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零八章 天宮之內(二)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異世界征服手冊

  “小潘,你說這空間究竟是天然形成的,還是人力開鑿出來的?”

  聽到李百安的問題。

  潘建偉院士先是一愣,旋即臉上浮現出了一絲了然。

  其實不僅是李百安,潘院士自己也曾經仔細的考慮過這個問題。

  只見他斟酌了一番,說道:

  “李老,我個人認為這處天宮——包括整個空間在內,完全由人力開鑿的可能性不大。

  我傾向于這處空間是原先就存在的天然區域,當然了,最開始空間可能處于那種極為混亂的初始態,沒有物質,只有邊界。

  后來上古的修行者或者張道陵對這塊區域進行了改造,最后才落成了天宮。

  因為空間結合能這概念,和傳送陣在性質上其實是類似的。

  有一就代表著能生二,二生出三,最后生出萬物。

  能憑空完整的創造這個空間的文明,明顯已經處于了‘三’與‘萬物’的門檻。

  理論上來說只要能量足夠,制造空間基本上和復制黏貼沒多少區別。

  但根據我們這段時間的收集到的信息.....

  本土除了青城山外,似乎并沒有再發現其他的異空間入口,甚至連靈氣和Y粒子都沒發現。

  要知道,連幾千萬年前的恐龍都有化石呢。”

  正如潘院士所說。

  過去幾天內,在確認了青城山上空存在有天宮的消息后。

  核心層在極其重視天宮“爆破”的同時,也再次啟動了全國范圍內的第二輪采樣收集。

  同時比起第一輪的目標廣泛,這次的目標則要明確并且精細的多:

  那就是全國各地的名山大川!

  華夏雖然地府廣袤,面積高達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

  但拋開諸多城市主體以及兩河流域,有名有姓的山其實也不算很多,統計起來并不是很難——起碼對于國家力量來說確實如此。

  加之如今導束設備已經清晰的刻錄了Y粒子的信息,理論上哪怕有一顆Y粒子都能被檢測到。

  如今距離林子明等人來到青城山已經過去了八天,第二輪名山采樣也進行了大半輪。

  然而無論是小有名氣的閩省太姥山、贛南齊云山。

  還是三山五岳中的廬山、黃山。

  亦或是傳承悠久的武當、龍虎,都沒有發現靈氣與Y粒子的影子。

  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名山大川之中,存在大量道統天宮或者地宮的猜測。

  至于國外的可能性......

  說實話其實不高。

  因為無論是靈氣這個體系還是張道陵這尊人物,都是屬于再正統不過的華夏文化形象。

  西方那些巫術圣光啥的就不說了,哪怕是隔壁霓虹的高天原,和華夏自古流傳的修行概述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如果說“仙”和“強大修仙者”只是同一個概念在認知領域出現的差異稱謂的話,那么霓虹那些鬼神可就完全不是一個畫風了。

  另外。

  古代時期的華夏先民對于外邦其實有著一股源自傳承帶來的優越感,化外蠻夷就是古時候留下來的詞。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華夏本土發現的遺跡很多,那么不排除國外還真有那么少數幾座類似‘海外仙島’的神秘之地存在。

  但眼下本土名山翻了足足一大半,卻只找到了青城山的一座天宮,那么國外存在遺跡的可能性自然也就不高了。

  就像一個人如果家里條件比較富裕,那么他可能經常去接濟一下流浪的窮苦人。

  但如果他自己月月貸款都還不了,你讓他每天下班去給流浪漢買個漢堡?

  現實生活中不排除有這種人存在,但真沒多大普適性。

  況且就算國外真的可能存在天宮,兔子們也做不到去人家的地盤上收集不是?

  如今本土半圈搜下來,也就只剩下秦嶺、昆侖、太行這幾座山脈沒搜索完畢了。

  可以這樣說。

  眼下的青城山天宮,就是兔子們唯一掌握的孤本!

  或許是打開了話匣子的緣故,潘院士難得又多說了幾句:

  “其實天宮的問題不僅只有您提到的疑問,此外還包括了大量的未知狀況。

  例如產生Y粒子的微生物生在哪里?

  它們是怎么出現的?

  天宮又是如何破碎的?

  這些情報都非常重要,但咱們目前都一無所知。”

  看著一股腦兒把疑問撒出來的潘院士,李百安也面色沉重的嘆了口氣。

  還是那句話。

  在接觸過大莫界的修行概念后,兔子們對于本土發現這種修行遺跡其實是沒太大抵觸感的。

  反正哪怕有上古修行者曾經存在,他們也只是強大的人類個體,而非先天仙神。

  在這種前提下。

  哪怕你強大到一指碎山河,那也是由弱小的個體慢慢成長而成的,而非先天的固有階級。

  但另一方面。

  天宮所衍射出來的問題不僅是本土曾經有過超凡文明存在這么簡單,更關鍵的是它的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那些倒塌的殘垣斷壁絕對不是一個健全文明應該具備的情況——這是任何一位鮮為人都能做出的判斷。

  就算空間只是張道陵后來借用的,那他也總不該留下一堆爛石頭在那邊吧?

  因此究竟是青城山這一處天宮因為某些原因出了變故,還是它背后代表的那個文明出了事兒?

  前者還好說,但要是后者......

  那就有些細思恐極了。

  當然了。

  路要一步步走,眼下兔子們才剛進天宮呢。

  最起碼要先把天宮內的基礎信息給收集清楚,才能進行下一步環節。

  而就在二人交談間,檢測器也正好來到了天宮邊緣。

  這次考慮到天宮內可能出現各種復雜的情況,兔子們特意準備了溫感型的探測器。

  也是某種當前航空前端的技術儲備,與祝融車有些類似。

  火星上的平均溫度大約是218K,也就是55℃左右。

  其中最低的冬天時可以達到133℃,最熱的夏日白天將近27℃。

  天宮內的溫度不過零下七十多度而已,和火星的條件比起來簡直是毛毛雨。

  因此這種溫感探測器在天宮內不但行動的很挺松,采樣的精確度也非常高。

  此時此刻。

  探測器抵達的是天宮左側區域的邊界。

  這處邊界的地面上同樣倒落著不少殘垣斷壁,不過比起天宮主殿,這里的建筑明顯要低矮的多。

  例如在探測器當前位置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個早已干涸見底的池塘,內中堆積著大量的塵土。

  別看這些塵土不太起眼。

  只要能搞清楚天宮內物質的變化規律,通過技術手段未嘗不能還原判斷出底層堆積的年代。

  隨后潘建偉院士親自上陣,控制著探測器來到了池塘邊。

  看著視頻中灰暗的邊界,潘院士又看了眼主控臺上的數個按鈕。

  隨后他略微遲疑了幾秒鐘,按下了一個紫色的按鈕。

  片刻后。

  探測器咔的一身,頂部的露(防和諧)出了一個類似槍管似的東西。

  然后.....

  滋——

  噴起了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