私鹽的情況下,任何改革都是毫無意義的,人家根本就不用鹽引,何需在乎你去哪里換,估計也就是長蘆鹽區能恢復,其他地方根本不會有人理的。

  甚至還會減少鹽稅收入。

  畢竟這樣就等于逼著更多人去販私鹽。

  “我就說嘛,咱們這種方式很好,有什么不能坐下來商量的,以后咱們再有什么事情,還應該繼續這樣,在陛下面前商議著來。”

  楊豐一臉欣慰的說道。

  最新網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