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七一一 問道許旌陽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成為了道醫之后

  解決了長江之事,李鄲道也算松了口氣。

  而許天師此行便已經圓滿,至于前面說的考核,李鄲道自然算是通過了。

  只怕要不了多久,李鄲道便會收到天庭的旨意,要從五品的天曹,變成從四品,或者直接是四品。

  三品是不大可能,除非李鄲道修為突破到陽神,也就是神仙之境,那都可以直接飛升了,雖然只是飛升到天庭,不是大羅天。

  許天師順便還給李鄲道的天刑劍打進去了一道仙符,這是斬龍仙符,可以對龍類生靈帶來更大的壓力。

  因為許天師是公派下凡,所以呆不了多久,所以直接對著李鄲道提問開口道:“你修行上,可有什么疑惑?若無疑惑,貧道便回去了。”

  李鄲道一聽,有這種好事,自然是第一將“三教合流”之事提問。

  許天師頓時尬住,因為這個問題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因此反而問道:“你是怎么想的?”

  李鄲道開口道:“儒道合流,完全沒有障礙,畢竟二者已經磨合了數千年,可以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可是佛門進入中土的時間還比較短,雖然滋生迅速,但并非本土根源,我倒數得到了真身舍利,可以說是佛法源頭了,但那舍利畢竟不是我修證的,是釋迦牟尼修證的。”

  “因此我打算道儒同修,佛法雖然也修,但以外道修,以器代我身,不過是本命之器,如此如同太極圖案。”

  李鄲道比喻道:“道乃玄,儒乃白。而釋家便是分割陰陽的那條線。”

  “而且佛門的過去未來現在,成住壞空,芥子須彌等概念,和古代《尸子》一說不謀而合,其中廣大精微之處,也不輸我道儒二家。”

  李鄲道開口道:“因此我欲煉制一外道之器,證就佛果,這器中衍生洞天,是為極樂凈土。”

  李鄲道撓撓頭:“就是將白骨雞鳴與之對應。”

  “但是那里現在已經變做了冥土了,成為了閻羅地府。”

  李鄲道說完,許天師便道:“此事或許得去找太乙救苦天尊,讓天尊帶你去找找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李鄲道迷惑。

  “地藏王菩薩雖然是佛門中人,但其實我道門并不算排斥。”許天師開口道。

  “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李鄲道喃喃。

  許天師道:“其雖然是在佛門,但是也修證了儒道兩家。”

  “其得道前挖眼睛,斷手臂,治其父,算是以孝心立德。”

  “其大誓愿,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算是立言。”

  “安住地獄,度化厲鬼,算是立功。”

  李鄲道喃喃:“還能這么算?”

  “這就是三教相通之處,太乙救苦天尊難道不是一樣?聞聲救苦,坐鎮地獄……”許遜道:“便是我如今也在陰冥地府,有一道天尊化身,職能是救苦拔亡。”

  “按照你的思路,定然是對的,無論是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還是道家,大道也不遠于人也,或者佛家,渡人先渡己,身化小船,渡人彼岸。”

  “只是你應該,摒棄那些虛的,浮于表相的東西,將其中的核心抓住。”

  “如此三教便可圓融,若是你非要將教義圓融在一起,那道教也不是道家,儒教也非儒家,佛教也非釋家,更何況,他儒教也分裂好些個教派,我道教也分裂,他佛教也分裂……”

  “因此不應該抓全,而是應該抓點。”

  許天師不愧是拔宅飛升的大佬,雖然沒有三教同修過,但是聽完李鄲道講述,還是給出了關鍵性的意見。

  “他佛門能迅速在中土扎根,肯定是有一部分迎合了我們本土思想的,這里面肯定有共同性!”

  李鄲道突然浮出了一個念頭:難道是哲學的共性?

  還是說“明心見性?”

  佛家的“慈悲”。

  儒家的“仁”。

  道家的“貴生”

  這些東西在李鄲道的腦海里面不斷碰撞,似乎有什么東西就要呼之欲出。

  那是一種自宗教枷鎖之中跳出來的東西。

  似乎是一種真理本質。

  但是玄之有玄,虛之又虛。

  似乎讓人想明白了,又似乎是悖論一般。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李鄲道再次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許天師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

  但是李鄲道很快又退出來了。

  因為核心不對。

  儒道思想沒有什么不對,核心都是一個“道”字,雖然對大道的理解不同。

  但是佛家的核心思想不是這個。

  佛家的思想是“緣起性空”

  重在一個“空”字。

  這個空,可以和道家的“無”字對等。

  道家雖然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但無不是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是“道”,那個“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的道。”

  而佛門核心思想是:世間也沒有獨存性的東西,更沒有恒常不變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生起。

  結合“十二因緣”理論,還可以衍生“因果”二字。

  這種理論,既不是唯心,也非唯物,而是心物相合,從而達到“和諧”的一種狀態,通過萬物有果必有其因,佛陀便可知道十方世界,過去未來一切之事。

  這跟道門的“推衍”是有些相似的。

  但是核心不一樣就是不一樣,道是源頭,緣起性空是過程,二者本質不同。

  不過,雖然本質不同,卻也給了李鄲道一個想法。

  從過程逆推,也是源頭。

  而從源頭出發,可以有無數過程。

  前世小說家,總結的三千大道,八百旁門,條條可以證道,倒也不是無的放矢。

  因此雖然很快從天人合一的過程中出來了,但還是能得到一些啟示。

  許天師問道:“如何?”

  李鄲道笑道:“還是許師旁觀者清啊。”

  李鄲道打蛇上棍,直接叫許師。

  許天師也沒有抗拒:“還有什么要問的嗎?”

  李鄲道便又問了一些五氣朝元的細節工夫,和精氣神三寶,如果修證金丹,便不可能三花聚頂,那么如何結出道果來?

  許天師將這些疑惑一一解答,說得十分詳細,分明是將自己飛升的經驗傳授給李鄲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