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統帥部 在接到東線戰場求援急電之后,德軍參謀總長興登堡元帥頭痛了,在度過短暫的好時光之后,現在德軍整體的情況非常不妙。(看啦又看♀手機版wap.k6uk)
協約國集團大兵壓境,圍繞著德法邊界和德比邊界,已經形成了“l”型的包圍圈,英法洋三軍隊總數高達730余萬,僅一線主力部隊就有450萬至480萬之間,而且還占據了絕對的空中優勢,對興登堡防線上的德軍部隊形成巨大壓力。
協約國的進攻計劃叫做“攤牌行動”,德國方面則是以“興登堡防線”應對,沿著邊境線有利地形構筑堅固要塞,試圖把戰爭拖下去,將西線主力軍法國人拖垮。
計劃是好的,但是身處德軍參謀總長高位,興登堡元帥知道德軍已到了強弩之末,德國的戰爭潛力耗盡,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據外界保守統計 德軍在西線主戰場就損失了490萬兵力,加上西線戰場的損失超過650萬(傷亡合計),差不多是6890余萬德國人口的1/10。
在殘酷戰爭中,早期富有經驗的官兵傷亡巨大,大批德國青壯勞動力走上戰場,一茬一茬的補充,戰斗力下降不止一籌。
17年后,歐洲戰場又放進來大洋帝國這條惡龍,令德國困難的形勢雪上加霜。
“元帥閣下,您是在為東線戰事煩惱嗎!”問話的是陸軍部長埃里西魯登道夫上將,一個并非容克軍是貴族出身的德國高級將領,以堅毅,果敢并具有敏銳的軍事眼光而著稱。
在東線坦能堡戰役中 埃里西魯登道夫作為興登堡上將的副手,親自參與并指揮德國第12集團軍配合主力,取得輝煌大勝,因而受到重用。
興登堡元帥興致缺缺的看了一眼魯登道夫上將,站起身來,走到標示著敵我雙方態勢的大型沙盤前,注目凝望。
“總長先生,我們此前忽略了一個問題,而這可能成為我們輸掉整場戰爭的致命弱點,那就是空中力量建設。
原來我一直認為,飛機只是一些愛冒險的年輕人喜歡的玩意兒,充其量可以用于軍事偵查方面。
直到17年初,大洋王國參加了歐洲戰場,帶來了空地一體戰的新概念,我們才知道錯了,錯的很離譜,錯的無法挽回。
現在,東線司令官曼施坦因上將再次遭遇到了空中難題,而我卻無法給他提供什么有益的建議。”
說到這里 戰功卓著的德國元帥興登堡深深長嘆一聲,神情寂寥的說道;“東線63萬人的重兵集團,如今僅剩下38萬殘兵敗將,而且面臨著包圍聚殲的很大風險,這是一次失敗的冒險,代價過于慘重了。”
元帥的話語氣低沉,卻像重錘一樣敲打在魯登道夫的心里。
原因很簡單 東線的軍事冒險得到陸軍總長埃里希魯登道夫的支持,他一向是軍事強硬主義者,贊成主動出擊,鄙視被動挨打、單純防御的意見。
魯登道夫上將抱著雙手站在沙盤邊,臉皮子不可琢磨的抽搐了下,沉聲說道;
“東線兵團的戰斗力下降太快,確實面臨較為危險的局面,現在處于重兵包圍中,已經喪失了突破的良機。
以我之見 一方面可以組織奧匈帝軍隊,參與到對敵的一線防守中,減輕我軍壓力。
另一方面,迅速組織傷病員后送,在高加索山區占領有利地形,組織有序撤退。
初步估算 若是想把第五和第九集團軍大部分撤出來,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這需要好好統籌一下,充分利用奧匈帝國盟軍……”
談到奧匈帝軍隊,興登堡元帥無聲的搖了搖頭,他對這個全方位軍事盟友一點也不感冒。
雖然同處德語區,但奧匈帝國士兵戰斗力可不是一般二般的拉胯,被塞爾維亞軍隊以少擊多打得稀碎,被沙俄軍隊按在地上摩擦,表現一言難盡。
西烏克蘭戰役進行到現在三周半的時間,總計110余萬人的奧匈帝國兵團發起數次大規模攻擊,傷亡人數只有6萬多。
其中陣亡的不足萬人,受傷的倒有5萬多,還有數千人開了小差也逃跑了。
這樣的攻擊力度,再延長半年時間,也無法攻破60萬俄軍防守的西部戰線。
說句不好聽的話,那就是在摸魚。
這種情況其實不罕見,廣西一直以戰斗力強悍著稱,隔壁的福建就不行,做小生意才是他們的拿手強項。
在歐洲盟友中 德國人寧愿和保加利亞做友軍,也不愿意身邊戰壕里是奧匈帝國士兵。
在東線戰場上,俄軍總是從奧匈帝國的防線突破,一次兩次n多次,德國人總給他們擦屁股,太特么不靠譜了。
好在協約國集團也有個大拖累意大利,吹牛逼震天響,對殖民地胃口好到爆,一打起仗來就拉稀,害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總得給他善后,現在又加上個大洋王國。
在興登堡元帥看來,指望拉奧匈帝軍隊做墊背,紛紛鐘就被出賣了,這幫人忒不靠譜!
奧匈帝軍隊的德行,魯登道夫上將不知道嗎?
他指著沙盤上防線說道;
“元帥閣下;
我計劃安排東線德軍繼續向西靠攏,逐次掩護,有序撤退,在尚屬完整的奧匈帝國西線陣地上,建立向西北方向延伸的新防線。
在此基礎上 逐次抽調奧匈帝軍隊填入防線中,每次不超過兩個師,以夜間行動為主。
這樣一來 東線德軍將承擔督戰隊的角色,減輕面對敵軍的防御壓力。
在此基礎上 統帥部盡量抽調部分戰斗機支援東線,規模暫定300架,分別以35架小隊行動的方式,偷襲敵軍落單的轟炸機或者地面部隊,盡量避免大規模空戰,從而牽制敵軍空中力量。
多管齊下,將能有助于東線德軍穩住局面,進入高加索山區之后,憑借著有利地形,曼施坦因上將可以做的選擇就很多了。”
“總長先生,我們有那么多的飛機可以抽掉嗎?”
“應該可以的,東德地區可以抽調200余架戰斗機前出,福克飛機工廠近期又擴大了產能,達到月產380架的水平,可以抽掉100架支援東線。”
“福克飛機公司生產的都是垃圾,葬送了太多日耳曼年輕小伙子的生命,他們是這場戰爭的罪人。”
“元帥閣下,歐洲航空業發展水平長期低于澳洲,這是不真的事實。目前福克公司已經發展出福克e400飛機,在增強發動機動力和減重之后,靈活性和速度進一步增加,雖然暫時無法與大洋帝國一線戰斗機相抗衡,但是低空盤旋性能已經優于對方,不再毫無防守之力。”
“但愿如此吧,希望不要太晚。”興登堡元帥沉重的嘆息了一聲,結束了這個話題。
目前大戰即將來臨,東線德軍主力有序撤入高加索地區,利用地理優勢與敵周旋,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架設在山頭上的重機槍陣地威懾力并不小,再加上小口徑高射炮,將能極大的遏制大洋帝國空中力量的肆虐。
如今的德軍發動工業力量,全力生產20毫米和35毫米口徑高射炮,優先裝備西線德軍部隊,每個月的產量達到400余門。
在德軍擊毀的飛機中,幾乎有7成是地面防空炮火和高射機槍打下來的,因此,防空炮兵就成為了德軍防空力量的主力。
德國空軍戰斗機往往借助低空已方的防空炮火,在追殺中逃得性命,這逐漸演變成一種低空誘敵戰術。
更加先進的76毫米單管高射炮,也在克虜伯公司的緊鑼密鼓研制中,本月就將拿出幾門樣炮,試驗其威力。
若是能夠大規模投產 以76毫米單管高射炮強悍的射程和巨大威力,中高空域都將成為禁區,協約過集團的飛機就不敢再肆意妄為。
圍繞著協約國集團的空中優勢,德軍想盡了辦法,可是由于起步太晚了,至今還沒有見到顯著的成效。
大口徑防空炮生產難度大,造價高,關鍵一時半會兒產量上不去,一個月也就是二三十門。
這點兒產量,只是杯水車薪。
據德軍掌握的資料顯示;
僅大洋帝國一家,每個月向歐洲前線戰場輸送戰斗機和轟炸機約1100余架,坦克裝甲車170余輛,裝甲汽車3600余輛,有力的支援了東西線戰場。
與如此強大的工業國家相抗衡,德軍統帥部萌生了殺不勝殺的痛苦。
戰場上擊落500架飛機,他就生產1000架,擊落了1000架,他就生產3000架,越打越多。
飛機如此,坦克裝甲車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最讓人難受的是;
大洋帝國出人出武器出錢跑到歐洲來打德國人,德國卻沒有辦法傷害到對方國土一根毫毛,簡直郁悶的要發瘋。
德國海軍部曾經提出遠洋襲擊潛艇概念,就是建造一型排水量達到6800噸的遠洋襲擊潛艇,萬里迢迢進入太平洋襲擊澳洲本土,這個天方夜譚的計劃最后也不了了之。
原因很簡單 德國及其盟國在太平洋區域就沒有可靠的基地,遠洋襲擊潛艇萬里迢迢的跑到太平洋海域,是一去不回頭的送死行為。
即便抵達那里,沒有油水和彈藥補給,難道造價昂貴的遠洋襲擊潛艇是一次性武器嗎?
簡直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