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一百二十一 正人君子論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成為了道醫之后

  “爹,你沒注意到那個和尚嗎?”

  “什么和尚?”李福成恍然起來,嘴角還有口水:“我怎么睡著了?”

  李鄲道從李福成道鼻子里拉出一個小飛蟲:“這是啥?”

  “瞌睡蟲?”李鄲道隨手捏死,這個大乘和尚來的莫名其妙,說的話也莫名其妙。

  好像是那個山賊來踩點似的。

  對了,會不會是夜叉一伙的?

  李鄲道正想著事情,李福成卻對那蟲子感興趣:“這蟲子跑到我鼻子里,我卻不癢誒,還打瞌睡,真是治療失眠的好寶貝,你要知道,人一到中年,想睡覺都睡不著哦。”

  又責怪李鄲道:“你捏死它干嘛?養著多好?”

  “說是瞌睡蟲,不如說是食魂蟲,魂氣不足,自然瞌睡,爹你要這玩意干啥?我幫你弄個安眠香囊,叫娘幫你縫進枕頭里,晚上睡覺,保證睡得嘛嘛香。”

  “得了吧,我是聞不慣香味,越聞越清醒,只覺得沖鼻子。”李福成搖搖頭,繼續扒拉那死掉的蟲子尸體。

  李鄲道還在回味,鐘離權的話,道不遠于人也。

  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這是中庸里的一句話。

  但道家也多有引經據典。

  有人把佛,道放在一起抨擊,說是出世的學問,厭世逃禪。

  道家卻從來不是一個出世的學問,道家經典,道德經中有言: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不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著想,皇帝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要聽取百姓的意見。

  這不就是后來我黨的綱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嗎!

  難道是在點撥自己,不必破門出家,紅塵之中也可為仙?

  李鄲道想起了幾個道士,鬼谷子,傳說中的仙人,道家所言王禪老祖,玄微子,門人縱橫天下,在戰國時期何其活躍?

  想起了漢留侯張良,傳說中黃石公的弟子,漢朝建立后,據說跟著赤松子修行去了,也是成仙了。

  再近一些,李淳風不也是?還有之前的寇謙之。

  好像都在紅塵之中混跡。

  所以爭論道家都會有說啥:道家分天人兩宗,殊不知,天人合一,自然沒有分開的道理。

  道不遠于人,難道就是要李鄲道在紅塵問道?修行上法?

  不過想想,出世修行也不適合自己,跑到山上風吹日曬的,喝露水,找仙草,煉仙丹?

  算了吧!

  李鄲道之前還在猶豫不決,此時完全想通了。

  一時間心情舒暢,氣通意達,還不由得哼起了小曲。

  “人也不是那人,鬼也不是那鬼,神神鬼鬼,倒比那個正人君子更可愛~”

  “你這歌,怎么陰慘慘的,怎么就神神鬼鬼就比正人君子可愛了?”

  “哈哈,爹,你是代入到正人君子了呀!”

  “那你說什么是正人君子。”

  “君子者,偽者也,偽者,人為也,非復天性,用種種行為約束自己的天性的人,也就是克已的人是君子。”

  李福成笑了:“君子怎么就得了一個偽字了?”

  “荀子說人性本惡,孔子說人性本善,爹,你覺得哪一個對?”

  李福成道:“我倒是覺得是一片白紙,不善也不惡。”

  李鄲道搖搖頭:“人性是本惡的,比如嬰兒在娘胎的肚子里,就害得他娘不得安寧,奪走母親的元氣,成就自身。”

  “甚至一出生叫母親難產而死。”

  “餓了,就吃奶,長出牙后,將母親啃咬得十分難受,吃的是帶血的奶水。”

  “兩三歲,開始殘害生靈,追雞攆狗。”

  “至小只會索取,若無父母的教導,且看他如何變化,偷,搶,懶散,易怒而無用。”

  李鄲道說著:“有父母的教導,及時糾正,雖然無大才,但也與人無害。”

  李鄲道問道:“是不是這樣的?”

  李福成點頭:“有那么幾分歪理。”

  李鄲道說道:“正如菜地里栽種菜苗,要拿小棍給它扶住,才長正,長直,這些是不是人為的干預?”

  “這就是人為的力量了,上古茹毛飲血,到了后面有了禮的概念,和無禮的概念。”

  “所以禮崩樂壞的時候,是中原地區最亂的時候,不是嗎?因為禮在約束人的道德,就像是一個小姑娘,在街上大喊一聲:非禮啊!就會有很多正義之士跳出來幫助這個姑娘。

  “如果是在上古,一棒子敲暈了,拖進山洞,就成了夫妻。”

  “禮儀道德,就是人和畜牲的最大區別。”

  李福成聽了之后,頓時覺得自己兒子說的好像是那么回事。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鼓掌聲:“好一番見解,你這小孩,在哪里讀書?哪位先生教導?”

  卻見是一個一身黑衣的中年文士。

  “那你若認為人性本惡,是用禮治世,還是法治世?”

  “勿談國是!勿談國是!”

  李鄲道立馬閉口。

  李福成卻賠禮道歉:“小兒大放厥詞,污了閣下的耳朵,真是對不住了。”

  李鄲道也嘻嘻道:“我們這是藥鋪,治人的地方,前方左拐兩條街,四門館,那里有許多學子,研究的是治國之術。”

  那文士笑道:“恰好,我也有疾,久延不治,剛剛聽到論君子一說,還想聽聽論鬼神,不曉得你可否跟我閑聊閑聊?”

  李鄲道笑了:“貴客不去四門館,找飽學之士,問問天下大事,時局策論,反而向我問起鬼神,這不正是不問蒼生問鬼神嗎?”

  李鄲道又道:“觀閣下的氣色,應是無病,除了早生華發是多操多勞所致,好好休息就可,閣下非要看,那我就只能開一些進補的丸藥了。”

  “哈哈,好一個不問蒼生,問鬼神。”

  只見這文士哈哈大笑,有幾分魏晉的狂放恣意。

  李鄲道給他抓了一些丹丸,告訴他用法。

  此人接過藥,便扔下一個錢袋:“不用找了。”

  結果李鄲道打開一看,全是銅子,根本不夠。

  但再仔細一看,這錢是新鑄的,還沒退火嘞!

  不過百來個,都是新錢。

  這人是誰?

  怎么就能用新錢?官府的人?

  新錢還沒有經人手使用,而且剛剛鑄造,上面的字是“武德通寶。”

  武字帶勾刀,有一股殺氣,似乎是武將所書。

  “難道這是祭祀錢?賞賜錢?”

  古代確實在沒有大一統前,不會大規模鑄造銅錢,比如武德四年,才有開元通寶,或者開通元寶,異于五銖錢。

  武德通寶確實在市面上幾乎沒有看到。

  不過這錢雖然不夠藥錢,但若是價值,放幾年還是值錢不少的。

  這個屬于開國帝錢,可以做成法器的。

  不過這也證明了剛剛那個黑衣文士,不是普通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