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百八十話:周歲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村里的女霸王她良田萬頃

  燥熱的天,熱浪滾滾,持續侵襲著一整個七月。

  一晃眼,谷子打完,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

  換做往年,八月十五就是個闔家團圓的時節。

  但如今不只,它還是團團圓圓的生辰。

  且今年的八月十五,還正好是團團圓圓的一周歲生辰。

  本來一周歲是該大辦的,但誰叫偏偏是八月十五呢,闔家團圓的時節,總不能讓人家都上門來吃酒吧。

  所以賀璋和許三花決定,只一家親人聚在一起,給團團圓圓慶生辰就是了。

  賀修遠和畢氏早早的就帶著人回孤山村來了。

  除此之外,要請的也就是對面老許家眾人就是了。

  兩家人聚在一起,也就是兩桌席的事,可是,也足夠熱鬧。

  上到老胡氏老許頭,下到小七花,大家都給團團圓圓準備了生辰禮,都是自己精心挑選準備的。

  兩個肉團子穿著一身紅通通的衣裳,戴著紅帽子,白白胖胖的,活像觀音菩薩座下的小童子。

  一樣的衣裳一樣的帽子鞋子,又一樣的臉,乍一看,還真分不清哪個是哪個。

  賀璋和許三花自然也給他們準備了抓周,且東西準備的更多,擺滿了大半個屋子,就等著兩個肉團子自個去抓。

  地上放著的有書本、毛筆、硯臺,印章、尺子、字畫、玉佩、首飾,念珠、尺子、算盤等,這些都是賀璋準備的。

  剩下的還有銀子,金元寶,小巧的弓箭,小巧的匕首,針線,這些都是許三花準備的。

團團圓圓剛學會扶著東西站立,有大人提著還能往前邁個幾步的,所以正是嘗到走路的滋味樂此不疲的時候,便輕易的不愿意再在地上爬來爬去的。手機\端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見一大堆人都盯著自己,爹爹和娘親還催促著似乎想讓他們去抓地上擺著的東西,小團子扶著爹爹的手,邁著小短腿,就往那堆東西里去。

  而小圓子沒有小團子那么熱衷去提步走,被許三花一放到地上,想了想,就自個爬著往前頭去了。

  小圓子爬得比小團子的小短腿走的快,他的目標很明確,直接朝放在正中的書本去,然后一把將書本給抱在了懷里。

  賀修遠一看,頓時摸著胡子笑吟吟,“看書好,看書好啊,長大了祖父教你讀書識字。”

  小圓子充耳不聞,抱住了書本,又繼續將毛筆和硯臺都抱在了懷里。

  嗯,爹爹的書房里就有這些,他早就想摸摸了。

  小圓子捧著硯臺愛不釋手,這邊小團子扶著爹爹的手才走幾步,見弟弟已經抱著東西了,這才發現自己走得太慢了,這可不行,于是還是爬在了地上,噔噔噔的就沖了進去。

  她雙眼晶晶亮,臉蛋紅撲撲,一把就抓住了鑲嵌著紅紅的寶石的小匕首。

  讀書的事外公許大茂不懂,這匕首他認得呀,登時他就也拍手笑道:“好!像你娘!女娃娃舞刀弄槍的好呀,免得別人欺負!”

  眾人:“……”

  肚子已經顯懷的胡氏不由得掐了許大茂一把,當外公的,不教好,舞刀弄槍的像啥樣?

  女兒已經夠折騰的了,要是外孫女也像這個樣,那可咋得了?

  再看一雙眼睛晶晶亮的在旁邊拍著小肉手一個勁的給小團子指揮著:“小侄女!拿那個!拿那個金元寶!”

  胡氏頓時扶額,得,兩個女兒都是不消停的,但愿肚子里這個能是個兒子,斯文一點,將來好跟著他侄兒一起同他姐夫讀書識字。

  讀書好啊,家里日子好過了,娃子還是要去讀書識字的,這才是興家的根本啊。

  要不你看村長家咧,承祖那孩子要是明年能中舉,那就是能投官當當的,可不得了。

  到時候,村長家就不是普通的村戶了。

  要是他們家也能有人讀書讀的好考上個秀才啥的,那他們老許家的門楣才是真的興旺啊!

  不只胡氏這么想著呢。

  許大樹兄弟三個也都在想著這事呢,許大樹和許二樹各得一個兒子,許四樹這里,羅氏也剛剛被診出來懷了一個月的身孕。

  振興老許家門楣的事,他們是趕不上了,可不就落在這幾個孩子身上了嗎?

  老胡氏和老許頭眼看著后輩能過上好日子,托許三花的福,可能這一兩代三代的好好經營都不會過苦日子,心里也是滿足得很的。

  這手里頭就夠了銀錢,哪能不琢磨多的事呢?

  這讀書好啊,讀書能明理,他們是睜眼瞎,兒子也是睜眼瞎,孫子雖然不是了,但也沒好好讀過啥書。

  到了重孫子這里,有能耐了,那就得送去讀啊!

  還別說,他們這里剛有這個心思呢,那頭村長也沒少琢磨呢。

  自從孫子考中了秀才,村里頭風光熱鬧了好大一番,大家都親眼目睹了讀書的好處。

  原先是家里日子不好,沒法琢磨這事,但現在不同了啊,村里好些人家的日子,不說多的,供一個娃子讀讀書識點字不做睜眼瞎還是完全可以的。

  一這么琢磨吧,這些人家就找上了村長,村長管著他們村子,這種大事,能跟村長商量的,當然要跟村長商量。

  更何況,他們家出了他們村里唯一的一個讀書人,且還中了秀才呢!

  村長一見村里這么多人家都有這個心思,心里自然是高興得很吶,要是他們村里多出幾個讀書人,那他們孤山村就更是十里八村頭一份的了。

  對面白河村就有村塾,他們村一百多戶人呢,這么多娃兒,還能辦不出一個村塾?

  鎮上的學堂可不好讀,要是他們村里想讀書的娃多,還不如就在村里建個村塾,方便。

  村長越琢磨這事越好,但村塾咋建呢,這得拿出個章程來才好。

  于是乎趁著谷子都收完了,又還不到收魔芋的時候,村長一敲銅鑼,吆喝村里家家戶戶都到大槐樹底下來,開個村民會。

  這個村民會就說兩件事。

  一,村里建個村塾吧!

  二,村塾咋個建法?

  這第一點,村長話一出口,那是所有村民都舉雙手雙腳的贊成,建村塾,是大好事啊!

  村長見大家伙都同意,這才開始說起這第二點,咋個建法。

  白河村離得近,他們村的村塾他們都曉得,那是白地主出銀子建的,先生也是白地主專門請回來的。

  但給先生的束脩那就是誰家送一個娃就交多少,都有一個定量。

  像他們村,沒有白地主,卻有許三花這個大地主,但村長可不好意思張口讓許三花來承這個頭。

  所以,他張嘴就道:“我算過了,咱們村就算家家戶戶都送一個娃子上村塾,一百來個娃,那至少得建兩間大屋子,先生也得請兩個,那村塾至少都得建五間屋子,再加上工錢這些的,差不多就要花三十五兩。”

  “村里公中拿得出五兩來,剩下的三十兩咱們就分攤到各家頭上,一家出一點湊上來,先把村塾給建起來,大家伙覺得咋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