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告別了張獻忠,便率領大軍向東南進軍。
作為西軍第一猛將加智將,兩蹶名王的猛人,李定國深知此去兇險。
他只有兩萬人馬,要殺入乾朝境內,可以說四面皆敵。
以前明朝時,百姓困苦,他還能獲得百姓的支持,可是現在乾朝幾番折騰下來,大地主被高歡整得沒脾氣,不敢過度盤剝百姓,便導致乾朝內部的矛盾并不激烈。
兩萬人進入四面皆敵的環境中,李定國能夠依靠的就是出其不意,而偏偏乾朝的細作卻又十分厲害。
以李定國的經驗,雖說張獻忠調兵很隱秘,但是西軍的動作乾朝應該會有所察覺。
這給李定國帶來極大的挑戰。
654年夏。
湖廣大熟,各州縣都接到,盡快搶收水稻的消息。
這時,在湖廣各州縣,村民和軍隊一起下地,收割著稻子,而收割好了的村莊,所有的府兵都集結起來,到府里進行訓練。
湖廣總督宋獻策,已經收到朝廷傳來的消息,聲言西軍極有可能主動進犯湖廣。
高歡給他的命令,既要減少損失,又不能讓西軍覺得乾軍做了明顯的防備。
宋督師看了皇帝的密令,這不是為難人么?
不做明顯的防備,肯定是攔不住西軍,而攔不住的話,肯定會存在損失。
宋督師覺得皇帝給他出了個難題,不過作為皇帝心腹,唯一打過高歡,還給高歡灌過符水的臣子,宋督師對于高歡很了解,知道皇帝陛下肯定是憋了什么壞主意。
六月中旬,荊州城西,一隊打著”李”字旗,還有定西王依仗的騎兵,出現在城外。
駐守荊州的西軍大將劉文秀,領著西國湖廣文武出城迎接。
這時在荊州西郊的稻田內,一名帶著斗笠的農夫,直起腰看著劉文秀與一員形似李定國的大將相談甚歡,而后一起進入荊州城,農夫立刻上岸洗了洗腳,然后匆匆離開。
武昌城內,總督行轅。
在得知西國將主動進攻湖廣后,宋獻策便派人盯著荊州城的西軍,嚴密監視西軍的動向。
今天斥候來報,看見李定國的大旗和儀仗抵達荊州,西將劉文秀親自迎接,把李定國迎入了荊州城。
高歡曾囑咐過乾朝諸將,遇見李定國,一定要小心。
皇帝陛下都忌憚的人,讓宋獻策頗為緊張,他召集湖廣諸將和幕僚參與議事,商議如何完成高歡的指令,應對李定國的攻擊。
這時,在節堂內掛著一副湖廣地圖,宋獻策將皇帝的要求說了一遍,然詢問諸人道:“對于陛下的要求,各位以為本憲該如何應對?”
宋獻策被高歡放到湖廣已經有幾年,他以前只是個算命的道士,才能其實比較平庸。
這些年他雖然努力提高自己,但是與孫傳庭、丁啟睿、高名衡、堵錫這些人相比,還是差了一截。
雖說宋獻策能力有限,但鎮守湖廣以來,并沒有大的失誤,便是因為宋督師算命的出身,善于相人,能夠吸納湖廣賢才,并聽取他們的意見。
節堂內眾多文武議論一陣,王夫之出列行禮道:“督憲,按著陛下的要求,那就只有重點防御大城。湖廣形盛之地,乃荊州、襄陽、武昌三城。現今荊州在西軍之手,我們只需保證武昌、襄陽不失,西軍就難以驚動天下。若是在于岳州、長沙、常德等城設防,西軍便連攪亂湖廣,也很難做到。”
此前高歡要推行土地國有制,其實不僅是江南的大戶反感,對乾朝充滿了敵意,湖廣的大地主們也都心生不滿,不愿意為乾朝效命。
不過,隨著土地券價格上漲,湖廣大戶的態度,立時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因為湖廣這邊地價不如江南,一畝價值也就二十多塊,而現在土地券的價格在五六塊左右,一畝湖廣的土地兌換十畝土地券,也就是一畝地被朝廷贖回后,他們能得五六十塊銀元,他們立刻就凈賺一倍多。
這使得湖廣的大戶,從反對土地國有,轉變為支持土地國有,并希望朝廷能夠早日在湖廣推行改革。
一些投機份子,看見土地一旦被贖回,能夠獲得巨大的利潤,還趁著湖廣土地還允許買賣,大肆收購百姓田地,坐等被朝廷征收。
此前誰說支持土地國有,就會遭到士紳地主的集體謾罵,可現在誰要是阻止他們家的土地被征收,那就是斷他們財路,所有人都要與之拼命。
高歡吹起這么大一個泡沫,不僅掀起了航海熱潮,也讓土改變得異常絲滑。
王夫之是湖廣大族,本來以明朝遺民自居,拒絕為乾朝效命,可近來也態度改變,投到了宋獻策的幕下,充當宋獻策的謀士。
在乾朝要做官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政務學堂學習深造,畢業后開始做官,一種是底層小吏,一步步的靠政績升遷,最后一種就是成為封疆大吏的幕僚,由封疆大吏進行舉薦。
這其中底層小吏最難上位,大多止步于縣丞,通過科舉考試和成為大佬幕僚,則都有機會成為朝廷重臣。
王夫之年紀不小,從新走科舉之路,還需要在政務學堂學習,無疑太費時間,所以他主動入幕,希望跟著宋獻策干幾年,然后直接被舉薦為官。
宋獻策聽了王夫之的話,捋了捋胡須,不禁微微頷首:“湖廣之地,不似關中、河東之地,那么好防守。西軍要從何處攻擊,本憲也無從判斷,既然如此我們就分區防守,只要不讓西軍攪亂湖廣,其他便等陛下決斷。”
當下宋獻策采納王夫之的策略,分遣袁宗第、王光泰、馬進忠、王允成等將分守各府,防御荊州之軍。
在乾軍進行布置時,一支三千人的西軍精銳,已經抵達湖廣與貴州交界的銅仁縣。
此時在縣衙內,十幾名西軍戰將濟濟一堂,為首人將一張十分詳細地圖鋪開,愕然便是本該在荊州城中的李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