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聞趙公子海量,怎么今日到了本縣反倒是放不開了?”
男人頗有一些責備的看著趙永樂笑著問。
秦立喝的臉紅彤彤的對著男人辯解道:“劉縣令,不是我等駁你面子,只是我等長途跋涉旅途勞頓,這才剛剛緩過來如今喝的不多倒也是常理之中。”
“哈哈哈。”縣令劉半山哈哈笑了起來,“秦公子莫急,本縣并沒有為難諸位的意思。”
這劉半山就是安平縣的縣令。
安平縣的商業狀況要比處在南方一些的鼓城縣,還要好上不少。
按理說如今整個朝廷的商業規模,應當是和洛陽在往南的地區是中心地帶。
再往北應該是越往北,越發的荒涼才對。
可是安平縣的經營狀況卻要比鼓城縣好上不少,這多半也得益于這位縣令大人的英明治理。
劉半山在此地當了有十幾年官了,這十幾年里一直都備受百姓的擁戴,可以說是深得民心了。
這人倒也沒什么架子,應該是聽說了趙永樂他們在鼓城縣所做的事情,所以一聽說趙永樂到來的消息,立刻非常積極的就過來迎接。
也沒有拿自己地頭蛇的地位去欺負他們的意思,反倒是非常恭敬,像是只交好友,一般坐在一起喝茶飲酒。
這點倒是讓趙永樂還蠻欣賞的,看起來這個劉半山還算是一個不錯的人。
起碼就第一印象來說的話,就要比那個吳克好上不少了。
吳克那家伙單純的能力本身就不足,再加上有年邁了,所以難免是要昏庸一些。
這劉半山正值壯年,恐怕未來應當是前途無量了。
“這兩位公子看著英俊瀟灑,不知是?”
“在下趙文。”
“在下趙武。”
“喲呵,一聽這名字就是兄弟倆。”秦立拿著酒樽,笑呵呵的指著他們倆人說。
那名字叫做趙文的,像是兄長對著趙永樂介紹說:“我們兄弟二人從小到大一直都在法明寺,作為俗家弟子修行。最近下山回來探親。”
趙永樂微微點頭,這兄弟二人的行為舉止都非常的規矩,一看就出身不凡。
再加上從小被送到寺廟中修行,言談舉止或是身體狀況都非常出色。
他們說的法明寺應當就是安平縣附近非常著名的寺廟了,趙永樂倒是聽劉老三說過一些。
說是那法明寺里,有幾位佛法非常高深的高人。
聽他們說先皇那時候還曾經來這兒求解過。
這法明寺在這也算是知名的地點了,安平縣的人對法明寺都懷著一股發自內心的崇敬之情。
能夠從小就送到那種地方去潛心修行的,想必在安平縣也需要一些手段。
縣令劉云山笑著介紹說:“他們兄弟二人一般都不怎么下山,正好最近下山來探親,剛好撞上了,就帶著一同過來見趙公子了,趙公子應當不會怪罪劉某吧?”
這縣令平時說話也不以本縣自居。
“怎么會,縣令大人能夠賞光陪我等一同飲酒,已經是我的莫大的榮幸了。”
“趙公子別這么說,這番話一說出口,反倒是將我等說的疏遠了。”劉云山端起酒樽自罰了一杯,“我與趙公子一見如故以后,就認趙公子當個義弟。趙公子意下如何?”
這劉云山的動作簡直讓秦立都大跌眼鏡!
他的下手也太快了吧,知道趙永樂手上握著東西,急急忙忙的就跟趙永樂攀上了關系。
看來趙永樂在鼓城縣干那些事是一字不落的,全都落到他耳朵里面去了。
要不然這堂堂一個縣令大人,又怎么會紆尊降貴,跟趙勇了這么一個小伙,認什么兄弟。
“縣令大人,這恐怕不合適吧?”
“有什么不合適的?”劉云山故作責怪的看著趙永樂說,“趙老弟,你這話又把我們的距離給拉遠了,那為兄就再自罰一杯。”
說著劉云山又倒了一杯酒下去,仰頭就一飲而盡。
這家伙喝起酒來那是一點都不含糊。
秦立嘖嘖稱奇的看著劉縣令問:“劉先令您不會打算就這樣一直喝下去吧,還是悠著點,若是趙兄不答應,那我就替趙兄答應了。”
“那又如何?若是錯過了趙老弟這么一個有志氣的青年才俊,我恐怕要后悔許久,只是喝上一些酒水倒也不會造成什么傷痛。”
趙永樂看著這縣令如此決絕的模樣,干脆賣個順水人情,給答應了下來。
“既然劉縣令如此執著,那在下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劉縣令今日非常開心,轉身對著身后的店家說:“今日乃是大喜的日子,趕緊把最好的酒水全都端上來,我要跟我兄弟不醉不歸。還有今日的賬目全都算到我個人的賬上。”
“好嘞。”
店家聽著急忙下去安排。
誰也沒想到里面坐的這堆客人竟然還有這些來頭。
剛才店家老頭趁著這會兒工夫簡單的去了解了一下,這不了解還不知道呢,一了結給嚇了一大跳。
就趙永樂竟然憑著一己之力,將鼓城縣那邊兒的人全都給穩了下來。
而且還在那邊建起了酒廠酒樓,把鼓城那邊的經濟狀況瞬間就給抬了起來。
要知道鼓城縣這么多年以來,一直都處在他們腳底下。所以他們對于鼓城縣的印象還是以前那種感覺。
不過這次聽回來的人說,鼓城縣的狀況已經改善了非常多,儼然有大縣城的氣派了。
這種話說出來那可就非常驚人了,能夠在這么短時間之內,就把一個原先的二流的縣城拔高一個層次,這種是世人能夠做得出來的嗎?
“你們沒聽說嗎?最近城里不是有許多人到處販賣酒水,他們賣的那就是鼓城縣那邊,即將建好的酒廠,所生產的酒水。”
“還有這種事?”
“沒錯,聽他們說這東西都是這個叫做趙永樂的帶來的,而且要不了多久就會有樣品出來,到時便可嘗一嘗這傳聞當中賽神仙的美酒。”
大堂里面剛才湊在一起看熱鬧的人,現在個個都精神滿滿地聽著故事。
他們大多都是行腳商人,對于這些事了解的也更多。