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看了孫可望的書信神情不斷變化。
在順軍撤退后,孫可望覺得自己穩了。
只需等待梁國背后生變,他就能發起反擊,一雪前恥。
可是眼下,孫可望卻送來書信,說武昌可能守不住了。
現在擺在張獻忠面前的問題,就成了如果繼續隱忍,武昌可能失陷,孫可望和城中近四萬士卒會完蛋。
若是如此的話,高歡占據武昌,即便屆時梁國背后生亂,西軍在損失孫可望和武昌守軍后,也難以獲得什么好處。
當然,也有可能,高歡攻不下武昌。
不過張獻忠了解孫可望,他在內政上出眾,一直想在軍事上,也獲得一定成就,以此來鞏固他四王之首的位置。
如果不是堅守不住,孫可望不會向他求救,打亂此前制定的計劃。
當然,如果現在起大兵去救援,就可能與高歡決戰。
打贏了還好說,打輸了,那大西將喪失銳氣,幾年之內,都別想圖謀江南了。
“若是定國未負傷就好了!”張獻忠負手站在地圖前感慨一聲。
鄱陽湖之戰過去不久,張獻忠變得謹慎起來。
李定國曾與梁軍在萍鄉戰過一陣,據李定國的映像,梁軍戰力不差,遠勝過左良玉,還有何騰蛟的人馬。
張獻忠在帳中來回踱步,忽然一咬牙,“可望乃朕義子,朕使他鎮守武昌。今武昌有難,向朕求救,朕作壁上觀,不予理會,今后誰還會效忠于朕?”
張獻忠站立帳中,朗聲大喝,“來人,擂鼓聚將!”
西軍大營戰鼓擂起,各營將帥連忙趕往帥帳議事。
一個時辰后,西軍各營開始拔營,十四萬西軍浩浩蕩蕩的向武昌方向挺進。
不管怎么說,張獻忠不能看著梁軍,占據武昌,更加不能看見,孫可望和幾萬西軍被梁軍殲滅。
若是棄武昌不顧,那今后張獻忠讓西軍將領守城,將領們都會想一個問題。
陛下連孫可望都不救,那我們被圍,陛下會派兵救援嗎?是不是打算把我們當做棄子?
如果產生了這種想法,那么隊伍就不好帶了,城也不用守了。
因為絕大多數人和士卒,都只是當兵吃糧,明知道自己被拋棄,肯定不堅守。
屆時西軍就會出現,遇見敵軍圍城,要么不戰而逃,不給張獻忠拋棄他們的機會,要么被圍困后,覺得不會有援兵來救,從而選擇投降。
張獻忠不會容忍,西軍出現這種狀況,所以決定出兵。
這時在距離嘉魚縣約五十里的官道旁邊,幾名梁軍斥候,躲在樹林里注視著,沿著官道浩浩蕩蕩前行的西軍。
大軍之中,一面黃色大纛上,繡著個巨大的“西”字,隊伍綿延數十里,刀矛鋒利,盔甲閃亮,看得出是一支裝備精銳的軍隊。
“張獻忠離開嘉魚,獻賊全軍出動了。”
斥候觀察片刻,騎兵立刻翻身上馬,調轉馬頭奔向武昌,抄小路去向高歡稟報。
梁軍大營,高歡在得知孫可望向嘉魚派了信使之后,高歡便下令全軍準備,隨時聽令出征。
這時在大營內,高歡看著地圖,周延儒問道:“大王怎么認為張獻忠一定會救援武昌?”
高歡沉聲道:“人心。張獻忠連孫可望都不救,以后誰還會效忠于他。”
周延儒沉聲一陣,微微頷首,想起了一個典故,“大王說得有理。昔日耿恭鎮守西域,漢朝發兵千里馳援,今日武昌就在眼前,若是孫可望不救,那么獻賊也就不足為懼了。”
高歡知道,周延儒說的是,十三壯士歸玉門之事。
高歡也是斷定,張獻忠有并吞天下之志,就算不救,也會做出樣子,而只要張獻忠離開嘉魚縣,大軍從堅固的營盤出來,來到野外,高歡的目的就達到了。
“大王!”帳簾被挑起,楊彥大步進來,稟報道:“斥候回稟,張獻忠動了!”
高歡聞語與周延儒對視一眼,周延儒不禁拍馬道:“大王英明!”
高歡走到地圖前,沉聲問道:“有多少兵馬,裝備如何?”
“啟稟大王!斥候回報,西軍步騎漫野而進,隊伍蔓延幾十里,估計是全動了!”楊彥興奮道:“據探查,西軍騎兵大概有萬人,步軍裝備土黃色棉甲者大概有六七萬人,披甲者占據五成,士氣和行軍隊列都不錯,不像是烏合之眾,但是比我大梁還是差了一些。”
高歡聞語捋了捋胡須,一旁周延儒道:“大王,張獻忠全軍出動,加上武昌城中的西軍,兵力接近十八萬。我們只有十五萬人,應該上士卒趕快搶占有利地形,等待張獻忠前來。”
高歡卻搖了搖頭,“寡人若是搶占有利地形布防,張獻忠肯定在武昌城外再下堅寨。如此一來,局面照樣對寡人不利!”
高歡說完,對楊彥道:“擂鼓聚將,寡人要立刻西進,主動出擊,與張獻忠野戰,不能讓西軍再次下寨。”
周延儒聞語,不禁驚呼道:“如此大王豈不面臨,兩面夾擊?”
高歡沉聲道:“若是不給張獻忠看見一絲機會,他豈會與寡人也外會戰呢?”
在古代要進行野外會戰,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需要雙方都有會戰的意愿。
否則一方想打,一方不配合,堅守城池,或者避而不戰,那會戰就打不起來。
當年薩爾滸之戰,明朝采用分兵合擊之策,現在看來是昏招,但是真正了解原因之后,便會覺得明朝其實只能采取這樣的策略。
萬歷朝打完三大征,加上張居正改革的成果被廢除,國庫已經沒錢,不支持明軍打持久戰。
這么一來,明軍只能尋求速戰速決,而要速戰速決,便需要努爾哈赤的配合。
如果明軍集中在一起,殺向薩爾滸,努爾哈赤一看勝算太低,肯定就不打了,后金是漁獵民族,可以在山里轉,讓明軍根本找不到他們。
因此為了讓努爾哈赤不跑,覺得不是沒勝算,明軍只能分兵,只可惜玩崩了。
其實明朝末年,歸根結底就一個問題,就是明朝的財政惡化,沒有銀錢去解決問題。
現在高歡要與張獻忠野戰,那么首先的前提就是,雙方都覺得自己有勝算。
而且決戰是眼下,成本最低,相對比較好的一個決策,或者沒有選擇,只能決戰。
這時梁軍大營號角蔓延,戰國擂響,徐黑虎率領兩萬赤備騎兵,首先拔營向西,疾馳而去。
這次湖廣大戰,赤備騎兵沒有建立多大的功績,主要是因為湖廣一地,河流眾多,騎兵奔馳一陣,就會被河流攔住去路,難以實現長距離的奔襲。
這也就是張獻忠西撤回援荊州時,高歡沒有追擊的原因之一,距離太遠,西軍隨便在河邊部署點兵力,就把騎兵給攔住了。
現在情況則不同,張獻忠離開嘉魚,向武昌西郊進軍,拉近了梁軍距離,且這一帶沒有能夠擋住騎兵的河流。
此時,武昌西郊六十里處,張獻忠領著兵馬浩浩蕩蕩的行軍,他騎在戰馬上朗聲安慰眾將道:“朕進兵至武昌西郊,立時就扎下營盤。屆時,高歡攻擊武昌,朕便派兵突襲他的大營,高歡攻擊朕的大營,朕便堅寨自守。看高歡怎么奈何朕!”
雖說張獻忠率兵西進,但是他還是不想決戰,依舊想拖到梁國背后生變。
這時,隊伍正浩浩蕩蕩向前行軍,一隊斥候逆著人流疾馳奔來,大聲稟報:“報!梁軍兩萬騎兵,疾馳而來,距離大軍三十里!”
張獻忠聞語,有些意外,不禁勒住馬韁,皺起眉頭,沉聲道:“高歡好大膽!他這是想用騎兵阻攔朕靠近武昌,想要強攻武昌,還是要來與朕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