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百零二章 兔子們的新技術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異世界征服手冊

  “我怎么不能來了?”

  通訊設備里的人聽到林子明的話,不由笑著說道:

  “組織上可沒準我不回本土吧?”

  林子明眨了眨眼,一臉費解:

  “可是潘院士,您之前不是在研究傳送陣的事兒嗎?

  連當初莫家密室發現的時候您都沒空過去,元旦晚會您定好的節目也沒開演,最后還是劉震撼所長上去唱了首歌來著......”

  沒錯。

  與林子明聯系的不是別人,赫然便是許久沒出現的潘建偉潘院士!

  潘院士目前正在負責大莫界項目中極為關鍵的傳送陣研究,基本上過著深入淺出的生活。

  他僅有的兩次‘出手’分別提出了大莫界空間正在惡化、以及疑似真空零點能的判斷,為兔子們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他就像《開心辭典》中去掉一個錯誤答案的道具一樣。

  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有效果。

  不過林子明聽說最近潘院士的研究正處于關鍵環節,怎么這時候會跑到本土來呢?

  按照他所了解的信息。

  這位大佬可是不是那種喜歡偷閑放松的人,尤其是在這種研究的持續階段。

  面對林子明的疑問。

  潘院士爽朗一笑,也不再賣關子了:

  “林上校,我是被組織上派回本土,專門來協助你們解決氣旋問題的。”

  聽到這番話,林子明還沒有表示呢。

  一旁的李百安便神色一震,整個人嗖的一下竄到了通訊設備面前。

  經典直男式的兩個鼻孔往攝像頭前那么一懟:

  “怎么說?小潘,組織上有了什么新方案嗎?”

  看著這位風風火火的老爺子,潘院士的臉上了一縷無奈。

  全華夏能叫潘院士小潘的人沒幾位,而李百安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潘院士現年五十二歲,李百安今年六十七歲,二者年齡相差一輪半。

  當初潘院士還曾經在李百安座下聽過一段課,所以李百安還真叫的起一聲小潘。

  李百安很清楚自己這位‘半學生’的能力。

  如今距離氣旋發現才過去一個多小時,潘院士能這時候就被派回到本土,便說明他手上的方案可行性應該不低。

  否則營地那邊的論證不說通不通過吧,起碼時間要耗個小半天。

  “李老好。”

  通訊設備里,潘建偉院士先和李百安打了聲招呼,隨后說道:

  “新方案倒是談不上,但應該算是個新技術吧。

  簡單概述一下的話,就是有關經典信道方面的突破。

  具體的情況畢竟復雜,還是等咱們見面再說吧。”

  “見面再說”四個字一出。

  作為一位多次參加密級項目的老科研人員,李百安哪能聽不出這個新技術的重要性?

  他不由和林子明對視一眼,二者近乎同時點頭:

  “好,沒問題,我們在青城山等著你。”

  十個小時后。

  風塵仆仆的潘院士帶著一隊人馬抵達了青城山外。

  不要以為十個小時很久,潘建偉院士可是從魔都轉東戰飛來的。

  從光門到東戰就要一個多小時,從東戰再飛到句芒基地,最終轉飛到青城山。

  十個小時已經可以用光速來形容了。

  話說回來。

  這也是自林子明到了青城山一以后,迎接到的第三批外援了。

  國家掛,恐怖如斯!

  見面后。

  潘院士先是薅了薅本就稀疏的前發,隨后對林子明二人打招呼道:

  “林上校,李老,許久不見,甚是想念。”

  李百安拍了拍他的肩膀,迫不及待的問道:

  “小潘,你們突破了經典信道的哪方面壁壘?”

  潘院士看著他,兩個字脫口而出:

  “載體。”

  李百安聞言頓時瞪大了眼睛,一旁的林子明則一頭霧水。

  很典型的兩個眾所周聊天,一堆鮮為人懵逼。

  嗯,一堆。

  當然了。

  潘院士很快便注意到了林子明的情況,主動開口解釋道:

  “林上校,您可能有所不知。

  單獨量子信道無法完成信息傳遞,需要經典信道的配合,才能把量子態轉變為信息比特被接受。

  目前經典信道的載體99.99都是光纖,剩下的0.01也都是其他類似光纖的固態物質。

  比如一定溫度下的冰塊、金屬或者干脆就是超導體等等。

  也就是說。

  載體一定是宏觀下的固體,也就是咱們肉眼能夠看到的事物。

  其他的氣體啊離子啊都不行。

  這就導致了我們可以把一定直徑以下的粒子送進氣旋,卻沒辦法從中獲取任何信息——因為沒有經典信道作為載體反饋。”

  林子明和李百安同時點了點頭,剛才他們已經試過了,宏觀物體是沒法穿過氣旋阻隔的。

  氣旋就像一個濾網,只有直徑小于網孔的物體才能進去。

  隨后潘建偉院士頓了頓,繼續說道:

  “但二位可能不太了解的是.......

  大概在兩個多星期前,我們團隊便突破了經典信道的載體壁壘,使得某種離子可以充作經典信道載體。”

  李百安瞳孔重重一縮,聲音都拔高了幾分:

  “什么離子?”

  “鈹離子!”

  看著有些失態的李百安,潘院士的語氣不由放緩了幾分:

  “您應該知道,鈹的電負性為1.57,離子半徑為31pm。

  不僅小于同族的其它元素,還小于堿金屬元素。

  這種半徑可以很輕松的從氣旋的阻隔中傳過,并且穩定性極高。

  如今我們已經能做到給玻離子編碼,使它不間斷的形成類物質通道,完全可以充作氣旋內外的經典信道載體!”

  李百安深吸一口氣,摸著下巴思考道:

  “鈹嗎?

  這確實是符合條件的一種微粒。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楊老在09年就提出過這種假設吧?

  但后來連他自己都認為不可能實現,所以項目只持續了幾個月就廢棄了。”

  潘院士點點頭,肯定了李百安的話。

  李百安所說的楊老,便是那位赫赫有名的華夏物理——或者可以說現今物理界的第一人,楊ZN先生。

  那是09年官方組織的一場會談上,楊老對于今后三十年的信道發展提出了四種元素。

  鈹就是其中一種。

  但當時兔子們的離子編碼技術還沒突破,做不到預設態聚集,所以連楊老自己都放棄了。

  整個項目就試探性的進行了四個月,投入總共才300多萬。

  按照他的話說。

  這項技術最少要五十到八十年可能才會有成果。

  隨后李百安有些好奇的問道:

  “那么小潘,你們是怎么突破這道壁壘的?

  照理來說,這不應該是現階段能突破的技術吧?”

  潘院士笑了笑,說道:

  “這是我們傳送陣研究團隊的一個全新成果,我們破解了其中一個關鍵的符文。

  當然了。

  其中有部分功勞要歸功于消失的那位吳凡同志。

  因為他在消失前曾經提到過一件事:

  傳送陣有部分符文和光門非常類似。

  這使得我們在一開始,便將目光投放到了這些符文上,而非傳送陣本身。

  當時我們的高維貝爾態集成觀測環確認過一個事實:

  傳送陣的性質符合標準的量子隱性傳態。

  也就是說,傳送一定是有經典信道作為載體的。

  后來經過我們的研究,發現其中一種符文便具備了離子預設態聚集的效果。

  它能將離子加密編碼成為信道,然后通過某種方式單向連通目的地,并且最后獲得反饋。

  這種超遠距離的方式我們目前依舊未知,可能是天空,也可能是地面。

  但總而言之,那是遠距離嫁接信道手段的問題。

  符文本身編碼離子成為信道的環節,目前已經被我們完全破解了。

  好比我們掌握了一把絕地武士的激光劍技術,只不過別人能把激光劍變長到40米,我們只能便長到四米。

  但劍身超長屬于后續的研究,這個技術本身我們已經掌握在手了。

  雖然這種符文還達不到量產,但在氣旋附近構建一條簡約信道還是不難的。

  根據我們的實驗,這種玻離子信道大概可以鋪設800米的長度。

  只要信道能成功搭建,那么咱們的粒子就可以進入氣旋了。”

  李百安看著侃侃而談的潘建偉院士,面帶感慨的看著天空:

  “大莫界啊....大莫界.....”

  他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去大莫界看看,還有多少能被本土解析并且運用的技術了。

  一旁的林子明則想到了什么,問道:

  “潘院士,我記得當初您說過一句話。

  咱們的量子傳送是一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階段。

  現在看來。

  咱們是不是已經突破了‘道生一’,來到了‘一生二’這個階段了?”

  潘建偉聞言點點頭,說道:

  “沒錯,量子通信的經典信道是個非常關鍵的研究環節。

  如今能構建一個離子信道,這代表著我們已經邁入了‘二’的門檻。

  再往后那就是推進度的事兒了,起碼在‘三’之前是這樣的。”

  說完了這番話,幾人在林子明的引導下走進了臨時帳篷中。

  潘建偉院士這次的出現和往常一樣,給力十足。

  不但為氣旋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還帶來了一個長遠可見的好消息。

  由于此時已經接近了晚上六點鐘,天色早已漸黑,很多觀測環節視野受限。

  因此眾人合計了一番,決定明天上午再開始信道的假設。

  一夜無話,眾人的睡眠都很淺。

  真要說有什么特殊的......

  那就是或許由于潘院士提到某人的原因,接著又想到了石板上的內容,林子明不知不覺便做了個夢。

  夢中吳凡衣衫襤褸的被妖獸追著跑,饑一頓飽一頓的啃著樹皮,老慘了。

  次日凌晨。

  眾人準時醒來。

  這次李百安等人并沒有急著提前一個小時就升空,而是在地面上作起了相關準備。

  四千多米的高度對于直18來說一眨眼就能飛到,提前個十分鐘左右上去就行了。

  凌晨五點四十分,氣旋二次探索項目組正式出發。

  這次項目組由潘院士領頭,林子明和李百安則在地面接收信息。

  嘟嘟嘟——

  直升機很快抵達了4000多米的高度,懸停在了氣旋二十多米外。

  上午五點五十五分。

  Y粒子如約逸散而出。

  潘建偉院士此時坐鎮艙內,身邊放著一臺類似投影儀的儀器。

  儀器的后方有一塊靈石充作能量源,左右兩側各貼著一枚奇形怪狀的符文,符文下方連接著兩個黑色的超導切線,切線尾端關聯著一塊編碼芯片。

  儀器外部則外接著一臺巨大的離子儲存設備,內中裝載著無數的的鈹離子。

  這套便是兔子們最新研制出的設備,名叫離子信道儀。

  除此之外。

  艙前的另一端還放著一臺粒子儀,或者說高密Ωccc重子儀。

  眾所周知。

  基本粒子共61——不包含引力子。

  簡單的說。

  根據目前粒子物理中的標準模型,已知的所有粒子,都是這些基本粒子或者由這些基本粒子復合而成。

  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種絕大部分的物質都是強子,即參與強相互作用的粒子。

  這些粒子可以分成兩類:

  重子和介子。

  重子由三個夸克構成,介子由一對正反夸克構成。

  比如中子和質子都屬于重子,屬于復合粒子的一種。

  質子是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構成,中子由一個上夸克和兩個下夸克構成。

  而介子的性質就比較復雜了。

  在原子核外。

  介子在自然界中只作為夸克粒子之間,某種非常高能碰撞的短暫產物出現。

  并且所有的介子都是不穩定的,壽命最長的只能維持幾百分之一微秒。

  所以這次的通信粒子使用的是高密Ωccc重子,而非介子。(其實π介子是最合適的,但是我不喜歡湯川秀樹這個人的國家立場,所以干脆無視)

  一切準備就緒后。

  潘建偉院士親自按下了啟動鍵。

  一道肉眼不可見的離子束從離子信道儀中發出。

  大量便編碼過的鈹離子迅速聚集,在空中形成了一道穩定的離子信道。

  如同在執行主人的任務一般,乖巧聽話的不要不要的。

  隨后這條信道徑直向外延伸,最后直入氣旋!

  31pm的離子半徑,使得信道很輕松便突破了氣旋的阻隔。

  “報告,信道已經鋪入氣旋內部!”

  眼下信道已經鋪好。

  剩下的便是把粒子傳進去接受回執了。

  潘建偉院士表情不變,沉著下令:

  “開高密重子儀,信號鋪入!”

  “明白!”

  片刻后。

  高密重子儀開啟。

  比起離子信道儀,高密重子儀的聲音和震動要大的多,嗡嗡嗡的響個不停,畢竟是高壓設備。

  很快。

  一束Ωccc重子束沿著信道射出,如同第二根棒子似的再次捅進了氣旋里。

  潘建偉院士緊緊盯著屏幕,雙拳緊握。

  過了大概半分多鐘。

  屏幕上忽然響起了一陣沙點聲。

  幾秒鐘,一道畫面忽然出現在了屏幕上。

  那是一塊灰暗的空間,看不出具體的面積。

  空間內滿是殘垣斷壁,滿目瘡痍。

  所有建筑被夷為平地,沒有任何植物與生物的跡象,凄凄然矣。

  唯獨空間的最中心處,一座看似殘破主殿的面前,存留有一個類似陣法的東西。

  由于離子信道無法改變視角,所以潘建偉院士這次能見到的就這些景象。

  但總的來說,這次的實驗無疑是極其成功的。

  隨后他忽然意識到了什么,訝異的說道:

  “等等,這處空間里頭......有光?”

  今天就這一章,二合一章節,免得斷章被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