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0763章:遺詔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億萬富豪從相親系統開始

  其實每個朝代,對于韓笑來說,都是一場血腥風雨的廝殺……

  但是,她作為女人,也很清楚,歷朝歷代的規矩擺在那里,容不得別人污蔑,哪怕是公子王孫、貴族出生,見到皇帝也得下跪,行大禮!

  “劉策,你的那枚翡翠白菜,到底是從什么地方得來的?”

  韓笑有些好奇,根據自己的記憶力,那枚翡翠白菜,絕對不是清朝時期的產物,也更不是達官貴人的寶貝!

  回憶那天發生的事情,至今還歷歷在目……

  倘若時光倒流……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夜晚,一場大雷雨降臨在承德避暑山莊中,

  一陣電閃雷鳴過后,61歲的嘉慶帝暴斃于“煙波致爽殿”內,

  眾人頓時被嚇得大驚失色.......誰能料到身體健碩的皇帝突然就這么沒了.......

  醫案說他是中暑而死,野史說他是被雷電擊死,也有說是庸醫誤診,

  無論如何,嘉慶時代結束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次子旻寧于靈前繼位,是為道光帝。

  事后,盡管道光帝曾明確地說:予弱冠即蒙皇考殊眷,默定儲位。

  但在史學界,嘉慶帝猝死與道光帝繼位,卻留下了諸多爭議。

  據清實錄記載,嘉慶帝從“不豫”到駕崩,僅在48小時、甚至可能在頃刻之間發生,

  “事出倉猝”,甚至梓宮還尚“無合之良材”,

  還是道光帝下令速回京城“晝夜行走”,設法運來,

  足見,不僅在避暑山莊伴駕的眾人,連嘉慶帝本人都對自己的死都毫無準備,沒有安排身后事,

  突然地暴逝,也沒有給予過他從容書寫遺詔的時間,

  由此可知,清實錄中“遺詔”并非嘉慶帝本人所書,而是其死后樞臣代擬的,

  此外,

  關于當夜究竟發生了什么,清實錄的記載存在著自相矛盾之處,

  并且,與當時在場的軍機大臣戴均元的墓志銘文中描述的存在著很大差異,

  成為清代宮廷史上的疑案一樁。

  那么,突然暴斃之前,嘉慶帝在人生的最后24小時,他到底經歷了什么?

  嘉慶帝雖已年屆六旬,身體卻相當健碩,他自己也頗以此為傲,

  尤其是父親乾隆的高壽,給了他不少信心,雖然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不盡人意之處太多,

  但他認為還有大把的時光真正干出一番事業。

  嘉慶二十五年,

  帶著滿滿自信的嘉慶帝,再一次離開京城,踏上了秋狩之路,

  皇次子綿寧(道光帝旻寧)和皇四子綿忻,以及大臣賽沖阿、索特納木多布齋,

  還有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和世泰等人隨行。

  木蘭秋狝,即自康熙以來,清朝皇帝每年在秋季都前往木蘭圍場巡視習武,行圍狩獵,

  往往還要會聚蒙古各部王公,以籠絡蒙古上層貴族,

  雍正雖然沒有舉行過秋狝,卻也留下遺訓“后世子孫,當習武木蘭,毋忘家法”,

  乾隆帝就不說了,約莫舉行了40多次,

  為了便于皇帝出行,清廷還在京城至圍場的沿途設置了許多行宮,

  避暑山莊建成后,皇帝先于夏季前往避暑并處理朝政,直到秋狝之后再回京。

  然而,無論是嘉慶帝本人,還是留在宮中的嬪妃、隨行眾人,誰都沒有想到,

  這一次,皇帝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一條不歸路  七月十八日,大隊人馬出京向熱河進發。

  大約是鞍馬勞頓,再加上水土氣候變化,七月二十三日,嘉慶帝便“偶感暍暑”輕微中暑,

  不過他沒當回事。

  七月二十四日,隊伍終于到達了廣仁嶺,這是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蒙古王公恭迎圣駕之所,

  這也意味著皇帝要按例下轎,策馬馳騁了,

  這一天,天氣晴朗,

  關外的涼風,徐徐拂面,花甲之年本就不愿服老的嘉慶帝頓時來了精神,縱馬奔馳,

  在眾人一片叫好聲中,一路騎著馬到達了熱河行宮。

  嘉慶帝到達熱河后,忽然感覺“痰氣上壅”,

  但他也并未立即休息,而且親自又去參拜了城隍廟和永佑寺.......

人生的最后24小時  一通熱鬧忙亂之后,直到二十四日夜晚,嘉慶帝才入住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

  就在當天晚上,過度勞累興奮的嘉慶帝突然全身發冷、四肢乏力,

  隨行的御醫郝進喜、商景霨、李澍名、蘇鈺等人慌忙醫治,

  據當時的脈案記載,

  御醫們先是用藿香正氣丸以及一些清鮮代茶飲、導赤代茶飲等調理嘉慶的濕熱。

  據史料記載,御醫們忙乎了一晚上,并無明顯效果。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二十五日上午,嘉慶帝已經無法自己起身了,時而清醒、時而昏迷,

  拖到傍晚更是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

  二十五日夜晚,一場大雨降臨在避暑山莊,忽然天空中炸雷響起,

  眾人驚恐地發現:皇帝駕崩了!

  關于嘉慶帝之死,在野史中流傳著各種版本的傳說,

  尤其是在這樣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不免讓人聯想起乾隆帝曾在南郊祀天時禱告:

  若其不賢,亦愿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

  意思是說,如果永琰不堪重任,乾隆帝希望祖先們把永琰“弄死”,他好再選一個太子.......

  此前宮門數次被闖,皆被嘉慶帝驚險萬分地躲過了,

  如今卻這樣倉促離世,由此便引發出各種被雷劈死的段子來,這不在本文討論范圍。

  實際上,暫時拋開一天之內暴斃的問題,畢竟也可能因為心梗,

  史學家們更加關注的是,嘉慶帝臨終前究竟發生了什么,因為這涉及了道光皇帝,

  再加上史料疑點太多,總感覺記載的并不是真相。

  突然暴斃之前,嘉慶帝到底經歷了什么?

  據清道光實錄記載,嘉慶帝在臨終前曾召集將幾位軍機大臣,以及其他要員,當眾打開了隨身攜帶的“鐍匣”,宣布早在嘉慶四年四月初十,他就已經決定立綿寧為皇太子。

  同時又口述了遺詔的內容:

  奇怪的就在這里,

  鐍下傳位詔,是雍正帝首創,此后乾隆帝也遵循了這一原則,

  按照雍正帝和乾隆帝的做法,傳位詔書一式兩份,

  一份放在一個密封的匣內,此匣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后頭,另一份則由皇帝親自保管,

  等到皇帝駕崩后,兩份遺詔要進行比對,證明新皇繼位的正統性。

  可嘉慶帝生前并未宣布曾寫過立儲詔書,

  那這意味著:皇位繼承人到底是誰,老皇帝沒有任何交代!

  好吧,姑且認為是正大光明匾額后面藏著一份,此時嘉慶帝拿出的是隨身攜帶的一份,

  可隨后發生的事就更難讓人理解了,

  因為宮中的皇后鈕祜祿氏,得知嘉慶帝駕崩后,派人去尋找“鐍匣”卻沒有找到.......

  為什么只有一份詔書呢?

  若說是嘉慶帝又改了傳位方式,似乎也說得過去,

  他沒有把鐍匣放置在鄭大光明匾后,由于宮中二十幾年來小偷刺客造反火災風波不斷,他壓根就對掛那塊匾的院子的安全一千個一萬個不放心,寧可把匣子走到哪帶到哪.......

  可是,清史稿出現了不同的說法:

  按照《清史稿禧恩傳》的說法,嘉慶帝突然暴斃,根本就沒留下任何遺言。

  驚慌過后,皇子龍孫和軍機重臣們就在嘉慶帝的尸身旁邊鬧了起來,

  皇位究竟傳給誰?問題擺在了眾人面前。

  皇位究竟傳給誰?

  內務府大臣禧恩首先站了出來,認為皇次子綿寧當年真理教攻打皇宮時,表現優異,理應由他繼承皇位,

  此言一出,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

  而反對者不是別人,正是軍機大臣戴均元、托津,他們認為沒看見詔書前,不能就這么定下新皇人選,

  更何況宮中的皇后還有兩個兒子,一個是25歲的皇三子惇郡王綿愷,以及在行宮現場15歲的皇四子瑞親王綿忻,

  以及如皇貴妃所生的皇五子綿愉.......

  僵持不下的眾人,最終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案,一方面派人馳報京師,一面派人去圓明園里找尋。

  結果戲劇的一幕發生了,

  眾人在一個小太監身上找到了“詔書”,這是一只沒有任何特色的小金盒,

  里面裝的確實是貨真價實的立儲詔書,

  這份詔書寫于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清晨卯時,嘉慶帝在那一刻選定的繼承人正是綿寧。

  這在戴均元的墓志銘文中也有記載:

  七月,公偕滿相托文恪公扈灤陽圍甫駐曄。圣躬驟然有疾,不豫。變出倉猝,從官多皇遽失措。公與文恪督內臣檢御篋十數事。最后近代手身間出小金盒,鎖固無輪,文恪擰金鎖發盒得寶書。公即偕文恪奉今上即大位,率文武隨瑞邸成禮。

  乃發喪,中外晏然。

  包世臣作這篇銘文是,道光帝還在世,這說明碑文中關于嘉慶猝死、道光繼位的說法被當時人所接受.......

  可見,嘉慶帝的確是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就倉皇去世了,

  而道光帝繼位看起來也沒有任何不妥之處.......

  不過,清實錄又為何要大費周折,進行修改呢?

  這樁疑案看起來似乎沒有得到解答。

  只不過,在傳位詔沒有找到、在鈕祜祿氏態度不明確之前,

  對綿寧繼承帝位質疑的朝臣們,比如托津和戴均元,就比較倒霉了。

  道光帝登基后立刻開始和他們算賬,

  并以“擬遺詔錯誤”為由,令托津和戴均元退出軍機處,文孚、盧廕溥留用,

  四人一起交刑部嚴議,最終只有文孚一人平平安安地在軍機處干到了自愿退休為止。

  說實話,孝和睿皇后所生的皇三子綿忻,是非常有機會做接班人的。

  道光皇帝綿寧因為是嘉慶與首任皇后喜塔臘氏所生的嫡長子,所以一開始是很受重視的,嘉慶皇帝很早就將綿寧立為了接班人。

  但是在嘉慶皇帝去世前幾年,嘉慶皇帝對于綿寧這個兒子越來越不滿意,嘉慶皇帝覺得綿寧資質平庸,也沒什么才干,實在不是做皇帝的料。

  反而是鈕祜祿氏所生的皇三子綿忻聰明機靈,很討父皇的喜歡。

  另外綿忻的母親鈕祜祿氏與嘉慶感情很好,所有嘉慶皇帝的天平慢慢往綿忻這邊傾斜,一度想要立綿忻為接班人。

  嘉慶皇帝有換接班人的打算,但換太子可不是小事,搞不好又是一陣腥風血雨。

  再說綿寧也不是一無是處,乾隆皇帝就很喜歡這個小孫子,小小年紀就被賜了黃馬褂。

  乾隆皇帝在位滿六十年后便退位做了太上皇,嘉慶皇帝做了皇帝。

  已經行將就木的乾隆皇帝對于綿寧的婚事格外重視,他的婚禮舉辦得十分盛大,乾隆皇帝還親自出席了綿寧的婚禮。

  這是一場極為特殊的婚禮,因為這場婚禮上有兩位皇帝出席,乾隆與嘉慶兩位皇帝可謂是給足了綿寧面子。

  乾隆皇帝一生最重視嫡子,而綿寧正好也是嫡子,嘉慶皇帝真的不敢明目張膽地與老爹作對,即便是后來老爹已經不在了。

  嘉慶皇帝在位時爆發了天理教暴亂,暴民攻入了紫禁城中,場面一片混亂。

  綿寧鎮定自若,不僅指揮戰斗,還親自上陣擊斃了兩名暴徒。朝堂內外對于這個皇子還是贊賞有加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嘉慶皇帝就將冊立繼承人的事情拖了下來,他認為自己身體一直很好,既然太子人選一直定不下來,那就是先放置一邊。

  可誰也沒想到一向身體很好的嘉慶皇帝突然暴斃了,這才出現了眾人尋找遺詔而不可得的場景。

  鈕祜祿氏在第一時間站出來讓不是親生的綿寧繼位,是因為從當時形勢來看這是最好的選擇。

  喜塔臘氏去世之后,嘉慶皇帝將鈕祜祿氏提拔成為繼任皇后。

  但喜塔臘氏畢竟是嘉慶皇帝的原配皇后,他們所生的綿寧地位自然是高貴。

  選擇他為繼承人,合情合理,朝中大臣不會有不服氣的,新皇帝可以順利登基,前朝、后宮都不會出亂子。

  另外,當時的綿寧已經三十八歲了,而鈕祜祿氏所生的綿忻只有十五歲,一個是成年的繼承人,一個尚且年幼,如果鈕祜祿氏強行輔佐十五歲的綿忻繼位,相信不會有人臣服。

  而年少的綿忻也無法將皇位坐得安穩,自己在沒有任何遺詔的前提下強推自己的兒子,只會讓大臣們認為自己偏袒,不會受人認可,鈕祜祿氏可沒那么傻。

  綿寧的親生母親喜塔臘氏去世之后,繼任皇后鈕祜祿氏便對綿寧照顧有加,雖然二人不是親生母子,但是感情也還不錯,鈕祜祿氏盡到了一個養母的責任悉心照顧綿寧成長。

  即便是自己的兒子沒有繼位,但自己已經是皇后了,無論是哪一個皇子做了皇帝自己都是太后。

  都要被皇帝好好孝順,鈕祜祿氏沒必要去爭。

  鈕祜祿氏關鍵時刻站出來力挽狂瀾,并且大方的將皇位讓給了綿寧,立刻換來了朝臣們的尊敬以及綿寧的感激。

  道光皇帝綿寧將她當做親生母親一樣孝順,所以這位老太后晚年生活過得還是很不錯的。

  而鈕祜祿氏的兩個孩子因為沒有爭奪皇位的心思,道光皇帝也待他們不錯,二人做了一世的富貴王爺。

  做帝王并非易事,鈕祜祿氏的不爭不搶,為自己換來了一個幸福的晚年,也換來了兩個兒子的平安,不可謂是不聰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