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大人,今天早晨有剛剛出爐的梅子餡餅,燕麥粥,兩個連殼煮蛋,一份烤蘑菇、熏培根和澳洲火腿片,祝您用餐愉快。”
“謝謝,喬,我喜歡梅子餡餅,噢……還有可口的澳洲火腿片,能給我再來一份烤面包嗎,夾著火腿肉吃更香。”
“如您所愿先生,祝你有個好胃口。”
“你真是太好了,喬。”
迪斯雷利有點興奮的搓了搓手,餐廳的圓桌旁擺著幾份早晨出版的報紙,最上面還有一些加急件,供首相大人在用餐時消磨時間,順便處理一些公務。
他并沒有急于看報紙,而是拿起了最上面一份急件,簡單看了幾眼臉色就沉了下來。
該死的,這一天的好心情就被破壞了。
這份來自澳洲的加急電文以最快速度送到唐寧街的案頭,意味著卡爾湖畔戰役最少已經過去兩天了。
澳洲與英國有11個小時的時差,再加上跨洋電報接力傳送,速度最快也要48個小時之后才能抵達。
在澳洲某個不知名的地方 1000多名白人騎兵被區區200多名匪徒消滅,這其中還有一名大英帝國的退役陸軍上校麥克白先生,這簡直是令人匪夷所思!
這份電報來得不合時宜,一想到陸軍部和海軍部的爭斗,就讓人頭疼。
大英帝國是擁有光榮海軍傳統的國家,帝國海軍同樣沒有辜負女王陛下的期待,縱橫七海,所向無敵,為建立日不落帝國建立累累功勛,成就了霸主偉業。
廣闊海洋就是帝國海軍的澡盆子,想怎么游就怎么游,想怎么爽就怎么爽。
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海軍獨霸局面,大英帝國上層貴族和政治勢力形成了強大的利益集團,他們都是帝國海軍的堅定擁護者。
問題在于海軍不可能陸地作戰,英國陸軍同樣重要,在大英帝國海軍確立牢固的霸權之后,歐洲列強的爭奪轉向陸地,演變的更加殘酷而血腥。
歐洲地區 從1877年至1878年10月未,在殘酷鏖戰的俄土戰爭中,英國派出陸軍和海軍為奧斯曼帝國站臺撐腰,迫使俄羅斯放棄奪取第涅伯河右岸的戰略企圖,俄國毛熊被堵在第涅伯河邊,不能越過雷池一步。
非洲地區 1878年7月4日,英國陸軍與南非祖魯人爆發烏迪倫戰役,祖魯人戰敗。
南美洲地區 玻利維亞,秘魯和智利因為利益分割產生尖銳矛盾,為了調停矛盾,避免戰爭,大英帝國派出海軍和760名陸軍士兵前往南美威懾。
南美三國的矛盾起源于阿塔卡馬沙漠中部和北部發現豐富的鳥糞和硝石礦藏,使三國間的爭執更加尖銳。
鳥糞作為一種優質的有機肥料,是玻利維亞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和外匯來源,而硝石就更重要了,是歐美列強用來生產炸藥的重要原料,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
該地區的開發主要由智利公司進行,1878年初,為獲得更多財政收入,玻利維亞政府單方面宣布對阿塔卡馬地區的智利公司增收高額商業稅,遭到智利公司斷然拒絕。
此后不久,玻利維亞宣布收回這一地區的礦產開發權,危機徹底引爆……
這就是南美三國大打出手的“鳥糞戰爭”,在為期4年的菜鳥互啄中,智利1:2ko對方,贏得了夢寐以求的寶貴戰略資源……鳥糞,還有硝石礦。
西亞地區 位于西亞的阿富汗戰略地位重要,是19世紀英、俄大國角力的焦點地區,重要性不可替代。
沙俄視其為其南下印度洋的戰略跳板,英國則視阿富汗為維護英屬印度北方統治的屏障,雙方戰略矛盾不可緩和,無法避免。
阿富汗就好比是一堵墻,如果俄羅斯推倒這堵墻,那么就可以順利進入溫暖的印度洋,并且對英屬北印度地區造成嚴重威脅。
而英國只能被動的在家門口應戰,戰略態勢極其不利。
反之,英國占領了阿富汗,就可以把這堵墻砌得堅不可摧,徹底斷絕俄國毛熊向南擴張的戰略企圖。
被稱為“歐洲蒸汽壓路機”的俄國人,擊敗拿破侖之后一舉成名,是籠罩在歐洲各國頭頂上的陰影。
英國人再有自信,也知道帝國陸軍幾斤幾兩,不可能幻想在西亞地區擊敗俄國無窮無盡的灰色牲口。
所以,占領阿富汗就是一個戰略選擇。
自從第1次英阿戰爭失敗后,英國陸軍就在積極籌備第2次英阿戰爭,沒有什么土地是兩次戰爭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第3次。
作為世界性霸主,大英帝國在全球各地到處插手,最后各種難題匯集到唐寧街這個中樞神經。
本杰明迪斯雷利一大清早心情很不好,可以說糟透了。
面對澳洲方面的求援,迪斯雷利知道根本派不出士兵,登陸萬里迢迢之外的那個蠻荒大陸。
見鬼,1000多名白人騎兵追蹤了6個多月,最后竟然被匪幫團滅,聽起來就像愚人節笑話。
不幸中的萬幸 幸虧倒霉的只是當地白人武裝民兵,若是正規軍遭此慘敗的話,面對議會貴族院和下議院的激烈抨擊,這一屆保守黨政府都將引咎辭職。
一頓早餐吃的味同嚼蠟,興致全無。
吃完飯以后,本杰明迪斯雷利來到首相辦公室,立刻下令召集陸軍部及殖民部高層官員前來商討對策。
噢,對了,還有一毛不拔的帝國財政部,這件事必須通過他們向議會要預算。
唐寧街的秘密會議很快召開,匯總的情況卻讓人絕望。
陸軍部方面大倒苦水,強烈反對向澳大利亞派出哪怕是一名士兵,因為他們實在是無計可施了。
英國是世界海軍強國,但從來就不是一個世界陸軍強國,這是由于英國人口規模決定的。
1850年,英國人口2750萬,到了1878年僅僅3000萬出頭,比法國和德國人口少的多。
由于海洋霸權的極端重要性,注定了英國只能維持小陸軍大海軍的格局,重點在海軍建設方面。
1878年的軍費開支是1262萬英鎊,陸海軍總數367萬人,其中本土常備陸軍136萬人,皇家海軍軍艦總噸位 65萬噸。
在歐洲第聶伯河,南美洲玻利維亞,南非德蘭士瓦到西亞蘇伊士運河,阿富汗,大英帝國陸軍的兵力已經使用到極致,現在幾乎連200個士兵都抽不出來。
作為世界性霸主,擁有面積廣達3300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和保護國,大英帝國的陸軍軍力撒胡椒面一樣的使用,更何況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第2次英阿戰爭,幾乎把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
本杰明迪斯雷利現在面臨的情況就是無兵可派,只能依靠澳大利亞各自治州自己想辦法,唐寧街方面只能送上祝福,愿上帝保佑!
贏得第一次抗英戰爭勝利后,阿富汗國王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兒子希爾·阿里繼承王位。采取接近沙俄疏遠英國的政策,于1878年7月與俄國結盟,拒絕英國使節進入阿富汗。
小國寡民,目光短淺。
希爾·阿里膽敢觸動大英帝國戰略利益,無疑是自尋死路,神仙都救不了他。
出于戰略性考量,英國陸軍迅速行動起來,通過海路向北印度地區大規模增兵,并且運送足以維持一年戰斗的武器彈藥和給養,積極籌備第二次英阿戰爭。
這里多說一句;
大英帝國陸軍籌備的物資給養中,紅河牌罐頭,香腸,澳洲火腿,奶粉,牛奶糖和皮革制品占有很大份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資。
截止到1878年10月底,英國陸軍已經集結了超過37萬名士兵,虎視眈眈準備發起戰爭,分三路穿過開伯爾、古勒姆,比特勒姆進入阿富汗,目標直指位于坎大哈的阿富汗王庭。
此次大規模戰爭行動得到國內全力支持,優先級排序最高,決心最大,一切資源無條件的向阿富汗戰爭傾斜,為求一舉建功。
這是本杰明迪斯雷利這一屆政府的重大軍事行動,也是主要政績之一,不容有失。
在這個重要關節點上,誰有閑工夫跑去廣袤的澳洲大陸抓匪幫,那不是腦袋秀逗了嗎?
更何況在英國政府的戰略考量中,澳大利亞始終放在一個偏僻的位置,不是因為它不重要,而是因為其他地方更急需。
以目前形勢來看;
南非殖民地有迅速惡化的可能,英國人和德蘭士瓦的布爾人矛盾積累得越來越尖銳,幾乎達到白熱化程度,戰爭一觸即發。
歐洲形勢同樣嚴峻 殘酷的俄土戰爭已進入尾聲,可是下一個熱點又在發酵,德國人不安分的在歐洲大陸到處搞事。
從巴爾干民族獨立到敲打奧斯曼帝國,小動作頻頻,搞得英國人煩不勝煩,只能跟在后面到處補漏洞,堵住德國繼續強大的路徑,維持歐洲力量平衡局面。
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德意志第二帝國誕生,德國成為了歐洲大陸第一強國。
普魯士人獲得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并從法國獲得了50億法郎巨額賠款。
按俾斯麥原本的打算,是從此讓法國背上沉重的債務,永遠不能夠翻身,但鐵血首相俾斯麥顯然低估了法蘭西的富庶,激發了愛國熱情的法國人很快湊夠了賠款交給德國。
普魯士軍隊不得不撤出法國領土,法國人一邊舔舐傷口,一邊迅速與俄國拉近關系,共同抗拒德國人在歐洲大陸的強勢地位。
法德之間的仇恨進步步升級,矛盾升級,利益尖銳對立,幾乎到了無法緩和的地步。
而德國人打贏了法國這個最大對手之后,環顧世界,驚訝的發現全世界的殖民地幾乎被英法兩國瓜分完了,還有一些邊邊角角的地方屬于歐洲老牌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幾乎沒有德國人插足之地。
簡直豈有此理!
德皇威廉一世根本無法容忍這種情況,到處搞事兒就在情理之中了。
人們都說英國是歐洲大陸的攪屎棍,本杰明迪斯雷利更愿意把自己的這個重要職位稱之為“世界補鍋匠”,為了維持帝國霸權不辭辛勞的到處奔波。
從南美到世界島東端,從非洲南部好望角到蘇伊士運河,從世界島西端到格陵蘭群島,大英帝國的利益遍及全世界,到處都要補鍋。
試問在如此極端復雜的世界形勢下,誰還有閑心理會澳洲荒僻大陸上的一群匪幫,縱然是聞名歐美世界的兇殘悍匪“野狼”比爾肯,也不值得派上一只陸軍部隊登陸澳洲。
他們還有更重要的戰略性任務,比匪徒重要1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